丁巳年
万历四十五年(1617)。王次回24岁。
正月,似在京师,(见《灯宵纪事》第二首“天街”句。)
灯宵纪事①
一
灯楼月沼映春雪②,
张灯彩楼月下水塘映衬着春雪,
箫鼓风前院院闻③。
风中传来的箫鼓声院院都听闻。
但是酒旗歌板地④,
只要是那酒楼歌舞的繁华闹市,
一时凄切想离群。
一时都会凄凉上心想离开人群。
【注】
①
灯宵,灯夜,常指正月十五俗称元宵赏灯。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
②
灯楼,张灯用的彩楼。唐韩鄂《岁华纪丽·上元灯楼》:“唐玄宗於上阳宫建灯楼,高一百五十尺,悬以珠玉,微风将至,鏘然成韵。”月沼,月下湖池。宋刘黻《东皋》:“引泉归月沼,分菊上秋山。”
③
萧鼓,箫声鼓音。元宵节击鼓鸣锣,通宵张灯,供人玩赏。相传始于
汉
,后世相沿不衰。
④
酒旗,即酒帘,酒幌,酒店的标帜。唐刘长卿《春望寄王涔阳》诗:“依微水戍闻鉦鼓,掩映沙村见酒旗。”歌板,拍板,歌唱时用以打拍子。唐李贺《酬答》诗之二:“试问酒旗歌板地,今朝谁是拗花人?”酒旗歌板,泛指繁华热闹之地。
二
踏雾天街艳步狂①,
踏着夜雾在天街逐艳发狂,
微风一道染衣香。
一路上微风吹拂染得衣香。
游人暗逐芳尘去②,
游人暗自追逐那落花而去,
拾得儿家紫佩囊③。
拾得女儿家佩戴的紫香囊。
【注】
①
天街,京城中的街道。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之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艳步,逐艳脚步。宋徐铉《应制赏花》:“艳逐晨光随时步武,香和轻翠透襟怀。”
②
芳尘,指落花。南朝宋谢庄《月赋》:“緑苔生阁,芳尘凝榭。”唐司空曙《送高胜重谒曹王》诗:“想君登旧榭,重喜扫芳尘。”
③
配囊,盛香料的小囊。佩于身或悬于帐以为饰物。宋秦观《满庭芳》词:“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三
春空淡白照银纱①,
春夜空中淡白罩着层银纱,
一径幽寻避月华。
寻条幽静的小路避开月华。
记得画桥南畔去,
记得就应到画桥的南畔去,
绿杨阴下是他家②。
绿杨的树荫下就是她的家。
【注】
①
银纱,白纱,此处形容月光。
②
画桥,雕饰华丽的桥梁。末二句化用唐五代冯延巳《菩萨蛮》词:“家住柳阴中,画桥东复东。”
四
赵李钿车昔昔游①,
赵李两皇后的香车昔日来游,
酒边灯下共迟留。
酒杯边烛灯下一起拖延停留。
如何月照金堂夜②,
为何明月照耀下的金堂夜晚,
只有梅花伴莫愁③。
只有梅花在独自陪伴着莫愁。
【注】
①
赵李,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及汉武帝李夫人的并称。二人都以能歌善舞受到天子宠爱。北周庾信《和春日晚景宴昆明池》:“春餘足光景,赵李旧经过。”钿车,用金宝嵌饰的车子。唐白居易《浔阳春·春来》诗:“金谷蹋花香骑入,曲江碾草鈿车行。”昔昔游,多次昔游,过去多次游玩。
②
金堂,华丽宏伟之堂。唐李商隐《楚宫》诗之二:“王昌且在墙东住,未必金堂得免嫌。”
③
莫愁,古乐府中传说的女子。一说为洛阳人,为卢家少妇。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另一说为石城人(在今湖北省锺祥县)。《旧唐书·音乐志二》:“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謡,《石城乐》和中復有‘莫愁’声,故歌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 大约为当时平常女子较常用的名字。
④
梅花伴,暗示无人相伴。宋赵必象《怀梅水村十绝用张小山韵》:“人生南北浮萍耳,四海九州都是家。毕竟男儿心似铁,莫将愁泪涴梅花。”
无题
一
玉壶传点出花丛①,
铜壶滴漏的报时声传出花丛,
青鸟衔笺尚未通②。
青鸟这信使还未把信息连通。
砌就银湾乌不度③,
架起鹊桥也不能度过那银河,
筑成瑶圃鹤难逢④。
筑成仙境也难与可意人相逢。
春浓逗梦三千里⑤,
春色浓艳逗人春梦三千里外,
路暗迷人十二峰⑥。
道路幽暗迷失在巫山十二峰。
蜡照渐微香灺冷⑦,
蜡烛光渐渐微弱灯芯也渐冷,
佩声才达画堂东⑧。
佩环声才传到这画堂的墙东。
【注】
①
玉壶,铜壶滴漏的美称。唐李商隐《深宫》诗:“金殿销香闭綺櫳,玉壶传点咽铜龙。”传点,报时;点,指更点。
②
青鸟衔笺,青鸟传信。见前《催妆诗六首》其五诗注。
③
银湾,指银河。唐李贺《溪晚凉》诗:“玉烟青湿白如幢,银湾晓转流天东。”王琦汇解:“银湾,银河也。”乌不度,指乌鹊不搭鹊桥而人不能度。传说天上的织女七夕渡银河与牛郎相会,喜鹊来搭成桥,称鹊桥。常用以比喻男女结合的途径。唐韩鄂《岁华纪丽·七夕》:“七夕鹊桥已成,织女将渡。”原注引《风俗通》:“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④
瑶圃,产玉的园圃,本指仙境,此指女子居处。语本《楚辞·九章·涉江》:“驾青虬兮驂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鹤难逢,古有夫妇离别喻为别鹤,此指可意之人难逢。汉蔡邕《琴操》:“高陵牧子娶妻无子,父母将改娶,牧子援琴鼓之,痛恩爱乖离,故曰别鹤操。”
⑤
化用唐岑参《春梦》:“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⑥
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诗词中常用为男女幽会之地。见前《吴行纪事》其五诗注。
⑦
香灺,香烛灯芯的余烬。唐李商隐《闻歌》诗:“此声肠断非今日,香灺灯光奈尔何。”
⑧
画堂,装饰华丽的堂舍。南朝梁简文帝《饯庐陵内史王修应令》诗:“迴池泻飞栋,浓云垂画堂。”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九摘末二句称引之。
二
绕枕离怀话未穷,
枕边辗转酒边告别话儿说不穷,
河梁只在此楼中①。
离别之地竟然在这个楼台之中。
迎愁月剩三分白,
惹人愁的月儿只剩下三分惨白,
隔泪灯摇一点红。
隔着流泪的烛灯摇曳着一点红。
有雾不曾遮别路②,
有雾的天气不曾遮盖住告别路,
随风想得过花丛。
风传花香让我想起要探看花丛。
王昌望里千回首③,
我如王昌想望着千万次地回头,
满院帘栊颺晓风⑤。
满院的门帘窗帘都鼓荡者晨风。
【注】
①
河梁,旧题汉李陵《与苏武》诗之三:“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后因以“河梁”借指送别之地。
②
此言有雾也须分别。宋周邦彦《漫书》:“高楼不隔东南望,苦雾游云莫谩遮。”
③
此句言别时之经过花丛,花丛,指二人旧游之地。见上首首句。
④
王昌,见前《吴行纪事》其二诗注。
⑤
帘栊,门窗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