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2024-03-01 23:02:36)
标签:
历史 |
宋代岳飞《满江红》这首词充满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豪情。作为抗金名将,其志在收复失地“还我河山”。他治军严明,打造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悍的劲旅,称岳家军。金军将领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与其他主战派联合,多次予金军重创,尤其是取得朱仙镇大捷,极大提振了人们信心。正当其高歌猛进时,宋高宗为首的主和派强行将其召回。一代名将,以须有罪名屈死风波亭。与他一同遇难的,还有其长子岳云。南宋北进中原的宏愿,终因岳飞父子之死戛然而止。后继者多无功而返,南宋偏安一隅,直至被蒙古铁骑扫进南海而亡。
一场绵绵秋雨之后, 岳飞凭栏远望,心中块垒难以抒发。目之所及,山河破碎,满目萧条。诗人举目向青天,发出怒吼。想起这三十年来金戈铁马,征战沙场,无数的关山,多少的不眠之夜,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回望来时路,我庆幸不负韶华,为安邦定国奋勇杀敌,没有在长吁短叹中虚度光阴。
时不我待,事业犹艰。徽钦二帝被敌人掳走,半壁江山沦丧。这奇耻大辱,还未昭雪,这是我们当臣子最大的遗憾。一代人有一代人使命,我们唯有奋勇杀敌,直捣敌人老巢贺兰山黄龙府,用敌人鲜血洗刷我们耻辱。收复河山,向朝廷报捷。
笔者认为,此处作者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尘与土”,指自己三十年来取得功名是凭借金戈铁马,征战沙场,为国效力。这句话与后面八千里路云和月,才能更好关联起来:风餐露宿,气吞万里。尘与土可以理解为行军扬起的灰尘,这正是军旅活动特有现象。如“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此是杜甫《兵车行》中描绘战士出征的场面。《三国演义》中,张飞在长坂坡喝退曹操百万追兵,是事前他命军士砍伐山上树枝,绑马尾上飞奔,使尘土扬起,虽二十人造成千军万马之势迷惑曹操。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官军》)。如果单用尘,喻小无可厚非。但土没有与小联系起来的先例。尘与土合用,更不能以小之义囊括全部内涵。
当然,尘与土合用,也可有另一种解释,长期奔波在外,脸写满岁月的沧桑。“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鬃如霜”(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这层意思用到本词中,也可以说的过去。不过,还是与军旅联系起来最为贴切。毕竟,任何词义的解释,既要关注其本义,更要注重其语境义。纵观全词,都是写词人站在时代的转折点,回顾自己三十年来的军旅峥嵘岁月,感到无比自豪,同时也为半壁江山沦陷而痛心疾首,从而激发出杀敌报国、恢复故园的雄心壮志。
2024.3.1晚于公租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