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凡人物的囚徒困境——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2022-11-13 23:10:49)


【摘要】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以改革开放前后黄土高原城乡为背景,以孙少安、孙少平奋斗成长历程为主线,从一个侧面揭示生存与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平凡人物不平凡的努力,超越与回归,乃人性发展必然。

【关键词】   生存     发展   变革

路遥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以改革开放前后五年时间为纵线,以探索农村发展道路为轴线,反映陕北高土高原人民为追求生存发展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与牺牲,同时预示了时代潮流不可阻挡。小说前半部分写实性强,后半部浪漫色彩浓。写实源于生活真实,作者切身生活体验再现;理想色彩,源于作者不希望其主人公失去生命的底色——农民不能失去其朴实基因。如王满银,在时代大潮中不管怎么扑腾,人生曾经怎么荒唐,最终返朴归真,回归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与结发妻子相爱相守。但剧烈的社会变革给人性带来思想洗礼,并不是靠作家良好愿望能够有效解决的。具体的操作程序,尤其是面临许多难以解决的新问题,作者也提不出解决更好方法,作者试图用温和而浪漫包容心,去拨正每位主人公人生轨迹。

孙少安与孙少平黄土高原上农民孙玉厚两个儿子。他们历尽人生磨难又饱含生活激情。孙少安十三岁辍学,挑起全家生活重担。他的理想十分具体,就是把自家与村里人碗里的黑面馍变成黄面馍与白面馍。他用稚嫩的双肩挑起一家乃至全村人生活的希望。旧体制的束缚让他的一切努力,都化作了泡影。因时代大气候原因,他追求生产承包责任制,胎死腹中,险将身家性命搭进去。生活磨难并没有磨钝他追求幸福生活的信心与勇气,继续努力作各种尝试,终于为本村发展蹚出了切实可行的道路。先是联产承包,抓住一切机会实现富家梦。到工地拉砖,是他探索新世界开始,人生转折重要里程碑。他率先开起小砖窑,用劳动与才智脱贫致富奔小康。

历史注定要给这个年轻人更大发展空间。这个从社会最底层走出来的年轻人,要带着大家一起发家致富。这符合社会发展主流,是浸在骨子里大责大爱。尽管煤窑发展过程中出现严重挫折,让好不容易才好起来的日子陷于更大困境。然而,他就像一粒饱满的种子,在时代阳光雨露滋润下已破土而出,迸发出强大生命力,人生航向转危为安。富起来的孙少安从进军文化界拍影视到给家乡修学校,办教育,是理想升华与回归。

孙少安情感经历比较简单。他与田润叶青梅竹马,感情纯真热烈,但被她当村支书爹活活拆散,上演了现实版棒打鸳鸯。无奈远走山西到外乡讨了个老婆。贺秀莲这个吃苦耐劳女孩子对他一见钟情,成了他生命中的贵人。这个女孩子与孙少安夫妻同心,希望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家庭生活状况。她勤扒苦做,处处维护孙少安,成为其坚强后盾。虽然他俩之间少不了磕磕碰碰,因目标一致,观点最后都能达到统一。在摆脱苦难奋斗中,贺秀莲付出了比孙少安更多心血与汗水,直至生命。孙少安全心全意领着大家一块儿奔好日子,他对谁都抱一颗赤子之心,即便是心爱妻子多次较劲,不改初衷。秀莲以已之柔,克其夫之刚,成为新农耕时代夫妻范本。长期超负荷的劳动,恶劣生活与劳动环境,最终让秀莲染上了肺癌。刚没有过上几天好日子,生命行将结束,秀莲身上浓缩了中国劳动妇女影子——勤劳,善良,坚忍。

