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传统教育培养的老师VS新时期的教育——聊如何拆除两者之间的藩篱

(2024-11-16 10:28:41)

文章取这么长的名字给人以拗口与眼花之感,但是本文要阐发的主要观点和涉及的主要内容决定了很难用言简意赅又切中肯綮的语言加以涵括。分析标题可知,本文谈论的内容涉及的主体有两个——传统教育受益者的教师和新时期教育(这里谈论的新时期教育不是从专业性的角度遑论新教育的方方面面,而是意在探讨老师如何实施新教育的问题),即教育的实施者和如何实施教育。

关于教育者如何实施教育的话题,自人类社会有教育这项社会性的活动始就成为公众谈论的内容。专业性的和非专业性的,都从不同需求与角度对其进行评头论足。之所以世人对这项公共性的社会事业投之以高度的关注,源于它关乎千家万户,更关乎世世代代。孟子主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的目的就是希望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很显然,孟子倡导教化生民,就是希望能够达到淳化社会的目的。既然是教化,就涉及教化的实施者、教化的内容、教化的对象和教化的手段诸因素。而要达成所愿,施教者用教化的内容对受教者施加影响时手段与方式必须立足现实,让受教者能够主动地接受。

沿着孟子所倡的思想顺向前行,教育从古代到近代、从现代到当代,外在的形式和关涉的内容在不断地变化,但是教育的本义始终没有改变,就是育人树人。不过,本义不变并非意味着世人始终固守着老祖宗之成法,而是在核心要义不变味的情况下,应时代之需,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不同时代附加给教育的使命任务。就教育而言,只有以与时俱进的思维对自身进行不断地修复,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才能为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培养出更多急需的人才,才能整体推动国民素质的提高。当然,要达成目标,除了教育的思想和内容要不断的调整和改变,更主要的取决于教育的执行者——老师。

回望教育的沿革史,凡是教育的正价值被最大化地挖掘出来的,老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反之,凡是教育在思想意识形态起着开历史倒车的,关键性因素也来自老师。所以说,成也老师,败也老师。既然老师的地位如此重要,身为老师者就要慎重地处理好与教育有关的各种事务。在教育从国家的层面定性定调之后,教育的作用能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几乎完全取决于老师能否正确地处理自身的教育思想与理念同教育内容之间的关系。从时代性的角度看,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传统教育和新时期教育两种。与此相对应,被教育培养出来的老师简单地可以分为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和新教育培养出来的。这样,在教育的场域就出现了传统教育受益者的教师教授传统教育的内容和传统教育受益者教授新时期教育的内容两类。就适洽性而言,前者基本上能够找到同频共振的点,而后者就可能出现许多无法预测的矛盾与冲突,并可能对教育科学有序的发展,以及其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就可能受到极大的制约。而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老师及时的进行自我调整至关重要。

回到当下的教育现场,从教者基本上都是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而随着新时期赋予教育以新的使命、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的价值相较于传统教育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样,各种显性和隐性的矛盾就随之出现,诸如施教者接受的教育与自己对学生施加的教育、施教者所学的教育知识和培植的教育理念与新教育的知识和理念等。如果施教者仍然用自己接受教育时的思想和方式处理新教育的诸多问题,就很难取得想要的结果。这是毋容置疑的事实。可是,审视现实的教育,用新瓶装老酒的方法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极为普遍。对施教者而言,因为自己就是老师用那样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培养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就照抄照搬自己老师的成功做法;因为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考试升学进行的,所以一切教学行为都为考试服务是金科玉律;因为老师是知识的权威,老师怎么教学生就应该怎么学,学习只有规定动作,没有创新动作;因为老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只需像容器一样吸纳即可,无须自作主张……正是固守并秉持传统教育的黄金法则实施教育,才有了各种怪异现象的出现。以“怪异”称之,因为这些神操作与新教育倡导的思想与理念格格不入。也正是采取一味填鸭式的灌输,才让原本个性鲜明、棱角分明的鲜活生命变成了言听计从、逆来顺受、无棱无角的活木偶

针对教育现场发生的一幕幕目不忍视的怪现象,有识之士用不同的方式发出痛心疾首的拷问。面对一个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体变成了千人一面的麻木体,每一个与教育相关的相关方都应该进行反思,在这场制造悲剧的运动中,自己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不论是从国家的高度,还是从个体发展的层面,教育的作用都是其他社会活动无法替代的。毋容置疑,教育的正向作用要最大化地发挥出来,教育的执行者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面对日新月异的新事物春笋般地出现,教育者不应该用抱残守缺的思想与眼光审视,而应该用欣赏与接受的态度处理与之的关系。从职业人的角度看,既然新时期的教育赋予新的意涵、新的价值,那么在施教的过程中就应该把这些新东西融入到教育教学中。知识的更新、教学思想的改变、教学理念的调整,这是每一个施教者都要面临的问题。社会在逼迫着自己往前走,如果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就无从谈论享受职业的幸福感。只有自己主动求变,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才称得上合格的从教者,也才能不负职业的重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