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我所了解的石家庄市教育文化遗产(希望石家庄人提供更多线索)
(2014-05-23 08:01:48)
标签:
转载 |
实在太牵强。一般教育文化遗产不包括文庙,而是学宫、书院、私塾、教育家故里。如果把宗教和封建国家传播伦理道德的场所,也算作教育场所,那么,所有宗教岂不都是教育遗产了。
而且古代所有城市都有学宫、乡有庠、存有塾、里有书馆。那才是教育遗产。封龙书院、恒阳书院、鹿泉书院、廉台书院之类才是教育遗产。
1.行唐:位于县城龙泉中学院内,始建于北齐天保七年(556年)的封崇寺大殿。位于县城东街小学院内的封崇寺天王殿。位于县城东南行唐中学院内,始建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的文庙大成殿等古建筑。还有龙泉书院遗址。
2.井陉于家石头村建于明朝成化年间(1488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当年为了躲避政治迫害,于谦后人逃往井陉县南峪隐居,后长子于有道带领家眷辗转至更为偏僻的于家村,坚强的生息繁衍24代,经过艰苦创业,依山就势,就地取材,建成这座规划考究、布局合理、规模宏大的石头村落。以独具魅力的石街石巷、石楼石阁、石屋石院、石桌石凳、石槽石臼和石碾石磨等石头文化风貌享誉北方旅游市场,这里是石头艺术的博物馆,这里是水利设施的规划院,于家石头村的四合楼院、于氏宗祠、清凉阁、观音阁、真武庙、大王庙、古戏台、全神庙以及形式各异风格多样的民居建筑都成为北方少有的,保存完整的经典古村落建筑群落的精华,于家石头村以优美的风景,朴实的民风,天然的静谧吸引着来自各地寻幽探古的游客。
3.辛集市:华北联合大学旧址记录着那段珍贵的记忆。久负盛名的辛集中学继续着这片热土的历史文脉,使辛集成为冀中平原极具风采的教育名城,也正是辛集独特的地域文化孕育出别具特色的辛集农民画和辛集皮贴画,著名画家赵望云成为长安画派的领军人物;著名教育家、学者公木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而名垂青史;著名音乐家赵季平因为众多耳熟能详的作品成为辛集的骄傲;这里还走出了生物化学家曹天钦和微生物学者张树政等中科院院士,浓郁的学习之风也影响着辛集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
4.深泽县:刘礼欣,经济专家,是我国投资学创始人,被誉为中国八大经济学家之一。贾敬芬,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第3-7届副理事长。孙敬之,著名的经济地理学家和人口学家,曾任国际地理学会副主席。王钰,国际著名的腕足动物化石专家,中国著名的古生物学家。王静如,著名的语言学家、历史学家、民族研究专家。深泽县保留的历史文化遗迹也颇多,县城北的“真武庙”(也叫北极台文庙),始建于明朝,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深泽文庙始建于宋代元佑三年,曾多次增修或重建。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高邑县:这里风物绵长人文荟萃,赵南星作为明代著名政治家、散曲大家,曾官至礼部尚书,因上书陈说天下四害而触怒时忌,被宦官魏忠贤嫉恨排挤,“慨然以整齐天下为任”的豪情成为当时政治改革的先锋人物,也成为东林党的重要领导人物,他的政治改革思想和实践时至今日仍然有着借鉴和现实意义。赵郡李氏一门世代荣显,文风颇盛,南祖房名相满门,李同轨、李义深、李游道等李氏精英都为古老的高邑增添了浓重色彩,明朝的李标为官清正,敢于直言谏君,他提出的“要以和平为国家培元气”的主张更是彰显才能和品德。
6.藁城市:藁城历代文脉悠长,唐代丞相倪若水、金元鸿儒王若虚、元代文学家董俊、董文炳、董文用父子和明代文学家石珤、石玠都曾经引领一代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