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窥“恕”

(2022-12-03 15:18:16)


对于圣人思想,经过后人不断诠释与心理暗示引领,其应用领域可谓越来越广。后人以**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来概括,细思极是。后人多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来从反向证明孔夫子的恕道。即别人不理解我,我并不感到恼怒。不理解什么呢?从原文所处的环境,应该是指 “学习”“交友”。学习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学习,即对获取新知识,认识新事物,掌握新思想。其二是温习巩固,转化为自己能力。“时习之”指学习的东西要经常温习,巩固。它包含的意思十分丰富。至少表明要经常温习、巩固,熟练运用,要学以致用。这与古人所提倡的经世致用的思想相一致。我们古人学习强调格物致知,也就是从实践中获得知识与真理,即所谓实践出真知。从研究万事万物过程中获得知识,让知识有很重的泥土呢,接地气。还包含一种创新的思想。古人认为新不是空中楼阁,它源于对旧有知识的体验中,获得新的体验。而这种新的体验,则需要推陈出新。意思学习不能够只是死记硬背,不能囿于别人的观点,人云亦云,或者是鹦鹉学舌,充当两只脚的书柜。学习中这种种的内地要求与体验,外人是难以体会到,如果体会不到,就可能产生诸多误解。这诸多误解,之于学习者来讲学习应当注重自身体验,不能因为外人不理解而影响自身的学习与成长。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作为士大夫文人来讲,其交友目的“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目的与方式较为明确。在信息传递十分不便的上古时代,人们想要了解外面世界,最便捷方式之一就是远方的朋友带来的信息,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储备。对于求知若渴的君子来讲,是十分美好的期待。同时,古人也十分强调志同道合,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与知心朋友谈经论道,那当是十分惬意的事情。这也说明,人际交往是讲圈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刘禹锡的《陋室铭》中直白陈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圣人在简短的语言中,包蕴了十分深邃的思想。

有些人总愿意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激扬文字”,用自己的标准去度量别人,这是缺乏恕道的表现。孔子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用用推己及人的方式,教育人们不要太过于自信,太过于以己度人了。你自己不喜欢,不要加于别人身上,这就是“恕道”的具体体现。后人用“请君入瓮”典型案例来教育人们背恕之危害。这种带有因果报应思想,在现实生活中不大可取,但其教育意义却是深刻的。

一般而言,每种思想都有其时代局限性,随着新时代新思潮会不断涌现,旧有传统思想会沉于历史长河中。比如曾经十分兴盛的古印度、古埃及、古希腊等文明中的主流思想,无一不中断传传承。有的文明思想后被重拾,那也是旧瓶装新酒,只是借壳而已。如从十四五世纪开始西方文艺复兴,用复兴古希腊文明的瓶,装资产阶级文化价值观的酒。就如哲人所说两只脚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时间与对象都发生了改变,虽仅瞬息已是万变了。

中国传统思想,有十分强大生命力与无穷无尽活力,传承数千年,历久弥新,主要源于东方人思维方式。我们后人们传承前人思想,是不断丰富古人思想的内涵,而不是另起炉灶,搞个全新的思想。即便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用舶来西方思想,全盘否定全盘西化传统文化,结果被碰到头破血流,最终还是找到两者之间的契入点,将其融入到传统文化价值观中,最终得以生存发展,发扬光大。同时传统价植观的内涵也得到进一步丰富。

当今社会,恕道现实意义包括但不限于人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现在经常出现的“一票否决”“零容忍”等种种提法,表明恕道重要性。以上都是用一元价值观来衡量多元价值观,一把尺子量到底。这种僵化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是对恕道的无情践踏。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有人是走自己的路,留一条路让别人走。而另外有人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可以休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线上教学授后
后一篇:小棉袄漏风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