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之旅——故宫(上)

标签:
散文 |
分类: 细雨申城(四)(原创散文集) |

故宫是故宫博物院的简称,位于北京的皇城(紫禁城)内。故宫在明清两代是皇帝办公(处理朝政,即国家大事),以及家眷,如皇后、嫔妃们生活的场所。因此,如果说皇城的砖石结构城墙是拱卫帝后们的人造屏障,那么皇城外的百姓,既是皇家劳力的来源,也是拱卫皇家的肉体盾牌。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据史书记载,故宫始建于明朝的永乐皇帝朱棣(明成祖),是朱棣在“靖难之变”后,在元大都的原址上修建的,大约在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左右建成,距今已有将近六百余年的历史了。
可是,故宫建成之后不久,火灾频发,屡烧屡建,屡建屡烧。其中最为重大的一次火灾,发生于1644年的明崇祯十七年。那年,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攻入皇城,进驻紫禁城。但好景不长,不久被满清将领多尔衮联合大明降将吴三桂所击败。李自成在败走皇城的同时,放火烧毁紫禁城,导致了城内各大建筑损毁严重。不过,后来者按照原来的样式修复或重建。现在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故宫建筑群,是清兵入关后由顺治、康熙两代皇帝陆续修造的结果,至今也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了。
古代中国官府的格局,从最基层的县衙到最高权力机构的皇宫,基本都是“前店后工场”的家庭式小作坊,紫禁城也不例外。这样的格局,有点“国”与“家”不分的意思。清初修复故宫的理念,一脉相承了前朝的“前店后工场”治国文化。
1924年,民国将领冯玉祥的部将鹿钟麟进入紫禁城,将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驱逐出宫。从此以后,紫禁城不再是皇帝的朝堂和私人宅院。
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随后对外开放参观游览。紫禁城也就在这年多了一个名称,这就是“故宫”。故宫成为了历史的遗留。在中国大地上,从始皇帝(公元前221年)到末代皇帝赶出宫(公元1924年),历经二千多年的皇帝独裁统治,因此而彻底断了根。
二0一七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