秀莲与少安想要闯出一条路来,先把自己日子过好,再向乡邻传经送宝,达到共同致富目的。孙少安什么时候都不能放下任何人,要尽可能带动更多的人同步致富。在当时社会环境下,要想改变所有人处境,不仅作品主人公,就是作者也没有底气。秀莲身上所闪耀的,是为家甘愿牺牲一切的优秀品质。一个是让部分人先富起来,一个是让大家共同富裕。究竟谁是谁非,他们难以做出决断。这正是当时正处于社会激烈变革时期人们心态的写照。秀莲被沉重的劳动所击倒,这是不是对于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最后结局的一个谶语。由个体富裕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之后路再怎么走,保持持续发展与活力,人们不敢想,也没有机会去想。

孙少平这个有着文化年轻人,承载着改变未来希望。贫穷生活给他身心打下深刻烙印,并影响到他一生。他敢爱敢恨,想走出这充满苦难与悲情的黄土地,去过一种不同于自己父兄一样的日子来。苦难生活炼就他坚毅性格。这种撞倒南墙不回头秉性让他的人生道路多了几许坎坷,也多了几许冲动。他没有做一点准备,毅然决然走出家乡,在当地最大的城市去寻梦,虽然这梦显得那么不真实。他扑入广阔的世界,他当揽工汉,当煤矿工人,虽然不明晰,但都比较坚实。除了不甘于现状之外,他的人生源动力就是其高中同学,叫田小霞的女孩子。她对孙少平先是出于一种同情,渐渐为他坚毅的品格的所吸引。这个地委书记的女儿,为了寻找真爱,冲破了世俗偏见,并用真诚与友善,俘获了这个不是十分自信的男孩的心。

路遥先生的作品,一直都在探索真正的爱情模式。他早期代表作《人生》,主要表现高加林与刘巧珍以及城里姑娘黄亚萍三人恋爱纠葛。作者十分崇尚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真挚爱情,与农家孩子刘巧珍相恋,这并不是拉郎配,而是作家真实的爱情观。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是纯朴善良与出水芙蓉般的美貌,以及为追求纯真爱情而进行的飞蛾扑火般热情,正是作者对纯真而火热爱情认同与赞美。

正如其作品样,作者也是极具人间烟火气社会一分子,目之所及,以及作者良知所在,他不能塑造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式的超世俗爱情。其理想与世俗之间频道不断转换,也让他痛苦不堪。两个社会地位悬殊苦命恋人,究竟会有怎样人生结局,善始是否一定善终,作者心里委实没有底。他不希望这美好恋情,最后劳燕纷飞。田小霞性格,不大可能与现实妥协,与世俗抗争终将玉石俱焚,这谁都不愿意看到。与其如此,倒不如在开始就斩断这份不可预知未来的姻缘,田小霞的死就显得必然。她在抗洪第一线发报道,因公殉职,这是其命运发展必然,像流星划亮了天际,又像个强烈的休止符,给人们留下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

失去田小霞,对于孙少平而言,是个沉重打击。激励他奋勇前行的一盏明灯永远熄灭了,前行动力受挫,情感大门也重重关上。他之所以重回煤矿,继续挖煤工的生活,何尝不是疗伤的一种手段,抑或逃避社会的无奈选择。与师娘惠英关系的处理,对他将是个更大的挑战。作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结局。作为传统伦理来讲,惠英是其师娘,无论如何他们不可能走到一起。他又不能在享受这位女人温情的同时,又将其高高供起,这对她不公平。孙少平如何既能很好的照料好师父的遗孀,又不至于受到世俗的巨大冲击。作者把这个白留给读者去填补——对于作者何尝不是个两难的巨大挑战。

为探索新生活,孙家两位年轻人都付出了沉重代价,他们都失去了人生最宝贵伴侣。这有其自身性格原因,彰显了路遥在人生探索过程中的困惑,社会变革大潮,其冲击力远远超出了当初预想。随着社会发展,人们价值观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这是好是坏,作者难以评判。

孙少平的叛逆与回归,是作者理想与现实困境的形象写照。孙少平即路遥,路遥即孙少平。坚守与妥协,坚强与怯懦,平凡的人,创造了不平凡,但最终要归于平凡。也许,这才是这部作品主人公命运必然归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