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抬儿与牛家庄碉楼

(2023-09-08 14:15:25)
       土匪,古已有之在历朝历代都是严重的问题,但在民国时期的豫北,其人员之众,分散之广,组织之严,影响之深,超越了以往所有朝代。清末民初,豫北民间把小股土匪称为“老抬儿”,“抬”字,轻声其发声特点是舌尖上卷,紧抵上颚,然后轻快地向前弹出。
    老抬儿是土匪对城乡的富足人家或者道上行走衣着光鲜带有财物的人绑票土匪的操作形象化的表述,丝毫不带“此山是我开,此路为我栽,要打此路过,留下买路财”的繁琐。“抬人”的具体步骤是,先控制住要绑票的人,或者趁其不备,用黑布把肉票的脸蒙上,捆绑手足,掀翻在地,用一根木杠抬走,然后通知肉票家人拿钱赎人。当时城镇地区的治安状况还稍好,山高皇帝远农村地区土匪横行无忌因此,土匪看谁家有钱,一般趁夜里的时候,把家里的人抬走,然后索要钱物,是为“老抬儿”势力小人少的“老抬儿”往往三个一群,五人一伙,低调行事,身份扑朔迷离,对外讳莫如深,表面老实巴交,月黑风高夜,面露狰狞,带着杠子绳子,朝着踩好点的富家而去。有言道:人无外财不富,马无夜膘不肥,这些人用赎金盖房子置地,竟夜成了富家。不过他们抬人,也难免被别人抬去,成了因果报应。人多势大的土匪“抬人”则行不改姓坐不改名,一般抬人后留下名号,豪气冲天,唯恐世人不知。但这些土匪不但要价高,而且心狠手辣,坏事做绝,肉票家人皆惧。
    碉楼是一种特殊的中国民居建筑,因形状似碉堡而得名。在国内分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清初即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碉楼融合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北方建筑文化的独特建筑艺术,为多层建筑,高于一般的民居,比普通民居坚固厚实,窗比民居开口小,外设铁板门窗。有的碉楼上部四角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可居高临下还击进村之敌。
    滑县小铺乡牛家庄就有这样一座碉楼,碉楼主人曾两次被土匪“抬”走过,第二次被“抬”后,碉楼主人心有余悸,惶恐不安,于是修建了碉楼,以防再遭厄运。老抬儿民国乱世里,已成为豫北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土匪抬人肉票家人赎票,方都习惯了,也都懂得这种规矩,颇有契约精神。牛家庄碉楼小门小窗,楼高三层,一层墙面用青石砌成,二三楼用青砖垒就,该楼不仅有居住功能,还兼有军事功用,防匪、防盗、防水、防火。有土匪来可避二楼,将一楼楼梯抽走,用石板将楼洞口封死,即使土匪带有干柴火种,奈何二楼几米高的间距,火攻也无效。牛家庄碉楼的作用主要是“防”,有固守待援的意思,既防匪,也防水,一年牛家庄遭洪水,水漫过一楼,二三楼安然无恙。在社会动荡不安。兵荒马乱的年代,建碉楼也属无奈之举。
    牛家庄碉楼历史已进百年,由于年久失修,今天的碉楼楼顶及三楼墙体已经开裂坍塌,楼内结构严重损毁,这座集磨难人祸惊险刺激于一身的碉楼已成危楼,那一件件与“抬”和碉楼有关的往事被牛家庄人津津乐道,曲折神奇,耐人寻味。
    后话:网上发现关于滑县小铺乡牛家庄碉楼信息,于2023年6月10日约骑牛家庄,品味一座与“抬”有关的故事,正所谓:碉楼兀立,往事如风,读懂人间善恶;残砖碎瓦,沧桑百年,识认世间悲凉。同行:焦点、笑一个、万里飞扬、忘尘等,行140公里,回程参观道口老街,食画宝刚烧鸡,当地饸络面。
老抬儿与牛家庄碉楼
老抬儿与牛家庄碉楼

老抬儿与牛家庄碉楼

老抬儿与牛家庄碉楼

老抬儿与牛家庄碉楼

老抬儿与牛家庄碉楼

老抬儿与牛家庄碉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