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又长胖了夥颐,老刘
(2023-12-07 17:27:17)“老刘,你又长胖了夥颐!”走在路上,不时遇到一些热心朋友打招呼。他们对老刘的身体比老刘自己还要上心。很关争的问有没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肥胖人易得的疾病,在得到否定答案后,,很贴心的分享一些减肥的良方,饭吃七分饱,食要清淡,忌烟酒,要“管信嘴,迈开腿”,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对此无微不至关心,深为感动,暗下决心,一定不负这份关爱与期待。说实在话,自己也深为自己如此不堪的身材自惭。也曾经跟肥胖进行过艰苦卓绝的奋斗,跑步,跳绳,仰卧起坐,哑铃等等,全都试过,无一不半途而废。主要原因或运动损伤,或运动没有长性,缺少运动习惯。最感对不住的还是自家小棉袄,这几年来,为了改善我的形象,也算是操碎了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仰卧起坐、哑铃、跳操等齐上阵,不仅监督,还亲自上阵不厌其烦做示范,可惜收效不大,也让她深感失望。
“你又长胖了夥颐 ,老刘!你天天吃什么啊,又胖了一大圈。” 为了管住体重,许久时间,也没有胡吃海喝,就是家常便饭。且经常在家称体重,体重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值之内,不见多,也不见少。但怎么见得就“又胖”了呢?不过看到他那管理得相当好的身材,不由脸上有些发燥。使劲把肚子往里面吸了吸,抱歉地说自己要加倍努力去锻炼身体,争取做到“不负如来不负卿”。
有如见面“你吃了吗”“你上课去啊”“今天天气真好”等话一样,国人打招呼,就是找个话题而已。先前不大注意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但深一想,又不对,古人碰面打招呼,基本上是拣好的讲,以示关心。在民以食为天时代,吃饭是天大的事情,就算是十恶不赦的罪犯,临刑前还要让他们吃好喝好,不至于当个饿死鬼。这也算得上是人性化的举措。细品之下,这“你又长胖了夥颐”似乎缺少真正的关心与体贴,与“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了新伤疤了”有异曲同工之妙。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塑造的落魄知识分子形象。他读了一辈子书,满口之乎者也,因没有考得功名,社会地位日衰,沦为被全鲁镇人取笑的对象。他因生计无着,有偷东西坏习惯,被失主抓着后屡遭欺凌,脸上经常会增添些新伤疤。“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了新伤疤了”是当时社会最底层的“短衣帮”们取笑他的话柄,成为每次见面打招呼的标配。俗话说,树怕揭皮,人怕揭短。一个读书人,把比生命还要贵重的名声被随意摔在地上,用脚磨擦,但孔乙已似乎是没有听到,看来屡受欺凌而又无力抗争。他用“无视”来回应别人的欺凌,以维护可怜的自尊。短衣帮们意犹未尽,用“偷何家的书,吊着打”来坐实他们话,孔乙己则用“窃书不算偷书”的掩耳盗铃的方式作无用辩驳。显得可怜又可悲。
想来老刘又何尝不是孔乙己式的悲哀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