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亲的话,该对谁说——刘邦《大风歌》理解
(2022-11-17 22:04:12)说到时势造英雄,非汉高祖刘邦莫属。如果没有秦王朝横征暴敛,苛法重税,民不聊生,就不会有刘邦,更不会有长达四百余年的大汉王朝。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激励戍卒挑战世袭旧秩序,用勇敢博取功名,可惜功亏一篑,兵败身死。但陈胜点燃了秦朝矛盾的火药桶,大秦帝国灰飞烟灭。继其之后,各地起义风起云涌,其中刘邦带领一众草根西进关中,占领咸阳,推翻强秦;随后与项羽进行了长达四年楚汉战争,成功逆袭,建立大汉王朝。这个集众多矛盾特质于一身的一代枭雄,开创了中华文明新纪元。
刘邦老冤家项羽,纵火烧了三百里阿房宫,终报秦灭楚之大仇。在众人劝说下,准备率队东归,于彭城建立西楚政权。当时有谋士说关中有王者之气,建议定都咸阳,项羽以“成功不归乡,犹衣锦夜行”回绝。在他看来,功成名就之际荣归故里,在故乡扬名立万理所当然:功劳在家乡人面前显摆,才有味道。更因此人“楚人沐猴而冠”, 被烹煮杀一儆百,以儆效尤。也许觉得与秦交战,杀伐太过,结怨过深,难以在关中长久立足; 也许思乡心切,故土难舍,项羽东归,实是走上王权不归路。
受项羽排挤,刘邦西去汉中。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夺得关中,还定三秦,依托关中富饶物产及险要地势与项羽争雄。笑到最后,定都长安。在征英布返京途中,以帝王之尊回归故里,宴请家乡父老。席间即兴作诗:“大风起坐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诗慷慨悲壮,字字珠玑,意象宏阔,意蕴丰富深刻,极具王者气概。
第一句诗写环境。秦失其鹿,各路英雄风云际会,时代大潮催人奋进。每个人命运在此都得到改写,这正如狄更斯《双城记》题记“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的时代……”。开始刘邦并无孙悟空大闹天宫时“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那种情怀,他盘算着怎样才能在严苛环境中生存下来。因气度不凡,为人仗义,做事大气,知人善用,从善如流,获得了大家一致拥戴,他一步步走上统治最巅峰。
此时刘汉王朝根基比较稳固,征剿叛逆屡获全胜。威加海内,名震天下,挟风雷而归,刘邦理应志得意满,意气风发。刘邦在家乡亲人面前敞开了心扉。他不仅大宴乡邻,还与他们共舞。此时他在感交集,内心苍凉。年轻时交游的伙伴,追随自己南征北战,或战死沙场,或背叛自己,大都成为过往。可毕竟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是故土热血男儿一路拼杀,于乱世之中独占鳌头,功成身显。“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将历史与现实交织,站在历史新的际会点上,对故人的深切怀念,更是对后起之秀的热期 期待。
他最为倚重的三大支柱,萧何,韩信与张良,仅萧何一人是其原核心圈子里的人,其他两人是外来户。另外还有外来户英布本是项羽麾下猛将,转投刘邦,立下汗马功劳。刘邦慷慨大方,给予他们与之对应的荣耀。然而大伙儿共患难易,同富贵难。曾经的股肱之臣,离心离德,背叛了他。每次平叛,对刘邦都是一次命运的煎熬,不仅是鞍马劳顿,更是心理上的重创。曾经的情感,甚至是友谊,都化为乌有。曾经追随自己的出生入死的兄弟,现在一个具离他而去。尤其此次,他征英布,更是耗尽了心力,自知时日不多,而国家还远没有稳定下来。事情都不是按他自己想的方向发展。而后继者,也不是十分中意的人选。回归故里,故地重游,感慨万千。所谓打虎还靠亲兄弟,上阵还得父子兵。现在能追随其左右,舍生忘死的,还是沛县老兄弟们。他多么希望家乡再出一些可堪重用的人才哦。当然,即便是自己老兄弟,也有无情背叛自己的,如卢绾,家乡之人。最后跟自己分道扬镳,反成自己心腹大患,也是教训深刻。远也不是,近也不是; 亲也不行,疏也不中。进退维谷。刘邦最后与家乡少年共舞。触景生情。想想自己少年时的意气风发,想到所经历的峥嵘岁月,潸然泪下。
