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无事心太平
(2025-03-09 19:19:29)当看到这七个字时,内心隐隐有一种说两句的冲动。故以此为题,写下如下粗粝的文字。
不管身处“乱世”,还是生逢“治世”,每个生命体都会陷入“多事之秋”的窘境,哪有“闲暇无事”可言。其实,有事与无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之所以这样说,源自每个人对“事”的界定不同。
称之为“事”,自然就意味着需要面对和解决。而以“事”定位,随之就把它附加上人情社会的属性。当它被人们设定成为一种既定的事实,接下来就是该如何把“事情办好”的问题。把事情办好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把问题解决,这里自然涉及事情的属性及意义。纷繁复杂的社会,每一个社会的人都会与之保持千丝万缕的联系。既然与之发生关联,滋生出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就在所难免。从个体生命的角度看,种种牵连而出的事情有的是自我性的,有的是排他性。就自我性的而言,又有主动生成性的,也有被动牵扯性的。面对不同的事情,因为其在生活和人生中所处的位置和发挥的作用不同,解决的即时性要求就不一样。
不管以什么样的速率处理,既然是既成性的,就不可能不管不问。此中就涉及当事者对待事件的态度问题。有的因为是被迫性的附加,所以多少带有抗拒的心理对待;有的是主动性的“找事”而生发的,就会充分地调动主观能动性积极应对。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一旦要真正把事情解决掉,就必须付出时间和精力。简单的、复杂的,主动的、被动的,要达成所愿,劳神费思不可避免。
很显然,解决问题、处理事情不是点性的,而是线性的,并且有的可能是由一条线辐射成复杂的网状结构。不可否认,要把事情从真正意义上解决好,必然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时候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是这种付出到底有没有价值、它的意义到底有多大。如果像贾宝玉那样“无事忙”,非但无法博得别人的赞许,还极有可能引发出误会,甚至会激发矛盾,造成所渴望的与实际的严重背离。
海德格尔说:“人生充满劳绩,也要诗意地生活。”这里的“劳绩”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生活和人生中出现的“事情、问题”。它们可能是必然性的,也可能是或然性的。当不可避免地出现时,每个人都只能去应对。但是,往往也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形,本来风平浪静,不起涟漪,但有好事者无事生非。由于人为的制造,导致一些不必要麻烦的产生,这多少带有一点作茧自缚的嫌疑。有人说:“人类是麻烦的制造者。”静言思之,此语还是具有一定的道理。不论是聪明,还是愚拙,如果有意无意地给自己或他人“制造麻烦”,有点像是做着“自掘坟墓”的傻事。
“生命在于运动,人生在于思考” 诚然不错,但是,“运动”与“思考”到底为了什么,有没有实际意义,这个问题必须清楚。如果人为地制造“运动与思考”的东西,就有点“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味道。不错,不论是个体存在的意义,还是社会生存的价值,每个人都必须要主体性的面对各种问题、处理各种事情。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才能有序地向前发展,人类的文明才会不断地向更深处漫溯。但是,就生命本体存在的意义而言,“忙”不应该占据生命的全部,“必须处理的事情”不可能填充整个人生。动静结合、劳逸结合,这样的生命程式才符合生存的规律。如果个体生命都像陀螺般永无止息地运转,人之为人的生命意义就褪色了很多。
活出生命应有的样子,绽放人生该有的色彩,这当是每个人都应该用心思考的。学会“诗意地生活”,不应该是文学纯粹的描述,更应该是生活者真实生活的写照。如何做到,这完全取决于生活者本人。摆正自我在社会中的位置,这是至关重要的。杞人忧天落下的笑柄对每个人都有警示意义。每个人的能量都是有限的,所发挥的作用也是微不足道的,阿基米德因为没有找到支点,所以他想成为撬动地球的超人的愿望没有实现。上帝想解救生民的疾苦,把遭受苦难的人摆渡到彼岸,但是“上帝死了”,这一宏愿也只能成为永远的遗憾。作为凡胎肉体,每个人都很难有超能力。既然这样,我们不妨适当地给自己放假,清空“心怀天下”的宏愿,沉下身子,静下心来面对眼前所见所闻,不管是云卷云舒,还是花开花谢,都能够让自己浮躁的心绪获得暂时的平复。
明确了自我的地位,对自己人生目标的设定就多了几分理性。纵观古今中外,心怀鸿鹄之志者大有人在,自我认定有出将入相之才,能够做出惊天地泣鬼神大事者不乏其人,但是真正能够达成所愿者寥寥无几。既然平凡,就坦然接受,把平凡的生活与人生过得尽可能多一点色彩和温度,就不枉此生了。欲“留得生前身后名”,就要有机会和平台;想“安社稷,济苍生”,必须占据一定的高度,并掌握一定的话语权。“时势造英雄”,如果缺少最基本的条件而盲目地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进行创造,最终落得什么样的下场可想而知。不失主动思考的能力,懂得取舍的道理,戒除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拗,就少去了不必要的麻烦缠身。
既然拥有“闲暇”就应该好好地享受这份清闲,想自己所想的问题、做自己爱做的事情,没有任何的功利目标加持,顺其自然的平和应对,兴许能够获得别样的人生体验;既然“无事”,何不真正放下所欲所求,让内心真正处于“无事”的状态,尽情享受一次酣眠、忘情于山水的徜徉,或者一杯清茶、一本所爱之书,身在红尘,置身尘外,这不失为人生的一种智慧。当然,“闲暇无事”不是以摆烂躺平的心态对待生活、经营人生,也不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明哲保身的方式混迹社会。该为处必为、该行时必行,取舍有界、张弛有度,才会“心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