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叠字语音概说

(2011-02-03 01:04:00)
标签:

杂谈

叠字语音概说

  叠字的语音,是指叠字的声音,包括声韵调等系统。叠字是汉语言特有的现  象,叠字的语音亦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     

一、叠字的语音特点:双声、迭韵、同调     

  我国传统音韵学,对汉语采用声、韵、调的分析方法。声就是声母,韵就是  韵部,调就是字调。每个汉字的音节,一般都具备这三个因素。叠字是同一汉字的重复,即是同一音节的复迭,因此造成了双声、迭韵、同调的语音特点。这就是叠字最基本的语音特点。     

  双声,本来是指两个汉字的声母相同。叠字的两个音节相同,一般都是双  声。由于古今、南北语音差别,一般的双声词语,还须依据时代、地点等具体条件而定,彼时彼地的双声,此时此地不一定是双声;然而叠字的双声是确定无疑的,无论何时何地,同一个字的音节总是相同的,时空条件无法改变叠字的双声法则。

  古今声母系统很不一致。现代汉语普通话有22个辅音,除ng不能作声母外,  其它对种辅音都是声母。现代叠字的双声形式,就由这21种声母复迭而成,如:

      b:班班      p:丕丕      m:漫漫      f:翻翻

    d:大大      t:堂堂       n:奶奶      l:喇喇

    g:干干      k:硁硁      h:皓皓

    j:岌岌      q:契契       x:析析

    zh:喳喳    ch:查查      sh:沙沙      r:绕绕

    z:在在      c:采采       s:飒飒 

  有些汉字是没有声母的,音韵学上称之为“零声母”。这类汉字重复而成的叠字,前后都是“零声母”,可以当作特殊的叠字双声形式。如:

    哀哀    峨峨    呕呕    哇哇    压压

  双声形式是由辅音构成的。辅音的发音特点,主要是气流在口腔中受到阻碍。  阻碍气流的方式叫发音方法,阻碍气流的位置叫发音部位。叠字的双声形式,也就规定了叠字的发音方法和部位。按发音方法、部位划分,叠字有不同的类聚。

  以发音方法为标准,叠字的双声形式分为五音:一是以b、p、d、t、g、k为双声的塞音;二是以z、c、zh、ch、j、q为双声的塞擦音;三是以f、s、sh、r、x、h为双声的擦音;四是以m、n为双声的鼻音;五是以l为双声的边音。

  以发音部位为标准,叠字的双声形式分为七音:一是以b、p、m为双声的唇音;二是以f为双声的齿唇音;三是以z、c、s为双声的舌尖前音;四是以d、t、n、l为双声的舌尖中音;五是以zh、ch、sh、r为双声的舌尖后音;六是以j、q、x为双声的舌面音;七是以g、k、h为双声的舌根音。

  按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为标准,双声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浊音和清音。以  m、n、l 、r为双声,发音时振动声带的是浊音;以其它辅音为双声,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是清音。叠字双声形式以清音为多,体现了双声铿锵有力的特点。

  迭韵,本来是指两个汉字的韵部相同。叠字的前后韵部是相同的,所以迭韵  也是叠字语音的重要特点之一。

  古今韵母系统差别很大,现代各方言区的韵母系统也不统一。普通话有38个韵母,现代叠字的迭韵形式便由它们复迭而成,如:

    a:   拿拿  ai:  摆摆  ao:  稍稍  an:  般般  ang: 梆梆

    o:   剥剥  ou:  愁愁  ong: 充充

    e:   色色  er:  耳耳  ei:  悲悲  en:  森森  eng: 枨枨

    i:   低低  i() 孜孜  i():秩秩  ia:  家家  ie:  爹爹

    iao: 娇娇  iu:  赳赳  ian: 点点  in:  斌斌  iang:两两

    iong:凶凶  ing: 鼎鼎

    u:   步步  ua:  呱呱  uo:  咄咄  uai: 衰衰  ui:  漼漼

    uan: 端端  un:  村村  uaug:光光  ueng:翁翁

    ü:   瞿瞿  üe:  决决  üan: 娟娟  ün:  寻寻

  韵母主要是由元音充当的。元音是由声带振动而形成的乐音。韵母中的音素,  多少不一,响度不同。迭韵形式则规定了一个字音发出后,唇舌的位置、变化的方向。按韵母的结构或第一音素划分,迭韵形式可以归纳为不同的类聚。

