亘古男儿一放翁——读《陆游传》

“宋诗陆游第一,不是苏东坡第一。陆游的爱国性很突出,陆游不是为个人而忧伤,他忧的是国家、民族,他是个有骨气的爱国诗人。”这是周恩来总理给予陆游的评价。从评语中可以看出,总理对陆游富有的才华和爱国情怀给予高度的赞扬。关于陆游其人、其事,其情、其志,其诗、其文,不论是当朝,还是后世做出的评价都表现出“百家争鸣”的热闹。不管外界以什么样的话语对陆游进行历史的定性与定位,他都是无法改变的存在,他在中国诗歌史、文化史、文士史中所占有的位置都是不可动摇的;不管投之以什么样的眼光,陆游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当世和后世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基于此,要全面真实地认识和了解陆游,以现有的资料是很难实现的。不论是出于当世的文献,还是源自后世研究的史料,它们也只能对陆游丰富多彩的生活与人生做出挂一漏万的透析。尽管不能做到全方位还原,但是对于了解真实的陆游还是具有很大的价值。
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陆游传》是由“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开拓者,开创历史人物传记的写作范式”的朱东润先生所著的。朱先生以其渊博的学识和专深的研究,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呈现了陆游作为士子和文人所表现出来的风骨。“他不仅通过作品描写了一位位历史名人的一生,也通过这些人物展现出一段段历史和一个个时代的变迁。”就整部作品看,近25万字从“童年”到“坚持到最后一刻”,总计十三章,较为全面地为读者还原了陆游的人生。尽管更多是粗线条的勾勒,但是通过不同时期详实的诗文,我们能够清晰地了解陆游的命途遭际和心性品格。
就世人对陆游的认知,更多关注的是他是古代诗人中为后世留下最多作品的诗人,以之为参照点就是那些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经典诗歌;要么就是世人茶余饭后谈论的关于陆游与唐婉凄美的爱情故事。除此而外,似乎没有更多可以进入话语场的谈资。很显然,这些“飞入寻常百姓家”、关于陆游的资讯只能反映陆游生活与人生的某些切片,无法还原陆游人生的全部。朱东润先生为陆游所著的传记,跳出一般人物传记写作的范式,而是以传主在世人眼中的主要标签——诗文为经线,把作为士子的陆游与作为文人的陆游两条线放在一起,以诗文释人,又从人的心性反观其诗文,文与人互释,以展示他的才情和心志。
出生在官宦之家的陆游从小就受到家庭严格的管束教育。受“奉儒守官”思想的影响,陆游从小在思想深处就种下“安社稷,济苍生”的鸿鹄之志。可是,生不逢时,从没落的北宋到偏安一隅的南宋,国势的江河日下,加上统治阶级不思作为,让很多热血之士很难有用武之地。经历朝代更迭的离乱,遭受蛮夷欺凌的屈辱,饱读儒家诗书的陆游空有一腔报国志。尽管年幼,但是北宋朝“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大臣与大臣之间,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他们的关系一盘散沙”,陆游幼小心灵还是多少受到冲击。国势动荡,需要有识之士表现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勇毅。时至南宋,统治者骨髓里的软弱因子让他们很难表现出铁腕治国的刚毅。苟且偷生的屈辱几乎成为南宋朝的标配。就整个朝廷局势看,主和派与主战派的斗争几乎贯穿南宋整个历史。岳飞、张宗昌、张浚、耿金、辛弃疾等,这些都是坚定的主战派。至于主和派,秦桧是领军者,其后有大批摇旗呐喊者追随之。而作为主战派阵营的一员悍将,陆游从始至终都主张积极抗敌,收复失地。可是,从高宗到孝宗,南宋统治阶级在战与和之间始终摇摆不定。这样,在主和派与主战派“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权力博弈中,南宋朝廷被外夷一点点蚕食。面对此情此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志向的陆游心急如焚。但是,人微言轻,加上时刻受奸佞宵小的惦记,陆游始终无法找到施展抱负的机会。
从陆游一生的命途看,他大部分的时光都生活在孝宗朝。畸形上位的孝宗登基始,也怀有励精图治,强大南宋的宏志。但是,已成朽木的国体加上上下腐败,几番尝试而不见成效之后,他只能慢慢回到高宗朝的老路。身为老臣的陆游,尽管没有建立赫赫战功,没有做出惊世之举,但是他的影响力还是传入孝宗的耳朵。只是,孝宗对陆游的定位只是一个诗人。至于其他的才学,孝宗没有看到。这样,孝宗对陆游的启用,多是以文人的身份“量体裁衣”。能够得到最高统治者的赏识,这对陆游来说是幸事。不论从事何种公干,都能够看到实现志向的希望。关键是,很多时候陆游拿着皇帝的启用诏书赶赴任所,还没有到达时,因为小人的谗言,皇帝又“改弦更张”。一次次满怀激情,一次次落寞收场,这对陆游的打击是很大的。回顾陆游的一生,最接近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是赴任南郑。从留存的诗文中,陆游对这一段生活的书写是最富激情的。可是,好景不长,最后还是以留下深深的遗憾收场。
阴山、镜湖、沈园、南郑……出生地、归隐地,这是无法掌控命运的无奈之举;情感伤心地、落寞失意地,这是造化弄人的凄凉之所。作为诗人,陆游是迄今留下诗文最多的文人;作为志士,陆游的一生都行走在抗敌复国的路上。可是,纵使满怀报国志,因为没有施展抱负的舞台,只能落得郁郁而终的命运。大限将至时咏唱的绝笔从南宋传唱到当下,砥砺了多少仁人志士,唯有陆游“空悲切”:“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