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考研冲刺|2021年文学类文学批评写作答题技巧与案例分析

(2020-12-21 16:03:48)
标签:

教育

文化

文学考研

分类: 文学考研

一、题型介绍与方法点拨

 

1文学评论写作的对象

文学评论写作,通常情况下考察的是对小小说、诗歌、散文等特定作品的评论写作。

 

小说:如果是小说,出题老师会挑选一篇微型小说,这篇微型小说大多是一个意味深长有着意外结尾的小故事,要求用文学理论去阐述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写法、技巧等等。

 

诗歌:如果是诗歌,通常需要从写法和文学性上着手进行评论。

 

散文:如果是散文,则需要走出散文本身,则要么对散文的写法进行评论,要么走出散文,回到大散文,回到散文创作的背景和环境进行知人论世式的评论。

 

二、文学评论写作的两条路线

 

文学评论写作大致有两种路线可走:一曰文采型二曰学术型

 

对于研究生考试来说,规范的形式应该是学术型的,毕竟当前的研究生教育是以培养学术人才为主的,因此建议考生在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论知识去统管全篇文章,而不是像我们高考作文那样去简单地处理一个材料作文。

 

理论基础较薄弱的同学,则可以评论故事的人物、情节、思想等层次;理论水平较高、文笔较好的同学可以在小说的写法、语言和结构等层次上下功夫。

 

在写文学评论之时,尽量运用中外文学大师和理论大家的文论观点去辅佐自己的观点,一些经典作家的创作论在写作中能起到很明显的提分作用。

 

如果有同学实在不知如何写作文学评论,那也只能退而求其次,按照一般的材料题或高考作文那样处理文学评论了。

 

三、文学评论写作需要一个好标题

文研青年今年会员补发2020年部分院校的真题及解析,并附赠了几篇经典文学评论真题和范文。

 

其中提供的范文标题都是经过多次打磨的,比如:

 

人的呜咽——评达芬奇《犹大的面孔》中的人文精神

 

极权主义的反讽寓言——论《做起来》对现代文明的批判

 

回忆:生命的形式与艺术的形式——《编年史》时间叙事分析

 

诗一样的情思——评张洁《拾麦穗》

 

四、其他注意点

 

文学评论写作选取的角度入口尽量小一些,但开掘要深,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写成了内容和形式的大综合,却每一个要点都没能深入开掘。

 

2

五、真题重温与范文精析

 

(武汉大学2011年)阅读下面这篇微型小说,写一篇评论文章,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沈善增

 

一个同学告诉过我这样一个故事。 

他很有一点小聪明,可惜那时待分配在家,常常吃饱了饭没事做。一天,他邀了两个同学,到大街上去寻求刺激。

他们来到闹市口的一个阴沟边,蹲下,全神贯注地往里看。不到一分钟,他们身后已站下了五六个人。看什么?有人问。 

一只大老鼠,浑身雪白,这么大。我那同学用手比划说。

喏,头露出来了!他的同谋趁机起哄。七八个脑袋立刻一齐凑向阴沟。

缩回去了,等会儿还会出来的。” 

不消10分钟,阴沟边上已围上了几圈人,外圈的人焦急地向里层的人打听:什么东西?”“白毛老鼠,绿眼睛,连尾巴两尺长。”“哟!” 

我那同学和他的同谋,悄悄地隐退了。

待他们到别处逛了一大圈再回来时,那里已围得黑压压的。十字路口被堵塞了,排成长蛇阵的电车、卡车像乌鸦一样狂叫。 

什么事?我那位同学拉住一个踮脚张望的人问。 

一只大老鼠。那人摆摆手,向人圈里挤。阴沟边有人在喊:头露出来啰!

多么伟大的愚蠢啊!    

 

文研青年解析

文学评论是一种以作家、作品、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潮作为评论对象的理论文体。写作者通过写作评论,表达自己对该作品美学价值的认识和评价,启发和帮助读者提高欣赏水平,对作品的作者提出正确而有益的批评和建议。在本微型小说中,作者描述了我的一个同学和同学因无事到街上寻刺激看老鼠而引发众人的围观,以致交通堵塞,人山人海的壮观,最后发出多么伟大的愚蠢啊的感叹。评论可以从如下角度入手。

 

01内容角度

从内容上,可以表达对人性的思考。

 

读过鲁迅作品的人或许永远也忘不了他笔下的看客闲人。小说中大众从众心理的表现,很容易让人想到鲁迅笔下的看客们闲人们对祥林嫂的取乐,阿Q作为弱者收到的冷漠调侃,《示众》中对看客的描述,都可以作为切入点,以此延展开来。

 

鲁迅在《世相百态》中有句话,特别与文中的情景相似:假使有一个人,在路旁吐出一口唾沫,自己蹲下去,看着,不久准可以围满一堆人;又假使又有一个人,无端大叫一声,拔腿便跑,同时准可以大家都逃散。

 