  以韵母的结构为标准,叠字的迭韵形式有三类:一是由单韵母反复而成的单迭韵;二是由复韵母反复而成的复迭韵;三是由鼻韵母反复而成的鼻迭韵。

  传统音韵学,按音节的第一个音素划分,把韵母分为四呼: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迭韵形式也能依四呼归纳。韵母的第一个音素不是i、u、ǜ发音时口腔开度大,共鸣空隙大,声音洪亮的,是开口迭韵;韵母的第一个音素是i,发音起始口腔开度适中,共鸣空隙较小,声音细小的,是齐齿迭韵;韵母的第 一个音素是u,发音起始口腔开度较小,共鸣空隙较大,声音较洪亮的,是合口迭  韵;韵母的第一个音素是ǜ,发音起始口腔开度较小,共鸣空隙较小,声音细小  的,是撮口迭韵。正确辨析叠字的迭韵形式,掌握各种迭韵的发音技巧,不仅能提高叠字的语音质量,把复杂的音节读得饱满圆润,而且能利用元音的过渡,把叠字的语音处理得更加委婉优美。

  同调,是指两个汉字的调值相同。叠字中,前后两个字的调值是一致的。叠字的调值也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如 huan这个音节反复而成的双声迭韵形式,标上不同的调类就有不同意义: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欢欢    桓桓    缓缓    焕焕

  古今汉字都分四声,但调值、调类不同。叠字的同调形式便有差异。古四声,是指平上去入。它们的调值,今已不可确考,可是关于四声的效果,古人多有论述,从中能大概了解古四声的调值。如:“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短而促。”(《元和韵谱》)“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怨道,入声短促急收藏。”(《玉钥匙歌诀》)。由此可见,古代叠字同调形式的基本情况:平声是平的,上声是高的,去声是长的,入声是短的。古人又将四声归纳为平仄两大类。平仄各有高低升降,连用同声调的字便有一种旋律趋势。叠字大都自成一节,平声同调的旋律下降、缠绵,仄声同调的旋律上升、铿锵。

  今四声,是指由古四声演变而来的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它们的调值分别是高平、中升、降升、全降,以五度制表示则是55、35、214、51。叠字的调值,是单个汉字的反复、扩张。普通话同调形式的调值,就有变化:阴平同调55-55,调值高、平、长,音程高高一路平缓,不升不降,没有曲折,比较宽广;阳平同调35-35,调值高、升、曲,音程两次由中升到高,中间有一波,呈曲折上升状;上声同调214-214,调值低、降、升,音程从半低降到低,再升到半高,依此两次,有降有升,多重曲折,是波动式流动;去声同调51-51,调值猛、降、曲,音程两度由高起猛降至低,中间一曲甚烈。由此可见,阴平同调是唯一无曲折的同调形式。     

二、叠字的语音变化:异化、弱化、儿化

  叠字本来是双声、迭韵、同调的,可是在口头,由于音节与音节、音素与音  素、音调与音调相互影响,使叠字语音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这就是叠字的音  变。这种变化,只是临时的,它并不否定叠字语音特点。叠字的语音变化,主要表现为异化、弱化和儿化。     

  叠字的语音异化,是指口头交际时,前一字调的发音受后一字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成为异调叠字。这有两种情形。     

  一种是上声的异化。在口语中,上声叠字的前一字调变成近似阳平,即调值由214-214异化为35—214。这是因为普通话的上声是升降调,语音曲折,上声叠字是两个上声相连,发音较难且不优美,所以前一字调就取消曲折。这样,上声同调形式的实际音程,没本身的曲折,但音高却高些,增添了阳刚之美。

  另一种是去声的异化。在口语中,去声叠字的前一个音节变成半降,即调值由51-51异化为53-51。这是因为普通话的去声是全降调,由高猛降到低,去声叠字的语音就造成两峰夹一深谷,高低反差悬殊。这样,在口头不容易马上实现第二个高起,中间出现破绽,使一个完整的叠字音程,变得象两个单音节词语,所以前一字调就缩短降程,由高至中,减少高下差异,使语音更流畅、婉转些。这样,去声同调形式的实际调值,没本身的低弱,而且更短些。

  叠字语音弱化,是指有些叠字的后一音节变为轻声。轻声本来是普通话四声之外的一种特殊声调。轻声发音时,用力很小,音调很弱,形成短弱、模糊的调子。轻声的调值显然比四声弱得多。叠字的语音弱化,大多与词汇、语法有关系。

