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尽享视听之愉,品味人世乾坤——读《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2025-11-16 20:10:04)

尽享视听之愉,品味人世乾坤——读《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是英国天才小说家毛姆读书感怀所写阅读随笔汇编的作品。按照选编文章谈及的内容,编者把作品分成三个专题——怎样读书才有趣、读书时我想到的、我读过的十部名家巨著。从专题的名称可以看出,有趣侧重于阅读的体验,想到的倾向于读书所得,十部巨著是以具体作品为例向读者介绍读书的经验与方法。因为是文章的选编,所以阅读该作品时不需要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进行,可以根据自己阅读的习惯和兴趣点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或精读,或泛读,或浏览。不论形式怎样,都应该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领会毛姆所言的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箴言的真味。

“读书时我想到的”是作品的第二个专题,该部分选编了五篇文章——《读哲学很有趣》、《没有一本一劳永逸的书》、《读伦理学所想到的》、《读完宗教书后,我想到的》、《我看真、善、美》。分析五篇文章涉及的内容,既有阅读具象读物,像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等引发的感想、进行的思考,也有从宏观的视角对读书进行的评价,还有通过阅读对真、善、美的再认识、再思考。至于这些内容,对毛姆从自我的角度分别是如何探讨的认识,只有进入毛姆的文本世界,品读他的文字才能知晓。

尽管存世的古今中外的书籍浩如烟海,但是没有一本包罗万象的书。《十万个为什么》也好,《百万个为什么》也罢,亦或百科全书类读物,因为有具体的数字限制,决定了书中所谈的内容也是有限的。正是如此,当我们把读书作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时,切不可以一劳永逸之思希望通过阅读一本书就实现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愿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语告诉我们,唯有阅读万卷书,才能走万里路,读屈指可数的书,自然只能走极短的路,目光自然短浅、心胸很难博大。就是说,要走得更远、飞得更高,唯有读更多的书,而不是寄希望于有限的几本书。世间没有天书,也没有奇书,任何一本经典,它探讨的内容都是有限的。任何一本书欲想面面俱到,往往会浅尝辄止。鉴于此,要真正实现开卷有益的愿望,必须“把读书视为一生的志业”。“我苦苦寻找的就是这样一本书,它能一劳永逸地解答我所有困惑,如此一来,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我就可以无拘无束地追求我的生活方式。”可是,被极强的功利心和目标欲裹挟的作者读医学类的、哲学类的、伦理学类的、文学类……尽管对自己感兴趣的某些问题能够答疑解惑,但是没有一本书可以解决自己所遇到的所有困惑。另外,随着一个个老问题的解决,不是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而是发现自己越来越浅薄无知。学海无涯,人生有涯。正是如此,越是向书海更深处漫溯,越会发现自己应该要读更多的书。但我看得越多,就越觉得这个问题的复杂难懂,也越意识到自己有多无知。

术业有专攻,原本是对从业者从业精神境界的追求,把它移用到写作者所著的作品,也同样可以。任何一类书籍,凡是堪称经典的,它都是在这一领域有所专攻。就是说,写作者对这一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对其有深刻的见解和独到的发现。正是这样,当把自己的思考和研究的成果付诸文字,所著的书籍才能给阅读者以启迪。对阅读者而言,因为职业身份不同,对社会世情关注的点不同,所以思考点和兴趣点也就不同,这样,阅读什么样的读物也不一样。不论读什么样的书籍,除了从中获取知识,解开探寻该领域产生的疑惑,还应该从书籍探讨的问题中引发新的思考。如果说沉浸式阅读原著是一次作品内容的解码,那么由作品引发的对相关问题的感想当是对作品思想内容和情感的二度解码。就阅读的本义而言,如果能够实现这样的进阶,阅读才真正有价值。毛姆读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的书,不仅对此类问题有新的了解和认识,还能够引发开来,浮想联翩,获得书籍以外的新发现、新见解。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反而言之,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故此,以毛姆XX书所想到的为读书指导进入书籍世界,才能颐养情性。“对于把阅读作为一种需要和乐趣的人来说,哲学是最多样、最丰富、最令人满意的。”这是毛姆对阅读哲学类书籍给予的阅读定性。在作者看来,哲学作为万学之学,它博大精深。也正是哲学涉及内容广博,所以没有哪一个哲学家能够解答哲学的所有问题。这就意味着,每一个哲学家的作品都是不完满的,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为不能穷尽所有,所以无法获得所有的答案。于是,就有了不论读叔本华、费舍尔,还是在古希腊的哲学里,亦或是从休谟、康德那里,都不可能寻找到自己对生活、人生、社会和生命本体产生困惑的所有答案。

与读哲学的书籍相似,尽管伦理学和宗教学的著作同样可以帮助我们在某些方面答疑解惑,但无法获得答案的全部。不过,即使无法得到全解,也可以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众所周知,它假定生命并非始于出生,也非止于死亡,而是一系列无限生命链中的一环,每一环生命都由前世的行为决定。善行会使人升入天堂,恶行则会使人堕入地狱。”“人是冲动的,是脆弱的,是愚蠢的,是可怜的;要他们承受诸如上帝之怒这样的大事,似乎有点强人所难。原谅别人的罪过并不难,倘若你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很容易看出是什么导致他们做了本不该做的事,而且还能为他们找到借口。”……从这些娓娓道来的话语中,我们可以切身感受到毛姆在读伦理学和宗教学的作品时思想和情感所受到的冲击。也正是阅读过程中产生的这些所想到的,一方面说明读书对阅读者身心和情感带来的影响,一方面读者在阅读毛姆的作品时,从中所获得的二次思想与情感的洗礼。阅读经典,就是与伟大的灵魂对话。这句话不论对文豪大家,还是对普通的阅读者,都具有启示意义。毋容置疑,毛姆对真、善、美真知灼见的阐释,除了源于对社会与生活的思考,更多得益于阅读经典所思所得。在《我看真、善、美》一文中,毛姆说:人类自我本性让其难以接受生命中的虚无。当他发现自己已不再能够信仰那些曾引以为傲的更高力量时,便致力于塑造那些超越眼前利益的价值观,来为生命赋予更深远的意义。历朝历代的智者曾为我们筛选出了三种最为崇高的价值观。这三种价值观,便是真、善、美。对三种价值观有了明确的定位、定性,毛姆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和阅读经历,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富含哲理的阐释。这些理论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但是通过毛氏的这些警言睿语,我们同样可以获得启迪心智的感受。

书籍,对于阅读者来说,它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饥饿时,迷惘时,痛苦时,悲伤时……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把自己安放于其中,一切外在的爱恨情愁都会被文字慢慢消解。专注于文字,又不为文字所囿,不失自我的阅读,才能真正享受读书之乐,这当是《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告诉我们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