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城古槐

(2023-10-13 09:13:57)

    周边的骑途总让人纠结不已,路还是那条路,点还是那些点,毫无新奇感可言,再骑只是复习。于心不甘,想方设法搜罗新的看点,收获寥寥。网上看到一篇介绍莘县古城镇修复古槐留住乡情的文章,古城值得再去。古城已骑往多次,古城古槐,再去有了借口和动力。古城镇曾为范县县治所在,旧时有遥望楼、魁星楼、文庙、城隍庙、舍利寺、子路书诸个文化古迹,今有秦黄堤遗址、金代铁钟等景致留存,文化底蕴丰厚。其实在生活中,有许多的事物令人留念挂记,特别是一些有着几百年历史和文化,承载了历史厚重的东西,尤其吸引人的目光和兴趣,散落在中原大地上的古树名木当属此类。

古城古槐

    古槐种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就开始广泛种植。因古槐耐寒耐旱,在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莘县古城有三棵古槐,问起镇里人古槐,均在东街和东关街里。古城中心商场,似是改革开放时的产物,大门上凹凸的商场名称沾满了浮土,院子里的空旷给人感觉生意萧条。大门后有一棵古槐,红布缠身,枝杈黑黝,树冠茂盛,与树身标志保护牌上200年树龄有些不符。
古城古槐

古城古槐
古城古槐
     转过街口,一处废弃的宅院里矗立着一棵老槐,老槐有300年树龄。老槐树皮剥离,多半枯死,但仍然顽强地屹立着,只有树梢处还有几叉树枝依然挺拔,亭亭玉立,发芽吐绿。老槐旁边的邻居说,这老槐灵着呢,周围邻居都跟着沾光,这家在北京做官,那家在外面做大生意,只是老槐所在的本家搬迁走了。在农村,但凡年头久了的物件,都认为沾了仙气,几百年散发着生命力的老槐,人们更是奉为槐仙,头疼发热烧香,有灾有难祷告,说巧不巧的,有时还真灵验,于是老槐愈发神秘起来。多数时候,自家院子里是不种槐树的,大风刮来或许是割草夹带的槐子落在院子里,一场春雨过后,就长出摇曳的槐树小苗,几十年后及至槐树参天,万不可动,动则伤人,小者大病,重者要命,这虽是民间流传的诳语,但不可全信也不能不信。槐树不能动,那就人搬家,正所谓是“人挪活,树挪死”,因此很多有老槐树的院子都是人去屋空,只留老槐傲立。古城古槐

古城古槐

古城古槐

古城古槐

    路北的老槐更加魁梧繁茂,树干苍虬,斑驳陆离,枝叶葱茸,树冠巨大,遮阳蔽日。老槐有火烧的痕迹,老枝霖霖,余干新枝。看四周民居边界,老槐也被人圈出了院子。树铭牌上标记老槐已350年树龄,树身已经现出大空洞,内有“槐胆”。槐树中空,内易生瘿瘤,俗称“槐胆”可入药。民间的“槐不过千年不生胆”之说,印证槐树中空,树龄必久。这棵老槐的空洞已经被古城镇修复,用了不知是水泥还是树脂的东西堵上,再看,失却了原有的沧桑。

古城古槐


古城古槐

古城古槐

古城古槐

    老槐作为古树名木是自然文化和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既是一个地方的地标,又是当地群众怀旧回忆的所在,还能发展成一个另类新奇的景点,所以说,老槐定能为更多人所爱。

    后话:2023年7月22日,约伴骑古城看古槐,同行:忘尘、笑一个、沉默、无铭、万里飞扬等,午餐范县新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