刘邦与项羽家之观念相距何止千万里。刘邦是家天下——天下为家,家为天下。所以,刘邦用,是对人才热切的呼唤,更是刘邦以天下为家的胸襟。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刘邦的圈子观念。先开始是在一群哥儿们里慷慨大方,仗义疏财,崭露头角,被拥为起义这[军的领袖。他与伙伴们最大的心愿是活下去,不再受到官府的剿杀。他有小圈子,即从家乡沛县带来的兄弟。这是他起家的核心力量。但而他的对手项羽,确弃韩信如敝屣,韩信开始并不看好刘邦的,先投了项羽,但得不到项的重用后转投刘邦的。无论是同时代对手项羽,还是他后世子孙刘备,都在这方面遇到自己的滑铁卢。如刘备,刘关张桃园结义,传为佳话。但后人认为,刘备成在桃园结义,他得到关张两员虎将,为其奠定基业,立下汗马功劳。胆也败于这小圈子,刘关张三人关系,他人是无论哪何,也突不进去的。刘的五虎上将,关张排在一二位,是永恒的标志。即便是认为“如鱼得水”的诸葛亮,也只是游荡于这铁三角之边缘,无法与其相提并论。于韩信,可见刘备之心胸。
刘邦性格并不偏执,能够从善如流。只要是正确的意义 ,他都积极的吸纳。也许,他一直都 在质疑自己的能力,处事谨小慎微。在其人生重大转折点,都是听从并采纳了谋士的意见,最终获得成功的。如对待韩信征齐而自立为齐王之事,开始他是愤怒不己,在谋士的劝说下,他马上转变态度,封韩信为齐王,将韩信留在了自己的阵营之内,避免了自身阵营的分裂。对待韩信的态度可见一斑。开台也是不大待见韩信。在萧何的建议下,他将全部军队都交由其指挥。在成就韩信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刘邦的矛盾性格体现在,对于社会伦理,尤其是儒家伦理规范,他自己实际践行的少,在很多时候,他还与共背道而驰,但刘汉王朝,以孝立国,大力倡导儒家的孝道。刘邦在与项羽争天下时,大败于项羽,带着家眷仓皇逃命。因追兵太紧,刘邦为逃脱追杀,竟然将自己的父亲妻儿悉数赶下马车,自己一人脱逃。这当成为刘邦人生中最大的污点。后来项羽威胁要将其父给煮了时,他还大言不惭的请对方分自己一杯羹。这种弃家人于不顾的和为,从哪条儿都无法与孔子所倡导的孝道扯上关系。但汉的以孝将孝文化发扬光大,并延续了二千余年,成为中封建思想的正统思想。
刘邦能够成功,于他亲临前线并身先士卒的精神密切相关。正是因为靠关指挥,所以才会将自己时时置于险地,屡次被项羽所迫,成为名副其实的逃跑将军。
他还将天与神授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在那个极重门北观念的时代,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刘邦如何才能得以号令天下,获得人们的拥护?与陈胜利用人们的迷信思想搞了鱼腹书与做狐叫, 以此奠定法定继承人的身份地位。刘邦邦故事更为神奇,他是在芒砀山斩白蛇起义。斩白蛇中的白蛇,指的是白帝之子。刘邦邦异化为挂断帝之子,所谓天无二日,人无二主一样思想,刘邦以“赤帝子”之身份,一下子将刘邦的地位提高了何止百千倍,其继承大统的合法性得到人们的承认。为保持这点儿尊严,他有病不治,有伤不疗。他认为他的命是由上天掌 控,终于也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