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研锐评】也谈唐小林评贾浅浅诗歌
(2021-02-05 19:07:34)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文研锐评 |
2021年,立春以后,万象更新。此时我的家乡春雨绵绵,浸润着我,告诉我新的生活又开始了。这几天一条热评持续刷屏,那就是评论者唐小林所写“贾浅浅爆红,凸显诗坛乱象”。初读文章,不无道理,但其实却并没有那么简单。对此,我并不想长篇大论,就随意发表几点感想。
一
我并不关心贾浅浅的诗歌创作,至少还没有到我非读不可的程度。从荷马,歌德,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到屈原,李白,杜甫,曹雪芹,鲁迅,那些丰厚的文化正典吸引着我,以至于我不肯将更多目光投向当下。我更乐意在哲思与生命的领地与他们对话,在精神的世界里遨游。这或许是我的偏见,但也是我的选择。
二
诗歌失去象征意义之后,人人可写,这是你我的自由,也是贾浅浅的自由。即使身为贾平凹的女儿,我们无法剥夺他创作的自由与权利。我并不反感贾浅浅写诗,也不反感她的诗歌里面有屎有尿,更不会跑到她父亲微博上骂她老爹。如果如此,我就与暴民没有区别。
三
唐小林评诗,也是他的自由选择。但诗歌是一门技艺,不仅写诗需要灵感和锤炼,解诗更需要才胆识力。屎屎尿尿,在人奔赴黄泉之前,都是生命维持之必须,从拉伯雷到莫言都不肯断绝。以批评之名,挑章捡句,以屎尿为由上纲上线,这并非诗歌评论的正道,也不是文学评论的法宝。相比屎尿文学,许多粉饰太平的优美文学看似高雅,实则遮遮掩掩,千篇一律,更应该值得批判。
四
唐小林半路出家,评论文字意气有余,咬文嚼字,学理不足。无论是批评作家贾平凹、莫言、刘震云、苏童,还是批评评论家洪子诚、陈思和、孟繁华、陈晓明、王春林,唐小林都以同一酷评姿态取小舍大,抓住一点,不及其余,颇有破竹之势。他以天经地义的姿态认准了“文学”的一些规则,并由此引申扩展开来。只可惜,我们的文化世界已经足够贫瘠,唐小林的文字,也只是建构了一个想象的影子世界。
五
他的缺点就是他最大的优势,他的优势又是他最大的不足。唐小林的意义不在于他的文字是否公允,而在于他以近乎天真的方式戳破了那层作家与评论者之间长久的默契,促使作家和评论者反思当下的文化生态。长久以来,当代文学作家与评论家之间相互点赞,人情批评盛行,对这种状态的清理无法从内部进行,就只能依靠外力来进行排毒。
六
我们文化生活的单调与沉闷,由此可见一斑。我们局限于朋友圈,盯着热搜,关注顶流,却往往忽略了现实的残酷与生命的宽阔,以及那些更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在流量时代,评论者与被评论者都火爆网络,相互成就,我们甚至最终忘记了他们争论的内容。面对他们的争论,你我也如此煞有其事地争论,其实都在为他们的火爆助攻,最终他们名利双收,你我一事无成。倒不如大家都沉静下来,读书行路,修炼内功。到此,本文也应该就此打住了。
七
本想结束这篇小文,忽然想起一位事件的受害者,那就是四川大学的唐小林教授。其实,在文学评论领域,有两位唐小林:一位是炫酷评论者唐小林,多年如一日投入到文学批评中,四面树敌,声势日隆,在圈内圈外有截然不同的评价(虽然有没有圈是一个问题);另一位则是川大教授唐小林,以符号学研究见长,教书育人,踏实做学问。长期以来,教授唐小林备受误解,却无可奈何。两人背景迥异,评论文字路数不同,而我们却都以“唐小林”称之。可见,在复杂的当下,真与假,名与实,是与非,的确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注:文研青年专注文学考研,也关注文研动态。本文为文研约稿,作者为文学博士,文研青年2013级学员。本文获作者本人授权首发,作者文责自负,文章观点不代表文研青年观点,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