作者在小说最后说多么伟大的愚蠢啊,也暗示读者应该从伟大愚蠢的对比中去阐述。评论当中可以旁征博引,特别是鲁迅、老舍等人对于人性的描述的字句,最好能与现代社会结合,通过《路口》,评论世相百态。

 

02小说写法、艺术特色角度

文学评论的对象是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影视等);评论的目的是通过对其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议论、评价,提高阅读鉴赏水平,因此我们还可以从小说的写法,小说的艺术特色进行评论。

 

本小小说并不具有一般文学作品意义上的完整的情节完整的情节必须有事情发生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而这则小故事是欠缺这些要素的。

 

因这个故事的发展结构并不活跃,在叙述故事全过程时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这几个要素并不明显,故事的目的只是在于引出多么伟大的愚蠢啊!这句话。作品却由于作者选材的典型性、文章深刻的主旨、以及展现的人性丑态,让读者忍不住笑着哭

 

这是由于作品充分调动了这些必要的因素:读者的生活阅历、读者喜善疾恶的文化心理以及读者对幽默情趣的喜爱。我们可以从小小说的写法上入手。

 

03对小说结局的探讨

这篇小说作者在自己后来发现自己三十年前的微型小说成了武大研究生考题后在日志上说:本来《路口》结尾处还有一句:在我那位同学拉住一个踮脚张望的人问。一只大老鼠。那人摆摆手,向人圈里挤。阴沟边有人在喊:头露出来啰!’”后,我写道:我那位同学也有些糊涂了,难道真有白老鼠?然后才接:多么伟大的愚蠢啊!

 

后来责任编辑谢泉铭老师与我商量,说这样写会使读者产生歧义,所以决定删去。但我因此总觉得多么伟大的愚蠢啊!感叹得有些突兀,好在也没人指出过,可见读者还是很宽容的。从这里入手, 我们还可以继续讨论小小说的结尾该如何写,多么伟大的愚蠢啊是否突兀等问题。

 

04从细节角度来看

这篇小说中全神贯注垫脚焦急向人圈里挤这些词语短语都有深意,用得恰当,可以从写作小小说时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的角度对其写作技巧进行评论。

 

 

文研青年文学评论范文

 

愚蠢的看客

——《路口》对国民性的批判

小说《路口》讲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三个无聊的人所制造的假象,却吸引了一大群人的围观,并且信以为真。小说由转述开始,到一句感叹结束;由此形成了两重的看与被看结构:一群人在看少数人制造的假象,而在看着这一群愚蠢的人。

看与被看模式是鲁迅小说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显在结构。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如阿Q、孔乙己、祥林嫂、夏瑜等都有被麻木的看客观看的经历。而鲁迅作为作者,又在冷静地审视这一切。而小说《路口》中的看客,由两个同学增加了五六个人,又变成了几圈人,直到人群变成了黑压压的,甚至堵塞了十字路口。不到一分钟不消10分钟待他们到别处逛了一大圈再回来时这三个时间,是小说中所叙述的三次看客数量变化的时长。时间越来越长,看客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在看客心目中老鼠的存在越来越真实,想看到老鼠的心情越来越迫切。而却从一开始的制造假象,变成了在外围嘲笑被骗的人的角色。多么伟大的愚蠢!这一句既可以看做是对于被骗群众的嘲笑,也是对于整个事件和全部看客的批判。通过这样的结构,沈善增增强了小说对国民性批判的主题。

小说的开头写到他很有一点小聪明,而结尾却感叹多么伟大的愚蠢!因一个吃饱了饭没事做很有一点小聪明的人所引发的刺激,到最后引起一大群人愚蠢的看客的观看。小说的最后有人代替了成为了制造假象的人。通过这样的循环,小说的讽刺性在一层一层地加强,最后生发出伟大的愚蠢的感叹。聪明伟大愚蠢之间的对照,形成了反讽的效果。这也是这篇小说超越鲁迅小说的看与被看模式之处。

这篇小说中有两种看客。第一种是制造假象的人;第二种是跟随假象的人。而被看的对象变成了虚幻的、不存在的、只在人们语言中出现的东西。这也是这个故事的奇特之处。而整篇小说充盈的喜剧色彩,也与鲁迅小说在对看客国民性批判中冷峻的叙述有很大的不同。鲁迅对愚昧的民众的感情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在沈善增的笔下,看客被漫画化了,他们没有具体的外形和表情,只是有着共同的行为,那么小说对看客和看客行为的批判就有着冷眼旁观的色彩,而多么伟大的愚蠢一语也道出了对这一群体的毫不掩饰的嘲笑。

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里,有一个重要的概括: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中国人在生活中不但自己做戏,表演给别人看,而且永远把别人的所作所为当成戏来看。看戏和演戏就成了中国人的基本生存方式,也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小说《路口》虽然篇幅较短,却成功地同时塑造了看戏和演戏的看客形象,将这两种看客融合在了同一个情节里,最后通过这两种看客的角色互换,进一步增强了小说的喜剧色彩和反讽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