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你时常遇到吗?
标签:
腹泻消化食物口腔饮食 |
分类: 健康养生 |
腹泻...你时常遇到吗?
今天,朋友打来电话,虚弱的近乎蚊子似的声音告诉我:她呕吐腹泻,如何艰难的从单位“爬”回家,发生类似的情况已经是N次了,问我该怎么办。生活中,人们常会遇到类似情况,大家都认为就是拉肚子或着凉了,没什么大碍,也很少去理会或探究其原因。其实,轻度腹泻一般会有腹痛,少数伴恶心、呕吐、多有水、电解质紊乱,重症可发生休克。 在此,我陪朋友们去了解一下我们的消化系统,看看腹泻是怎么回事?我们该怎样保护我们的肠胃?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道是一条起自口腔延续为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终于肛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器官。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分布于消化道各处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它们均借着各自的小管道,将分泌物排入消化道内。
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供机体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除维生 素、水和无机盐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均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 需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利用。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结构简 单、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就称为消化。这种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 和淋巴液的过程就是吸收。对于未被吸收的残渣部分,消化道则通过大肠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
食物的消化过程 食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食物在口腔内以机械性消化(食物被磨碎)为主,因为食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很短,故口腔内的消化作用不大。食物从食道进入胃后,即受到胃壁肌肉的机械性消化和胃液的化学性消化作用,此时,食物中的蛋白质被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在胃酸参与下)初步分解,胃内容物变成粥样的食糜状态,少量多次地通过幽门向十二指肠推送。食糜由胃进入十二指肠后,开始了小肠内的消化。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食物在小肠内受到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化学性消化以及小肠的机械性消化,各种营养成分逐渐被分解为简单的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在小肠内吸收。因此,食物通过小肠后,消化过程已基本完成,只留下难于消化的食物残渣,从小肠进入大肠。大肠内无消化作用,仅具有一定的吸收功能。
打个比方,大家都知道热胀冷缩的道理。当生冷的食物进入消化道后,就会刺激胃肠道强烈收缩, 到达胃内就会抑制胃液、胃蛋白酶等的分泌,食物的消化分解就不能完全充分,达不到食糜程度; 接下来,未经完全分解的食物又进入小肠,它没能力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的胰液、胆汁及肠液去消 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这就加重了小肠的负担;之后,食物又被排入大肠中。所以,腹泻中常见 “吃什么,拉什么”的现象。
清楚了整个消化系统及其功能之后,我们再来了解腹泻 腹泻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的症状,是由于胃肠道的分泌、消化、吸收及运动功能障碍,导 致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 物或脓血、粘液。
中医认为导致腹泻的根本原因还是脾胃的病。为什么呢?中医认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湿盛则濡泻”、“泄泻无不由于脾胃”,也就是说身体出现腹泻、水肿等症状,都属于脾病,脾虚和湿盛是病机关键,治疗上也要多从健脾化湿入手。
腹泻在中医里分为热性和寒性。热性腹泻一般伴有肛门灼痛,还伴有或不伴有低热,大便臭秽;寒性腹泻一般没有肛门灼痛,往往是腹泻次数多,伴有气短乏力等症状。
春、秋是腹泻多发季节。这主要是因为身体经历一冬天的收藏之后,阳气在春季开始生发但并不旺盛,脾胃气也如此,如果不注意饮食便极易腹泻;长夏(夏秋之交),脾气最旺,而气候是多雨而潮湿,但脾喜燥恶湿,湿邪最易伤人犯脾,所以,此时易引起脘腹胀满,食少倦怠、大便溏薄等症。
腹泻后的饮食
原则上要求饮食容易消化,营养丰富,高热量,高蛋白,油和乳糖不能太多,但也不要吃无油、无乳糖饮食。
腹泻初期,在饮食上,我们应以流食或半流食为主,白米粥、蛋羹、面条,适量的新鲜果汁如西瓜汁都可以;
腹泻时间长的人,一定要注意补充营养,不过要考虑选择对肠胃刺激小的食品,蔬菜类(低纤维):胡萝卜、土豆、南瓜、茄子、丝瓜等;谷类:粥、发面蒸食、面包等;蛋类:除煎蛋之外,都可以适量食用;肉类:嫩瘦肉、鸡、鱼、虾,要少油,最好做的软烂些;豆类:适量的豆浆、豆腐等。
肠胃的养护
l 精神情绪方面要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避免过度忧思恼怒,这会提高免疫力;
l 生活起居要做到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尽量不熬夜,忌烟、酒,并适度参加体育锻炼;
l 饮食要规律,一日三餐要做到定点定时、定量,不过分饥饿,也不暴饮暴食;
l 少食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
经常腹泻的人除了要加强营养外,还可以艾灸辅助调理:膀胱经上的脾俞、胃俞、肾俞,加上腹部的中脘、天枢,腿上的足三里。平时经常灸这些个穴位,不仅会减少肠胃的问题,还可强身健体,常常会让你拥有意外的收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