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太铁路110周年活动建议

标签:
文化 |
分类: 谈古论今 |
开幕式后,与会代表参观了正太铁路文献展示。
山西政协文史委主任穆文英,对当年山西巡抚胡聘之的功过是非要客观评价。对路矿运动,保晋公司的历史做了客观评价。并提到了孙中山利用外资的主张,要给予重视。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朱文通:这件文献的发现,对石家庄唤起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很难得。成为文化热点,要深入研究,翻译出版。
我在研讨会上发言,强调高站位、大谋划、做大做成一篇大文章。我觉得对于正太铁路的地位和这部画册的意义,已经研讨很长时间了。我也做过了论述和点评,今天主要是出思路、提几点建议。
正太铁路之于石家庄是城市肇兴的先导,是城市文化的原点。对于太原—石家庄沿途的交通、经济、文化都有重要的带动作用。一条铁路、一系列城市,一个时代的背影,这是不能忘却的记忆,值得我们永久的纪念。
正太铁路之于石家庄,就像赵州桥之于赵州城、就如同近代开平煤矿之于唐山、赵王城之于邯郸、天津卫之于天津市一样。那是一座城市的祖根。
正太铁路历史文化资源利用的建议
1、拍摄一部国家水平的大型纪录片《正太记忆》
第一是创建这条铁路的动议背景。民族的自觉、张之洞和晋商觉悟、晋煤外运的时代要求。
第二,义和团运动、庚子之变对铁路修建的影响。正是因为这一次跨世纪的战争,使正太铁路借来的资金贬值,最终也成为导致这条铁路只能修成1米窄轨铁路的结局。
正定民间总是讹传正太铁路没能修到正定是“王士珍阻扰”的谬说。我上个月接受了《中华遗产》杂志记者团队关于《正定古城》专题的集体采访,其中给他们讲到了正太铁路为什么没有修到正定的真正原因。与正定的士绅和王士珍的意见没有一点关系,而是因为资金不足造成的。而且最初与当时铁路与滹沱河水运互通的创意有关。
二、出版一部《正太铁路110周年》图文并茂的大书。
今昔对照、访问当事者、解密鲜为人知的历史,展示山西河北人文风情、昭彰沿线太行山精神,打造正太铁路文化旅游带。
三、政府主导、作家媒体参与跨省际的重走正太路的大型媒体联动活动。十年前,我与《河北日报》赵兵同志策划的“重走赶考路--西柏坡到北京”,创造一个新闻范式,如今他们都采用这种方式做新闻了。京汉高铁通车时,河北广播电台现场直播,我也应邀在直播室和河北、湖北、河南电太记者一起从石家庄一直讲到吴禄贞故乡云梦,这一次还可以重走正太路,连续报道。
四、搞一个省际的正太铁路高峰论坛。不是开会,是论坛。
结合正太铁路的辐射区域,结合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邀请京津冀山西五省市区文化、旅游、宣传、文博等领域的领导和专家,就正太铁路经济带和文化旅游带的发展发表高论。把山西吸引到京津冀一体化的观察员行列。对京津冀和山西、对首都经济圈、对太行山绿色旅游带和太行山文化带崛起都有深远意义。京津冀一体化,直接影响到山西,就像110年前京汉铁路建成一样,山西需要走出来。
五、创建一系列相关文化产业园。
包括石家庄的铁路文化产业园、太原的燕晋联军博物馆。建成室内、室外结合的铁路博物文化产业园区。石家庄的铁路要留住,留住中国火车发展史,留住各个时代的火车,创建铁路博物馆,发展火车文化服务区,特色酒吧、书吧、氧吧、茶吧等。
世界上最好的博物馆不是图片贴出来的,而是从历史走来的实物。老火车站及其周边的设施,车辆厂、大石桥、正太饭店这些刻印在一座城市的历史,应该保留下来,打造成一座属于石家庄独有的文化产业园区,一座具有品牌特质的文化产业示范区。
我参观过台湾的高雄的驳二文化产业园、台北的啤酒厂改建的文化产业园、丹麦哥本哈根嘉士伯啤酒文化园,北京798文化园。希望石家庄也能建造一座具有品牌价值、有品位意义的文化产业园,承载这座城市记忆的铁路文化产业园。铁路、车站、正太饭店、大石桥、地道桥,这些独特的建筑,是独有的文化标志,产业的业态,可以囊括世界上各类先进的文化产业内涵。创意产业、动漫产业、展览展示、文化休闲、河北非遗经典、中国瓷器、定州缂丝。
中国梦、我们的梦。这就是我作为一个学者的梦,城市文化复兴的梦。希望这个梦能够成为更多人的一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