  动叠字的后一个音节,常常读成轻声,以表示“尝试”、“随意”的意思,表达比较轻松的情感。如:看看、听听、读读、说说、写写、做做、想想、走走、闻闻、尝尝等。名叠字的后一个音节,往往需要弱化,以表示“亲呢”、“喜爱”的意思,表达的情感比较亲切。如:爸爸、姐姐、弟弟、娃娃、宝宝、乖乖、馍馍、蛐蛐等。有些形容叠字的后一音节,在口语中,习惯上也弱化;叠字作单音节形容词  的后缀时,两个字调都读成轻声。如:红红、绿绿、大大、小小、长长、快快、慢腾腾、沉甸甸、黑洞洞。

  叠字的语音弱化,有区别词性词义的  作用:    

叠字

同         

弱     

事事

动宾式合成叠字,意为“做事;治事”

名叠字,为“所有的事”

使使

动宾式合成叠字,意为“派遣使者”

动叠字,“用一用”之意

走走

并列式合成叠字,表示祈使,有驱赶意思

动叠字,“随便走一下”

  叠字的儿化,是指在叠字的后一音节尾部缀卷舌元音er。儿化具有比较浓重的北京语音,现在已比较受其它方言区人们的注重。儿化的叠字,都是形容词,一般表达喜欢的情感。因此,叠字的儿化,一是习惯,二是语境所需。

  儿化的叠字很丰富,常见的成有近百种。如:       

    白白儿    薄薄儿    长长儿    脆脆儿       

    淡淡儿    肥肥儿    乖乖儿    厚厚儿       

    尖尖儿    净净儿    空空儿    凉凉儿       

    亮亮儿    美美儿    嫩嫩儿    悄悄儿       

    轻轻儿    软软儿    松松儿    甜甜儿       

三、叠字的语音复杂:同音、多音、异音     

  从词汇来看,叠字语音也极其复杂,有同音现象、多音现象,还有异音现象。

  同音叠字,是指语音完全相同而形体、词义毫无联系的几种叠字。叠字的同  音现象,与一般同音字类似,是用一种音节表示几种不同的意义,拥有几种不同的形体。因此,同音叠字在口头交际最容易混淆和误解。     

  同音叠字很多,可是每一组的数量悬殊,有的形体迥异。以普通话为例,如:

    bì: 辟辟    陛陛    贲贲    碧碧

    gǔ: 古古    滑滑    谷谷    鼓鼓

    jí: 即即    疾疾    急急    揖揖       

    lì: 历历    栗栗    粒粒    戾戾

    xī: 昔音    栖栖    息息    析析

  同音叠字出现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语音分子有限,由此而组合的音节形式也有限。如普通话只有21个声母、38个韵母,它们可拼出418种音节,再加上四声的配合和轻声,总共才有1300多种语音形式。已知用以描写纷繁复杂之景物、形容细腻含蓄之心情、摹状变化多端之声音的叠字,就有3000多种;再加上单音节动词重复而成的叠字,大约共计4000种。这就意味着:每一种语音形式,至少表示三种叠字,况且还有许多语音形式是没有叠字的呢!因此,同音叠字是在所难免了。同音叠字出现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古今语音的演变。如“青青”的古音是  cīng cīng,现代变成qīng qīng,与“轻轻”等形成同音关系。确切地说,这只是改变同音的类聚关系。     

  多音叠字,指形体丝毫不差而语音、语义都迥异的叠字。叠字的多音现  象,与同音现象恰恰相反,是一种形体拥有几种不同的语音形式,表示几种毫无联系的意义。多音叠字,实际上是形体相同的几种叠字,它们在书面最容易发生错误。多音叠字,最普通的是一形二音,也有一形三音的。如:     

    丁丁:dīng dīng    zhēng zhēng

    折折:tí tí    zhé zhé

    浅浅:jīan jīan    qǐan qǐan

    咬咬:jiāo jiāo    yáo yáo

    重重:chóng chóng    zhòng zhòng 

    浑浑:gǔn gǔn    hún hún

    行行:háng háng    hàng hàng    xíng xíng

    将将:jiāng jiāng    jiàng jiàng    qiāng qiāng

    累累:léi léi    lěi lěi    lèi lèi

  多音叠字出现的原因比较复杂,形近通假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     

  异音叠字,是指前后两个音节不同的叠字。这种现象在叠字词汇中极其少见。  严格地说,它们并不是叠字,只可算类字。因为这类词语结合得很紧密,仿佛动  宾式合成叠字,所以当作特殊叠字。如:“恶恶”语音为wù’è;“乐乐”语音为lè yuè;“弟弟”语音为tì dì。前两例是多音现象所致,后一例则是通假,即前一“弟”的本字是“悌”。     

  总之,叠字的语音特点是鲜明的,然而又是复杂的,因此须要认真辨析,才不会认错、读错、用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