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吃而骑之大名古城清真八大碗

(2023-10-20 17:15:28)

河北大名城已骑过不下十次,目的目标或以古城悠久历史,或为石刻博物聚集,或观教堂堂皇富丽,或游老街昔景忆旧,或贪美食美味诱人,或看城墙雄伟高大,每次骑往都有一个主题,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往骑大名,是感觉这座古城所蕴含的魅力十足,玩味厚实,让人欲罢不能。骑行归来,总是满载而归,收获良多。

偶然发现同城红云骑行群骑大名的照片,别的倒不在意,只是骑路新鲜,先前去大名均是走106国道穿南乐而至,红云群独辟蹊径,走顺渠路过清丰阳邵、苏堤上卫河大堤绕南乐梁村直达大名,这条新路避开了早已腻烦的大车隆隆险象环生的106,转向人车稀少空气清新的乡间小路,不禁让人耳目一新。之后,在今年的6月3日和9月2日,两次经新路骑往大名,路近车少,果然心静。南乐梁村与大名旧治乡紧邻,只是南乐方面新修的一条省道到大名境就戛然而止,绕村才能继续。骑车十几年,走县过市跨省,大凡县、市交界的乡道县道,多是坑洼颠簸,难于蜀道,百姓怨声不断,当官的不想听,听见也装聋作哑。政绩项目上的脂粉还抹不匀,穷乡僻壤的地方,任谁也不愿留心关注,更不要说倾斜照顾了,在这方面,同行万里飞扬与我有同感,免不了感慨一番。

做路书时就思忖,旧治,“治”字本身就有地方政府所在地的意思,加上“旧”字,名字里就有故事,网上一搜,果真实料。旧治原名叫南乐镇,历史上曾先后三次做为大名县治所在。宋绍圣二年(1095年),大名县治由大名府城移至南乐镇,直至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除明初短时间并入魏县外,大名县或移往府城附郭,或回迁南乐镇,南乐镇作为大名县城长达数百年。此后这里不再为大名县治所,故名为旧治村。风风雨雨几百年,早将这里的县治遗迹荡涤的一干二净,旧址尚在,建筑不存,景亦早废。

旧治向北不远,即到大名南环,对面就是大名南关。南关路窄户多,改走西侧商业街,街上买卖冷落,只有北端几处回民食品特产店幌布飘摇,人气渐盛。目光一转即可见护城河、南门及城墙。纵观大名历史,大名建城最早始于春秋,唐建中三年始改魏州为大名府,地名使用至今。小说《水浒传》中的宋代陪都一线城市大名府于明洪武三十四年毁于漳河河患,深埋地下。明建文三年,都指挥使吴城在艾家口镇(今大名南关)处建新大名府城,以土筑墙,高三丈五,宽二丈五,周长九里,城为方形,设四门,城内划十字大街,城外挖护城河,即是今天大名城的雏形。嘉靖四十四年,大名知府又对城墙用青石做基方砖外包到顶进行加固,城垣高大雄伟,体系结构完整,从此始,民间方有“大名好城墙”的美誉。明清时的城墙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敌我攻防中拆毁,城墙位置的大部分呈大堤状,有的地方只有一些夯土和城墙根基,完整的仅剩“体仁、崇礼、乐义、端智”四座明代城门。

大名古城提升工程开始后,将城墙上及周围的民居拆迁,用青砖包建城墙,城墙上建城楼,对城门进行修缮,开挖了护城河。古十字街路面下挖与城门处地面水平,古城又现往日面貌。据说大名古城改造提升工程“毁了”两任县委书记。现在十字街的路面总算是铺好了,老店铺、老建筑也进行了恢复和修缮,历史建筑挂牌保护。徜徉在古街上,不经意间发现南街藏在临街门脸后的一座青石石坊。第一次来的时候石坊还藏在山墙破败的屋子里,第二次则拆掉房屋,铁栏为档,铁皮做帽保护起来。这是一座清代(第一次牌上标的是清代,第二次介绍则为明代)回族杨家贞洁牌坊,原为三孔四柱,顺街而立,后损毁,仅剩一孔二柱,盖在民居之中,实属少见。牌坊有庑殿顶,顶、梁、柱皆有浮雕,石雕雕刻精美,尽显历史沧桑。既来之,则安之,西街老槐和东街教堂也去看看,反正不远。老槐伏地拦路,枝丫繁茂,春秋鼎盛。教堂富丽堂皇,庄重肃穆,异国风情。一树一堂,耸立无言,年轮尽显。

