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已刊发《莫愁.家教与成才》2014年1月下)
今天带加加去科学中心玩了一天。也许是因为暑假就要结束的关系,来此参观游玩的小朋友特别多。家长们带着大包小包吃的喝的用的屁颠屁颠地跟在后面,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快乐的亲子时光。但是,在这温馨的场景中却时时上演着不和谐的插曲。
科学中心内有一个叫做实验与发现馆的地方,里面演示的都是一些很好玩的科学实验,比如钟摆、测量地球周长和重量的实验、电磁场实验、万有引力试验等等。虽然孩子们不一定都能看懂,但对他们来说这些实验又神奇又好玩,所以这里也吸引了最多的人。馆里有一架望远镜,架在一个高台上,台上还放了一个小型的简易的木阶梯,方便身高不够的小朋友爬上去观看。加加好不容易等到没人了,就兴冲冲地爬上去看。可刚看了两眼,就跑过来两个看起来比他年龄小一点儿的小姑娘,争先恐后地往上挤。我想让加加下来,一来让一让小女生,二来这样挤也不安全,可是发现加加已经被堵在那里没有了退路。幸亏爸爸人高马大,一把把加加抱了下来。整个过程两个小女孩的家长一直站在旁边面带笑容地观望,没有说一句如“要排队,不要挤,注意安全”之类的话。我和爸爸相视无语,只好带加加去看别的,告诉他等一下这里没人了可以再回来。
恋恋不舍地离开望远镜,我们又来到了一个叫做万有引力碟的实验现场。这是一个形似漏斗的碟状物,大漏斗上还有几个小漏斗,分别模拟太阳和行星的引力场。将一个小球释放出去,可以看到它的运行轨迹以及最后降落到哪个“星球”上。加加正和爸爸一起兴致勃勃地观看,突然跑过来一个高过加加一个头的小胖墩儿,挤啊挤啊,硬是把加加和爸爸挤到了一边儿。这时,刚好小球降落到了加加那边。加加捡起小球准备再次释放,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个哥哥居然掰过加加的手就来抢,而他的妈妈就站在他身后始终一言不发。爸爸用凌厉的眼神制止了他,然后对加加说:“你也别光顾着玩儿,好好观察观察小球是怎样运动的,很有意思的。”就在这时,那个妈妈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很大声地对他儿子说:“别玩了!好好观察学习。看,这个叫万有引力碟。在万有引力场中,......”妈妈用十分标准的普通话将一旁的实验介绍一字不落地念了一遍。可是在我听来,要多刺耳有多刺耳。
玩得差不多了,我们去吃饭。吃饭的地方是科学中心内一个开放性的咖啡厅,这里除了提供一些简单的便当之外,也是一个供游人休息的场所。咖啡厅里有非常醒目的标牌提示:请大家用餐后自觉清理自己的桌子!垃圾桶和回收托盘的地方也都一目了然。可是,一进咖啡厅,满目狼藉,前后左右,每张桌子都在痛苦地喘息。在我们坐下来吃饭休息的四十多分钟里,我没有看到一个人吃完后自觉清理,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家长带着小朋友吃完后把嘴一抹,就急匆匆赶去参观下一个展馆。时间紧迫,还有很多知识没学呢!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去年在香港迪士尼乐园游玩的时候遇到的一件事情。因为是春节期间,人超多,玩每一个项目几乎都要排很长很长的队。有一个妈妈就让自己的女儿去别的地方排队,而自己帮忙排另一个队。等女儿在那边儿玩过了,这边的队也排的差不多了。她就让女儿直接从栏杆外跳进来插到了队伍里面。一个工作人员见状,迅速跑了过来,当众毫不留情的用她那不太流利的国语将那对母女狠狠批评了一通。害得我半天没敢出声讲普通话。香港人说,他们跟大陆人的差异不是文化差异,而是文明差异,这难道仅仅是歧视问题吗?
我们这一代人处在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深知知识的重要性,而且每个人都在为了不被时代抛弃而拼命地追拼命地赶拼命地抢。不止如此,我们还将这种恐慌转嫁到了孩子身上。为了孩子不落后于人,从小就开始给孩子上各种培训班,钢琴、围棋、拼音、识字、数学、英语,总觉得学得越多越好,生怕少了一样儿就会耽误孩子一生的前程。在很多家长眼里,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一切都好。殊不知,我们往往忽略了教育当中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学做人。遵守公共秩序,懂得文明礼让,这些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所应该具备的素质难道不比多学会一个物理学定律更重要吗?学知识和学做人,谁先谁后,是时间认真思考一下了。不要等到尝到恶果的那天再回过头来埋怨,怨国家,怨政府,怨制度,怨学校,怨老师。怨也没有用,因为作为父母,教会孩子怎样做人本来就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事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