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卷走”了师者的寒暑假

当“卷”成为社会生态中的灰犀牛现象而非黑天鹅事件,这部社会的“永动机”就无须担心没有燃料供应而停止运转,也不需要忧虑机器因长时间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而造成零部件磨损。而当整部社会机器快速运转时,组成社会机器的“零部件”小机器自然要与之保持同频共振,否则就会落得被淘汰的厄运。
当“大势所趋”成为无法改变的现实,回到具体的行业与个体,目之所及,耳之所闻,手之所触就有了切肤之感。把审视社会的镜头从广焦变成长焦,通过镜头观察到的世情社会的镜像就变得细微而多棱。因为有了细如发丝的观察,所以由此引发的感触就不会是隔靴搔痒般的无关痛痒。
“卷”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社会运行的节奏,更改变了世情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然,受到冲击最大的还是个体生命。把关注社会的视点聚焦到具体的行业以及从事行业的人,探析“卷”所造成的冲击,并由此引发的“次生灾害”,自然会有触目惊心的发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简单的八个字诠释了教育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个体成长应发挥的无法替代的作用。从古至今,教育重要性不论是在治世,还是在乱世,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为作用无可替代,所以才有了上升为“国策”的事实。相较于其他的社会行业,教育是最为特殊的。它的特殊性在于“教化培育”的对象不是一般性的社会产品,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生命体。这样,从事教育所操持的工具和秉持的思维就具有了独特性。从教育的本意看,因为其特殊的规律性决定了经营教育时,不论是所用的手段、秉持的理念,还是从事教育的人,都应该以“慢工出细活”的思维应对。这里的“慢工”指的是从事教育,不管是动作,还是主体都要戒除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思想,都要以“慢慢走,欣赏啊”的状态徐步徜徉。只有从事教育的动作慢下来、接受教育的人和从事教育的人慢下来,慢慢涵养和培育,教育的本色之花才会本色当行地绽放出来,惊艳四方。
很显然,教育应有的理想状态因为“卷”的“入侵”而变了模样与味道。可能是因为大势使然,所以在“卷”成为社会主旋律的当下,想置身事外、独善其身,难于上青天。因为社会的大环境卷,所以社会的各行各业都不同程度地加入,“卷起来”;因为各行各业都“卷”,那么各种从业者不可避免地被“卷”进去,主动与被动在大气候中已经无关紧要了。学校要向社会“投名状”,博取好名声;家庭向学校要好成绩。这样,学校夹在“社会”和“家庭”“两峰之间”要生存和发展,只能把一切都压在“成绩”上——不同层级的学校向更高层级的学校输送更多优质生源。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各个学校都用尽洪荒之力力争在“本是同根生”的业界即使不是凤毛麟角,也不能太过寒酸。成绩从哪里来,主体在学生,过程在时间,依托在老师。就是说,只有学生积极努力,有充分的时间保障,老师尽职尽责地做好“保姆式”服务,才有可能把理想变为现实。仔细分析这三要素——时间、学生、老师——可知,时间是海绵里的水,需要挤出来;学生几乎完全处于被支配的位置,主动的话语权完全被剥夺;老师夹在由学校和家庭垒筑的“城堡”中,几乎失去了自主性。这样,原本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精神性劳作,因为“卷”完全失去自主性,沦为被动地机械性运转。
撇开时间与学生不说,单看老师。民间一度流传“前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的戏言。尽管是戏谑之词,但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书及其从业人的社会生存境遇。跻身教育,有的是怀着教育的情怀,有的是为了生活。情愿与不情愿,一旦成为教育大军中的一员,参与了这项社会游戏,你只能“失去自我”地遵守游戏规则。其实,对很多人而言,教育工作之所以对自己还有吸引力,不是因为践行所谓的“耐得住寂寞”和“守得住清贫”的人格高标,而是因为看重的是一年一度可以享受寒暑两假的轻松惬意。尽管时间长短不等,但是起码可以消解所有“职场恐惧”引发的身心不适。“不求大富大贵,惟愿身心愉悦。”这当是大多数老师抱持“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必将为你打开一扇窗”的从业心态。可是,就是这份近乎落入尘埃的夙愿,在无孔不入的“卷”的强大冲击波中被冲释得杳无希望。何出此言?因为自把学校的升学率设定为评价学校等次的硬性指标之后,为了荣誉,全心全意谋发展,一心一意干工作成为学校督促老师工作的最高指示。于是,为了落实这样的愿景,双休日变成了文字的记录,寒暑假成为教师法、教育法条文的记录。按照常识,大家都深谙“只有有了充分的时间保障,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的道理。正因为懂得这种常识,所以从敬业精神和捍卫职业尊严的角度估定,老师应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陪伴学生上面。唯有老师陪伴,学生才能安心地学习,家长才放心;唯有老师牺牲小我,才有可能成就“为学生、为学校”的“大我”的美名。任何事情,不论过程怎样,一旦被供奉到祭坛之上,它就变得“光鲜亮丽”起来。有了这份“高山仰止”的誉美,所有的“沉渣”也就失去了消释力。
不论是天寒地冻,还是炎炎烈日,本该属于师者“休养生息”的时候,因为肩负“爱岗敬业”和“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所以必须“服从领导听指挥”走出“小家”,走进“学校大家”,发扬“春蚕”和“红烛”的精神,行使法律赋予的“传道受业解惑”的神圣权力。唯有老师亲力亲为的自我牺牲,才能引领处在懵懂年龄的学生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阔步前行;也只有老师们战严寒斗酷暑,发扬舍我其谁的牺牲精神,才能为学校再创辉煌尽绵薄之力。“卷”是把直的、平的变成弯的、立体的,与刀俎上的鱼肉的命运不同。不过,对老师而言,不论是变直为弯、化整为零,当一年四季变成不知疲倦旋转的陀螺时,也只能祺愿在彼岸享受职业的幸福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