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思维的误区》读后感
(2022-05-09 13:21:22)分类: 生活随感(原) |
《走出思维的误区》读后感
《走出思维的误区》(批判性思维指南)一书,是美国M .尼尔.布朗和斯图尔物.M .基利著,张晓辉 马昕译的。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发行。
此书的封面介绍文字有:畅销30载、再版9次的批判性思维经典力作;10大批判性问题带你抽丝剥茧、直击真相;史上最振聋发聩、醍醐灌顶的思维训练课。
此书封底的话摘录部分如下:在海量信息狂轰滥炸的信息时代,让你大幅提升处理效率,工作学习事半功倍!在人人各执一词,口沫横飞的微博时代,教你学会真正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理性决策!
……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此书内容,我觉这是一本关于如何聆听和阅读别人观点的书,或者说,此书是面对别人的观点阐述,我们如何从海绵式的思维变为淘金式的思维批判性地对别人的观点做出判断的书。
如果想运用此书的观点来实践一下效果,则,对前文所摘录的此书封面和封底的话,我应该这样思考:
1、封面设计者所选取的这些文字,目的是什么?2、这些数据是否真实;“振聋发聩、醍醐灌顶等”这些词,是否言过其实,过于主观了?这些话,是否夸大了此书的效果?它所引用的此书读后感的读者,与此书翻译或出版社有什么关系吗?
如此一问,作为读者的我就不大会盲目相信编者话(海绵式的思维),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了。
如何判断别人的书面、口头所阐述的观点呢?此书一步步引导读者思考辨析,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此书是一本关于如何聆听阅读的教材。一般来说,可以自问自答以下几个问题:
他(指所听、所读的)想说的是什么(观点);说话者的价值观倾向是什么;他的论据、论证是否有问题;我是否被误导了。
本书,重点阐述了价值观对个人判断的影响,以及论据、论证可能的误导。总体来说,本书的核心目标在教给读者一种思维方式——批判性思维。其实,此思维方式对一般人来说并不陌生。生活中,人们也会提醒:不要轻信;要有质疑的精神。批判思维对当下的社会环境或者相对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而言,有一定的现实需要。求异求新,本是个体自带品质,为何“说没穿衣服的小男孩”变少了?这可能是现实生活下人们趋利弊害本性使然吧。
阅读此书可强化读者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就冲这点,它还是值得推荐和阅读的。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 [美] 莫提默·J. 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著的。书名即本书的写作目标。我们一直在读着书,可究竟怎样的阅读是高效的?此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方法和理念。
阅读《走出思维的误区》一书,我很自然地想起了《如何阅读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用《走出思维的误区》里提倡的淘金式的思维去阅读,不失为一种方法。
阅读作为一种行为方式,其目的,有的是为了消遣娱乐,有时为了浏览信息,有时是为了专业学习,并不是所有的阅读都可以称之为学习。在语文课上,教师指导的阅读是专业阅读。
对我们一般民众而言,聆听阅读,思考别人说话的观点,判断别人的阐述正误,是一种交流、碰撞、学习,无不体现着个体的思维品质。(2022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