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环境创设的基本要求

(2018-09-30 16:00:19)

环境创设的基本要求

()物质环境创设要求

环境是幼儿园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园一直都很重视环境的创设。随着《纲要》的颁布,幼儿园虽然在环境创设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但由于教师对幼儿园环境和教育理解的片面性和狭隘性,以及缺乏对环境创设的研究和创新,目前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在环境创设的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正确理解环境创设与环境布置

教师对物质环境创设的理解过窄,如将幼儿园环境创设片面理解为空间的布置、设施设备的提供,在班级环境创设中,突出教师个人对墙饰的设计与布置,将墙饰的装饰主要理解为对主()墙面的装饰;对活动环境与材料丰富片面理解为“品种多、数量满”等。在环境创设时不但要重视室内和墙壁的布置,还要挖掘空间对幼儿教育所隐藏的作用。

2。提高对生活环境创设的认识

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一个长时间、潜移默化的过程。目前教师对幼儿日常的活动缺乏日程规划,不能严格按照作息制度做到一日活动中的动与静、户内与户外、集体与个别活动的交替,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发展。同时多数教师仅仅把生活活动看作是生活照料,忽视了生活环境对幼儿的教育功能。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为幼儿创设可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劳动习惯等自发学习的环境;同时教师也可利用日常生活活动与幼儿进行个别交往与互动。

3。重视环境创设中幼儿的需求

幼儿园主题墙高度的设置要适宜幼儿,幼儿的作品要在幼儿视线内,墙饰和幼儿作品要定时更换,反映儿童的发展。同时活动区材料的投放要充足,品种要多样,数量要满足幼儿活动需要,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来设置区域的数量和种类。活动区与活动区之间的安排要做到动静分开、明暗分开、干湿分开,便于幼儿操作,不互相干扰。如安静的图书区、插塑区等与热闹的音乐区等如果相距太近,互相影响太大,就会造成不同

活动区之间的相互干扰。这些都不利于环境作用的发挥。

4。重视环境创设的整体性

(1)环境创设结合教育目标。

环境创设追求的不仅仅是视野中的“丰富、美和童趣”,教师对环境创设要实现什么教育目标,每个区角、每种材料具有哪些教育价值要心中有数,要深入探究其背后对于儿童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对幼儿发展可能产生的教育影响。教师要结合主题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和循序渐进地让幼儿随着教育内容或主题活动的展开,在主题墙上留下自己活动的痕迹,寄托自己的心愿,宣泄自己的情感。教师还要结合当前的教育目标,积极为幼儿投放促进他们发展的各种游戏材料,让幼儿拥有更多的动手操作和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机会。

(2)环境的创设要内容统一。

室内环境创设内容要系统。环境内容的组织和呈现要反映隐性的教育意图。依据每一个阶段的主题目标对孩子进行有计划的指导,适当地增加或减少材料和设置,各个区域与主体环境之间整合联系,使整个环境的创设突出主题目标。要让环境与儿童真正地进行对话,教师就需要在环境创设中尽量把每一个环境创设和利用的细节与活动的主题和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幼儿能借助不同的材料,运用不同的方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和所知。让室内环境与各个区域的活动都能配合主题活动,实现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进行探究性学习,获得个人成长的最终目的。

5。环境不能一成不变

幼儿园环境创设要随着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幼儿的发展而变化,随着幼儿生活经验的丰富和能力的发展而延伸。在材料投放上要有层次,满足不同层次幼儿不同阶段的需要。教师应该树立“生动、直观、动态的环境能促使幼儿的身心随环境的发展而发展”的理念,在环境创设中经常性地改变主题墙的内容,不断更换和丰富各种操作材料,特别是一些半成品材料,鼓励幼儿丰富活动、改变环境,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精神环境创设要求

1。重视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健康

物质环境创设时要考虑到幼儿的感受,有助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如:设施设备的高矮、活动用具及材料的大小、安全性问题(用细绳挂在脖子上的标记牌;有刺的植物摆在幼儿活动的区域;对空气有污染的植物摆在卧室)等。如果幼以园及活动室里四壁空空,缺乏幼儿活动材料,幼儿无所事事,缺少已积多的极安全感,则会产生厌园的情绪,并导致幼儿的被动活动(无环境、材料,更多的时候由教师按自己的意愿组织)。如果环境、材料丰富,但教师不能营造对幼儿具有激励作用的良好的人际环境和精神氛围,幼儿同样没有归属感。

2。重视精神环境的营造

在环境创设中,从主题的确定到具体的布置不要都由教师手包办,让幼儿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中,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使环境创设贴近幼儿的生活,满足幼儿的意愿和需要。这样有利于为幼儿提供一个使他们感到安全、温暖、平等、自由、鼓励他们探索与创造的精神环境,而且有利于建立真正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互助、友爱的伙伴关系。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明确,幼儿园的环境首先是幼儿的环境,是幼儿可以参与创设、有发言权的环境。教师应该学会让幼儿参与到环境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来,使幼儿体验到设计与制作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3。重视教师心理健康对精神环境的作用

教师本身的心理健康,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多年的实验研究证明:如果一所幼儿园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会使幼儿感到愉快、自在、充满自信、乐观向上;反之,则会使幼儿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对社会、对他人缺乏信任感和亲切感。而教师本人也是幼儿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他人”,是幼儿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的重要促进者。如果一位教师不能正视自己、不能专心学习和工作、不善于与他人相处、情绪悲观、缺乏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担忧,则会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与成果。由此可见,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幼儿园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意义非凡!

《纲要》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指南》指出:幼儿需要良好的精神氛围和人际关系,需要成人的关怀、接纳、尊重、激励。幼儿需要在与成人的交往中感受到安全、温暖与支持;注意营造一个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以积极、乐观的精神影响儿童。幼儿园应遵循《纲要》和《指南》的精神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