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活动探究课教学//肖培东
(2021-01-15 07:44:02)
标签:
课堂实录 |
分类: 我的课题(原)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活动探究课教学//肖培东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
语文是条最终流向生活海洋的河流,在那水草丰富沙鸥翔集的语文湿地中,必然有着动听的音乐,悠远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可口的美食,以及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
一、演讲探究
师:请同学们读课题,齐读课文。
师:初读了课文,哪位同学给我们说一下格物致知的意思。
生:探察物体得到知识。(读有关“格物致知”成语释义的段落)
师:丁肇中先生提倡的“格物致知”指的是什么意思?(生选择读)
师:为什么要重视实验?课文哪段说的?
生:第二段。(生个别读)
生:实验中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要积极地探测。(生选择读)
师:格物致知精神在当代究竟作用何在?(要求生自由默读)
生: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生读有关句子)
师:以上,这些问题怎么这么快找到答案归功于这篇课文的什么?
生1:开头。
生2:结尾。
师:开头?结尾?嗯,还应当归功于文章旁边的批注。(师循循善诱)编者提供的演讲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生:(个别读,齐读注释1)
师:“肇”字还能组别的词吗?
生:肇事。
师:写一写这个字吧。
生:(快速书写“肇”字)
师:这是哪一年发表的演讲?哪一段具体说出了这次演讲的背景?
生:第一自然段。(生齐读)
师:演讲是生活当中比较普遍的一个事情,而丁肇中的这次演讲是一次重要的演讲,也是一次成功的演讲,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下去,思考成功的原因。
生:(自由读课文中)
师:你觉得丁肇中的这次演讲取得了很大成功,他的意义何在?成功演讲的秘诀在哪里?或者原因?做了哪些努力?
我们再次看课文,逐段读。(师引读第一自然段,指名生接龙二读课文,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后一部分)
师:读完了,说说丁先生为了演讲的成功做了哪些努力?
生:多次用举例子,比如王阳明的例子,举自己的例子。
师:你觉得两个例子中哪个是你想不到的?
生:举自己的例子想不到,只有议论文中我觉得应该举自己的例子。(师惊讶的表情)
师:(笑着)看,没有学好吧!举自己的例子,那是写议论文的大忌,不能举自己的例子。丁肇中在演讲中举自己的例子恰恰是最妙的一招,演讲和议论文不一样。
师:演讲中举自己的例子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呢?
生:更能引起听众的共鸣,更能打动听众。
师:是的,丁肇中先生举自己的例子具有说服力,因为他是一名科学家,他对实验有切身体会,所以他的例子举得令人信服,也是演讲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吗?
生:文中层层推进,他的演讲具有逻辑性。
师:文章是怎么提出问题的?
生1:先说传统教育中格物致知精神的弊端所在,举王阳明的例子。
生2:然后举现代观念对格物致知的理解,中国学生应怎样学习自然科学,举了自己的例子。
师:最后水到渠成的提出了格物致知精神的意义,从学术研究推广到应付当今世界的社会环境和个人行动。
师:演讲最怕就是纠缠,而这篇演讲把道理说得非常清楚,层层递进。
生:演讲成功还表现在首尾呼应。
师:首尾呼应在演讲中有什么好处?
生1:深刻,让听众印象深刻,明确演讲的主题。
生2:演讲一直围绕格物致知精神。
师:嗯,演讲主题集中。(读第一段时强调读“多年来”一词)。
生:(读第一自然段内容)
师:为什么选这个“格物致知”作演讲的主题?
生:具有针对性,演讲一定要为了一个目的,因为实践中丁先生发现中国学生不重视实验,为了教他们学习自然科学。
师:嗯,演讲为了解决生活中的一个问题,一个好的演讲一定要。具有针对性。
生:这篇演讲稿还有语言严谨又通俗的特点。
师:为什么演讲稿语言严谨又要通俗?
生:因为演讲的对象是中国学生,学生需要的是从浅显到深入的推进,会理解得好一些。
师:作为科学家的演讲既通俗又具有文化性的特点,符合演讲人的身份特点,他演讲的内容具有时代性,演讲者在演讲时要拉近和听众的距离,好的演讲,希望得到观众更多的支持。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它具有文化性的?
生:从文章的第二节中。
师:还有没有?
生:(读有关句子)
师:是的,丁先生引用了很多故事、很多句子。这样就比较符合他的身份特点。
师:能不能说,我受的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一部分是传统教育?(选读)
生:因为在场的都是中国人,所以演讲者一定要注意拉近与读者的关系。
师:感情要饱满,一个好的演讲感情要足,倾注的知识性要足,主题要具有针对性,看78页课文活动探究的小方框。(请学生个别读演讲的各项知识点)
师:演讲还要注意什么?
生:针对性,感染力,说服力,
师:临场发挥重要吗?
生:重要。
师:自信,大声,保证你的听众能听到才行。(相机教育刚才回答问题声音极小的学生。师循循善诱)
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内容)
师选择一生1,上讲台读。
师:好的,你对他的演讲提出什么建议?
生2:语气尽量随和一点。
师:也就是说要体现一个科学家的风度,是吧?而且你有没有听出他的语速有点过快,不沉稳。从小培养科学家的气质。来,把第一句话先读好!
生1演讲第一句话。
师:记住,这是你今天演讲的第一句话,真的很重要。演讲好不好,第一句话已经说明了。如果你的第一句话说出来不能把大家的心给勾起来,下面的人就打瞌睡了。当你风度翩翩地走上这个演讲台的时候,你说的第一句话就要有演讲魅力。
生1再试,效果好多了。
师:一个儒雅的科学家,一个有风度、有内涵的科学家,一个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的科学家,你的每一句话都要体现他的特点。谁再来试试?
生2 试。指导后有进步。
师:演讲开始表达获奖后感到特别的荣幸,“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在感激中国传统教育对我的父亲和我的影响。“多年来”说明今天要说的主题要引发大家的关注。演讲的对象——听众,是没有演讲词的,演讲者要靠停顿告诉大家接下来有重要的话要说。读和演讲是不一样的。哪位同学再来试试?这次面朝大家,不看演讲稿,用自己的话演讲。
生3脱稿演讲,有忘稿。
师:忘稿了也不用回句,用自己的话语完成演讲。看课本94页,一个好的演讲要求我们的实践中注意哪些?
生4:面带微笑,放松心情。声音清晰、悦耳,音量适中。站姿自然、沉稳,同时辅以合适的手势动作。直面听众,适时用眼神与听众交流。
师:大家发现没有,这段演讲,我们在演讲过程中的难点是最后两句话,因为这个句子非常长,丁肇中先生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中间肯定有停顿,“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大家记住,长句子是最能考验大家演讲能力的时候。
生读,演讲。掌声。
教师出示最后一段。
Ppt: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学生再次演讲训练,纷纷上台,教师做评价,做指导。
师:(面对一个声音很小有点自卑的女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舞台,但是每个人可以创造自己的舞台。面带微笑,自信、平和地说出来。“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第二,……”
师:加上一点动作,“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最后全体学生起立,带上肢体语言来演讲,很投入。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