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三湘遗珠】纤绳荡处歌声悠——澧水船工号子

(2016-11-28 15:16:59)
标签:

转载

  黄昏时的火烧云,烧红了半边天,也染红了波光粼粼的澧水。江面上,一桅轻摇,船上哪位汉子引吭高歌,传送着“嗨呀喔嗬”的旋律。
  连接洞庭湖与长江的澧水,自古就是湘西北水流交通的大动脉。素有“九澧门户、澧水咽喉”之称的澧县,一直是湘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明清时代更是成为重要的商埠码头,是整个湘西北物资进出的集散中心。在当时,作为湘西北重镇的澧县,境内商运重点依托水运。澧水上千帆林立,穿梭如云。船工多达几千甚至上万,一只大型木船的纤夫不少于二十人。
  逆水行船时,需要船工在岸上拉纤。最初也许是为了统一众人的步调,振奋一下精神,更有效地集中力量,纤夫们自然而然地大声吆喝起来。当地还有地方小调,哼一哼熟悉的小曲儿肩上的重量似乎也会轻许多。于是在地方小调的基础上,独特的劳动号子——“澧水船工号子”诞生了,并且在澧水两岸传唱,家喻户晓。
  这种在劳动中即兴产生的民间音乐,没有固定的唱本和唱词,也没有刻板严谨的师承,只需你唱我听,我唱你学,一代代全凭口授流传下来。不需要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照样可以脱口而出,出口成章。
  澧水船工号子一般按流传地域的不同,分为上河腔和下河腔两种。按唱腔则划分为平板、数板、急板三类,配合不同的行船速度。澧水浩浩汤汤,一路地貌多样多变,既有群山狭谷,也有丘陵平原,船工们为适应各种水流情形而编唱的号子也就多种多样,使得澧水船工号子形成了具有丰富的音调、复杂的节奏变化和多声部的音乐织体。
  上河腔是指石门上、桑植以下流域的号子唱腔。上河腔多为“数板”和“急板”。“数板”又称“低腔”,“急板”也称“高腔”。这一段地势山高水急,河面峡窄,滩头礁石较多,行船运货甚为艰险。可以想见船夫们在深水摇橹的紧张,这时他们的号子唱出来都是高亢铿锵、急促有力,节奏明快,多以摇橹数板为主。因此振奋士气表达语气的衬词也多于有实际内容的唱词。拉纤时,一般由一人领唱,众人和唱,气势磅礴,浑厚有力。湘北的男人们,在与急流搏击时,胸中升腾的是大无畏的斗志。什么是勇敢,什么叫征服,请听听他们的歌声。
  下河腔是指由澧县下至津市安乡一带流域的号子唱腔,多为“平板”,又叫“幺妹子嗬嗨”。此段系湘北平原,地势平坦,河面宽阔,虽时有大风大浪,但比上河流域平缓了很多,船夫摇橹的手臂也轻松许多。因此船工号子的声腔趋于舒畅而优雅,节奏稍慢,比较动听。当然,上河腔与下河腔实际同出一辙,平快急慢均可因时因地交替运用,并无绝对界线,只是声腔略有变化,有个别字发音不同。
  对于澧水船夫而言,他们的舞台就是山和水,乐器则有船、有纤绳、有篙、有橹。旧时的木船最常见的是船身全长约20米的中型货船,装货吨位5-10吨,桅杆一般10至15米。遇顺风则扬帆,逆水行舟则收帆拉纤。拉纤的长绳多用棕麻制成,绳的长短粗细取决于船的大小。篙用于撑、点使船离靠岸。橹有单橹或双橹,大小也是根据船的大小配备,一般全长3米,绕片及橹把各1.5米,主要是摇橹慢行时唱摇橹歌,其他船工接唱。
  澧水船工号子是属于男人的音乐。带着浓郁的湘土气息,粗犷、浑厚,“嗨哟嗨哟”的吼声中豪气直冲云霄。他们唱着自己行船的艰辛每一步——“太阳出来红满天,船工汗水湿衣衫”;“高山乌云即刻到,拉纤好比过天桥,泥烂路滑难行走,汗水雨水流成槽”; “山高水险不用怕,步步蹬稳往前爬”。
  “无情未必真豪杰”,澧水汉子也有柔情。在停船泊岸休憩时,他们会擦干汗滴,展露温柔一刻。休闲唱也是船工自发喊起自编号子,多是自娱自乐,用于男女之间传情达意。当这些男人们唱起“风儿吹来河儿弯,情哥搭信要鞋穿”,心上人焉能不动心。
  萌于明朝的澧水船工号子流传至今已有500年历史,磨砺成民族音乐中的瑰宝。但美玉也有埋没于历史风尘的危险。随着木制商船的消失,国内各地船工号子也渐从水上销声。但澧县的船工号子传承者们仍在努力保护着先辈的宝贵遗产。2006年,澧水船工号子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湘北,钟澧水之灵秀,但水面和两岸不肯消失的船工号子,喊出了湖南人不畏磨难,敢为人先的阳刚之气。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