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对“微课、慕课”的认知

(2023-12-01 05:58:31)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研究

我对“微课、慕课”的认知

“微课与慕课”,是一个近几年来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已逐渐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并伴随着“可汗学院”、“翻转课堂”、“电子书包”、“混合学习”等教学改革项目的开展,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关注。

微课与慕课的简释:

“慕课”即大规模开放的网络课程,其宗旨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或组织发布于上的优质免费开放课程。

“微课”即是微网络课程,以某门学科的知识点为主要内容,并且是针对“学科知识点”和“教学环节”来精心设计制作,以系列化、专题化的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开放、免费为主,在线且规模大。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进入到“微时代”:微信、微博、微电影、微访谈、微媒体、微文明、微学习等“微”概念正在急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

慕课与微课的区别与联系:

    目前,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慕课的课程更多倾向于高校和成人教育,而微课则更适合于中小学。虽然两者的侧重点不同,但其核心理念是一致的:以某门学科的知识点为主要教学内容,并且是针对“学科知识点”和“教学环节”来精心设计制作,以系列化、专题化的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开放、免费为主,在线且规模大。

    近年来,发端于我国本地化的“微课”和来自美国的舶来品“慕课”,由于其本质特征和核心目标的一致性,两者的名称和应用具有“相互整合和统一”的趋势。

    “微课”的作用:

我国的微课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认识和发展阶段,它是一种以微视频为主要表现方式的在线网络学习课程。微型视频网络课程,不仅可以服务和提升教师的“教”,更能促进和发展学生的“学”。

    在新课改实施有效课堂的环境下,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和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在线视频网络课程,能够突出主题、针对性强,以微视频为核心,资源构成多样,学习情景真实、交互性强,注重教学设计,适合自主学习,制作技术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使用方式多样、全开放共享、数量众多等特点。

    “微课”的误区:

    微课的制作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开发过程,更应是一个在先进教育理念支持、精细创意的教学设计方法指导下进行的一项创造性工作,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人”。没有教师精心教学设计理念支持下的微课作品,顶多只能算是一个外表华丽、中看不中用的精美“视频式课件”,仍然摆脱不了传统课堂的“翻版”或“束缚”。

当前微课制作和使用过程中的问题:

相当多教师对微课的本质特征认识不够,仅认识到微课的“外表”,即微、短、小,而没有掌握其“本质”——一种支持学生自主个性高效学习的微型在线网络课程。部分老师开发的微课基本等同于“课例片段”、“微型视频”、“微型讲座”,或者是“浓缩课”。

许多教师把更多重心放在微课制作技术上,而忽视了微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注重课堂教学活动的视频拍摄,甚至把教师的讲解师生活动全程对话都打上字幕,而对微课的内容选题、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活动的实施等核心环节却重视不足。

现有微课的资源构成单一,仅提供了单个知识点教学的视频片段,不利于师生的学习、观摩和研究。

缺乏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导致微课建设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质量良莠不齐。

    上好微课有以下几条建议:

高度重视微课程的教学设计,当前要大力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微课。微课程的设计关键是要从教学目标制定、学习者分析、内容需求分析、教学媒体选择等方面考虑,这样才能制作出“让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最恰当教学方法和策略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按自己的学习完全掌握和理解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的目的。

加强微课的应用环境平台开发,整合与汇聚整个区域的微课资源,使其产生集聚效应。

要在注重对单个知识点的微课开发的同时,更要注重对某个学科系列化、专题式、结构化、完整性的微课程建设。

注重团队协作开发,提高微课特别是专题化、系列化微课程的建设水平与开发效率,避免教师个人或学校闭门造车、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