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改革新焦点: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2023-12-01 06:04:36)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研究 |
课堂改革新焦点: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每个人在终生发展中都需要许多素养,以应对各种生活的需要,这些所有人都需要的共同素养可以分为核心素养,以及由核心素养延伸出来的其他素养,其中,最关键、最必要且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就称之为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概念指向的是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的回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 的教育质量根本标准。
核心素养主要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可以通过各教育阶段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加以培养。培养的过程侧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体验,更多地依靠学生自身在实践中的摸索、积累和体悟,是个体认知与元认知建构的过程,是在外界引导下的自发展、自超越、自升华的过程。
课堂改革要求教师积极探索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的路径和方法,依据核心素养确定学科核心素养,依据学科核心素养修订课标与重组教材。
从关注课堂三维教学目标到追求学科核心素养落地。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张华说:“要让学生经历真实的探究、创造、协作与问题解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此过程中,一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均成为学生探究的对象和使用的工具,其目的是产生学生自己的思想和理解。”让师生的个人知识与学科知识的对话和互动,成为学生核心素养生成的过程,将知识创造过程变成教学和学习的过程。在教中学、做中学的基础上践行“发现、探究、解决真实问题”的创中学,让小组成为自组织,让学生人人成为创客,让课堂成为学习生长的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