濮阳自清末始就归大名管辖。政权更迭,物是人非,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解放战争,因此,过一段时间就想去大名转转,不但是想看看古城的变化,还想从中找出二者肌理脉络的联系。非常推崇和钟情清真饭菜的洁净讲究,大名回民多,去大名的另外一个因素则是为那里的清真美食,如这两次的大名之行纯属为吃而骑。曾吃过濮阳老城的清真八大碗,感觉有特色,一次骑回木村回老城吃饭,就是奔八大碗而去。骑友大河未去回木,专门带酒在老城等,不巧八大碗有婚宴未能如愿,这遗憾存在心里,于是约骑大名来实现。

清真”一词早出现在南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清真斋欲,万物不可移也”意为纯净朴实,无尘无染。明中期以后,中国的伊斯兰学者以“清静无染”喻指伊斯兰教,并逐渐在中国伊斯兰教领域使用“清真”一词。时至今日,除“清真教”“清真寺”“清真言”等专用词汇外,在我国,“清真”一词单独使用通常专指转变为相关民族习俗的清真饮食

清真八大碗是清真饮食中的一朵奇葩,它采用多种烹饪技法,选料精良调料独到、肥而不腻,味美汤鲜、色鲜气香、口味浓重、有素有荤、各具异彩。清真八大碗旧时老百姓对物质生活追求的一种富裕标准成功标志,进而发展成穆斯林传统的宴客形式,深受民众喜爱,多出现在喜宴中。大名回族特色的清真八大碗,有荤有素,荤菜有炖肉、红白丸子、水汆丸子、牛肉片、鸡块、酥肉,素菜有海带、土豆、豆腐、黄花菜素烩等,讲究营养丰富,荤素合理。八大碗有的做法是四荤四素,有的做法是五荤三素,总数不变,食材以牛羊肉为主,搭配随意。

第一次去大名因故未能品尝八大碗,二次再去非八大碗不可。打听大名清真美食,当地人多推荐炖肉。炖肉,是当地清真的一个特色,清真八大碗一般多出现在炖肉馆内。我们问了许久,才在南关附近五得利面粉老厂东门处找到一家当地人推荐的二臭炖肉八大碗。点丸子、鸡肉、炖肉、酥肉四荤,四荤肉质细嫩,不咸不腻,鲜美多汁其中炖牛肉、酥肉是大名清真家常菜中的精品色香味俱佳。上桌海带、冬瓜、金针、豆腐四素,汁香味浓色泽诱人唇齿留香清真八大碗属于汤菜,注重汤的运用,其汤有原汤、清汤、白汤。酥肉、鸡块、丸子佐以清汤,烧肉、炖肉以原汤冬瓜、金针等加白汤。八大碗中的汤都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它们的原汁原味,不添加任何现代添加剂进行调味、调色,味纯汤清,美味可口

享受美食是一种幸福和美好,观其型,察其色,品其味仅能果腹,在我看来,这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中加入明历史、知文化、懂技艺等因素,才能在细嚼慢咽中解其味。清真八大碗,大碗内盛满率真,清香里沾含质朴,简单中折射复杂,席面上呈出独到,可谓食之有味,品后有得,一吃过后,念念不忘。为吃而骑之大名古城清真八大碗


为吃而骑之大名古城清真八大碗

为吃而骑之大名古城清真八大碗

为吃而骑之大名古城清真八大碗

为吃而骑之大名古城清真八大碗

为吃而骑之大名古城清真八大碗

为吃而骑之大名古城清真八大碗

为吃而骑之大名古城清真八大碗

为吃而骑之大名古城清真八大碗

为吃而骑之大名古城清真八大碗
为吃而骑之大名古城清真八大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