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谙文学真意,品赏方解其中味——读老舍《文学概论讲义》
(2025-11-04 15:23:44)在现代,不论研究什么学问,对于研究的对象须先有明确的认识,而后才能有所收获,才能不误入歧途。——引言语
关于“文学是什么”的命题,古往今来有无数种阐释,但是在时间的更替中,随着研究的深入、新的创作形式的大胆尝试,对“文学是什么”的认识更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热闹。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论是口头文学,还是书面文学,都与人类密不可分。就是说,文学属于人类专属性的。不管是文学的实践,还是文学理论的研究,其主体都离不开人,这一点毋容置疑。
自“文学”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始,围绕“文学”展开的讨论和进行的活动就从未间断过。从“文学”涉及的活动看,其简单地包含文学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的研究两个部分。而就二者的顺序而言,创作是先于研究的。就是说,人类在进行文学的相关活动时,是在不知道“是什么”、不懂得“怎么样”的情况下自发进行的。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人类才对文学的特点、沿革的历史、固有的规律进行深入地研究。自古及外,“文学理论”研究的成果灿若群星。有了这些成果的辅助参照,“文学理论”的研究才会愈加多元繁盛,这对文学爱好者认识和了解文学的“前世今生”无疑大有裨益。老舍先生的《文学概论讲义》一书应得益于这些成果提供的丰富营养。诚如作品的封面语所言的“它涉及一百四十多位学者、作家的论述、作品观点”。
从该书十五章涉及的文学内容看,它既涉及中国历代的文论,又巧妙地引入西方各种文论思想;既探讨文学的特质、创造、起源、风格和形式,又谈论文学的风气和倾向;既有单一文学样式的专论,也有对相近文学样式的异同比较。借助先生简洁生动的语言,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先生的文艺观和先生生活时代的文坛风向。而从先生书写采取的形式看,他不是站在理论的高处俯瞰读者,而是以浅近且通俗的语言对文学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尤其是先生在进行理论阐释的过程中还引经据典。大量详实的研究成果的移入,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也为读者理解专业性的理论提供帮助。“此书不仅为研究老舍先生的文学观的重要资料,也是一部难得的文学理论入门课。”既然如此,要真正感受作品的魅力,只有进入作品世界,通过具体章节内容的品读才能获得。
一种理论的形成、发展到逐步完善不是一帆风顺的,而要经历不断探索、不断修复、不断补充和完善的过程,“文学理论研究”成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门类,也同样要经过这样的曲曲折折的发展过程。这一点老舍先生在作品中做了精当的概述。先生论述时首先指出中国出现的极富代表性的三种毛病——以单字释辞、摘取古语作证、求实效——造成的不利影响。众所周知,文学本身是复杂的精神劳动的产物,其特点和规律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够做出精当的阐释。另外,文学既然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它对人类有什么样的益处,或者有没有益处,有的是可以看到的,有的则是潜移默化的。如果一味地用现实的即时有用性来评价,往往会出现挂一漏万的偏颇。既然每一种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性,那么就应该遵循其规律实事求是地对其进行探索研究。惟其如此,才能真正识得“庐山真面目”。
一种科学的理论它是系统化的,是在吸收借鉴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中国的文学理论也同样经历这样的过程。关于这个问题,老舍先生用“中国历代学说(上、下)”两章的内容探讨了中国文论发展的历程。先生从“先秦文论”溯源始,分别探讨“汉魏六朝文论”、“唐代文说”、“宋代文说”、“元明清文说”和“最近的文说”的沿革发展情况,以及各个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文学理论。从古代到近现代,先生清晰地梳理出中国文论发展的脉络。而各个时期典型的文学理论,不仅揭示了当朝文学发展的生态及其具有表征性的文学样态和特征,而且为读者认识特定时期的影响文学发展的因素。诗歌是最早的文学样式,关于文学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特征的研究自然要溯及诗歌。围绕诗歌的理论阐述,先生先引用《诗序》中的经典——“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以揭示诗歌创作的诱因缘起。继之,先生分别引用孔子语、朱熹语、铃木虎雄等人的相关论说,进一步阐释诗歌的相关理论。文论发展到汉魏六朝,呈现繁盛的景象,对文学理论的阐释,不再局限于诗歌本身,像扬雄、司马相如对“赋”的理论阐述;曹丕在《典论论文》论及的“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的文体理论,明显地扩大了文论辐射的体式;刘勰的《文心雕龙》历来本认为是文论的经典,但是先生以“不唯古、不唯上”的严谨治学态度,对刘勰的理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文学作品是个性的表现,每个人有他自己的风格笔势,每篇文章自有独立的神情韵调;一定法程,便生弊病,所以《文心雕龙》的影响一定是害多利少,因为它塞住了自由创造的大路。”“《文心雕龙》并不是真正的文学批评,而是一种文学源流、文学理论、修辞,作文法的混合物。”……
文学是时代发展催生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关乎人类的思想、情感和精神。文学看上去是个体性的精神劳作,其实是从个体生命的角度去审视自我、感受外在世界。真正经典的文学是跳出狭隘的自我,带有普世性的情怀观照。同样,文学理论虽然也是个体对文学的研究,但是研究者除了从自我理解的角度出发,更多是把文学放在特点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而且把当世的政治经济人文等含纳到其中进行互释。正是如此,不论是文学,还是文学理论都被烙上鲜明的时代印记,这一点,老舍先生在他的著作中有明确的论述。对于一个对文学还抱有热度的人而言,要真正让自己所爱的文学为自己的生活与人生注入一丝暖风、一抹亮色,除了关注文学本身,也要对其理论做基本的了解。老舍先生的《文学概论讲义》一书值得一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