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时间,阅读课标解读,期望能把握新课标精神,便于新学期的教育教学,今天下午读完。心中一阵唏嘘,如今,做一名语文教师真的不容易。即使是一片海洋,也得保证海水鲜活,才能让课堂精彩纷呈
。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才能赢得学生们的敬服。
合上书本的那一刻,首先想到了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个故事。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区培训班的学员,区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
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被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
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经过30年的积累,经验必丰富,知识定渊博,思考有深度。信手拈来上一节课,也是呈现精彩。可是即便如此,那位历史教师依然每天不间断的读书学习,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反观语文教材,内容庞杂,包罗万象。我们生活的内涵有多丰富,语文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宽广。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这两方面的教学,教师得准备多少个支架才能促使每位学生核心素养得以提升?如何让教学支架信手拈来?唯有读书,且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友谊,才有可能让自己的知识成为一片海洋,课堂中的教学机智才能灵活显现。在语文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又想到一则信息:有些人误解教师寒暑假,忽视了教师寒暑假做的隐形工作。连农民都知道的常识:不是种子撒下去了就能丰收了。有多少教师在寒暑假依然谨记读书学习,行走在努力让自己的知识成为一片海洋的路上!又有多少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充分备课,以便开学上课时课堂精彩呈现!
一些人误解,教师一天到晚就那么几节课,还有寒暑假可以休息,工资还在逐年提高……他们不知道,教师要面对的艰辛:面对新课标的高标准严要求,面对知识更新、信息爆炸的新挑战,面对新时代孩子的有思想有个性,面对部分家长的误解和责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