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美院校友会受访录(六)

(2023-11-24 09:56:09)
分类: 学术论著

中国美院校友会受访录(六)

 

洪惠镇

 

8. 基于您的学习和生活阅历,您觉得现在大学生该如何面对自己的专业及日后发展方向的选择问题,有何指导性建议?

 

答:我的学生时代与今日大学生完全不同,个人的学习与生活阅历很另类,不适合拿来给他们做参考。我只能以一般退休教授的身份和职责,根据当下社会常识与现实情势,提供两点建议。

 

第一点是,自上世纪90年代教育体制改革和大学扩招以来,不少学生读美术并非个人志趣,而是父母师长出于家庭经济条件和高中文化成绩等等因素,考虑促迫而勉为其难入学的。他们毕业后限于择业形势与主观意愿,大多终会改行,那就顺其自然好了。还能从事专业的往往是幸运儿,这类学生不用我提建议,因为他们的顺遂,不一定都缘于专业优秀,而是拥有个人运气与社会资源,只需珍惜机会,继续提高水平,创造艺术成果就是。对个别有志但尚不得申的毕业生,我的忠告是不必急于求成。艺术是需要毕生努力的事业,太早春风得意并非是福,反倒是屡遭挫折才是宝贵财富。已故中国人物画名家周思聪曾撰文自我剖析,一生顺利,但非好事,已导致思想贫乏,使作品浅薄。事实诚如其言,她画技虽高,内涵惜少。这对于当今在升平富裕时代成长,比她更幸福顺利的大学生们(恰好也多女性)来说,十分值得借鉴警醒。

 

第二点是,人的志向爱好,会随着环境变化而有所改动。大学选择的专业,不一定能从事一生,没有人能够未卜先知前途如何,不需要在上学阶段就太过考虑日后的发展方向。确实以画中国画为终生志向者,需要做的是尽可能利用上学时间与环境条件,像海绵吸水那般储备相关艺术学养,除专业尽可能努力,还要顾及传统意义的“画外功夫”,主要是中国画境界所包涵的学养,才能确保毕业后遭遇各种干扰阻隔与歧途,一时无法实现梦想时,还能坚守夙志,不会丧失信心,向逆境屈服而不懈于创作追求。一旦好运敲门,也不会因为不够优秀而失之交臂。

 

 

9. 了解到您参加过许多展览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其中有什么经验可以与我们分享的吗?

 

答:很惭愧!我属于半路出家者,道行有限,歪打正着,不足为范,没有值得介绍分享的参展成就与经验。有鉴于此,我特别注意不以自己的画法教学,以免误人子弟。从一开始就立下“作画有我,教画无我”的原则,坚持孔子的“因人施教”,帮助学生学习古今大师的技巧,并找到符合各自天赋条件的发展途径。自己的创作则绝对“个人主义”,耻与人同。且与苏轼所言“诗不可强作”一样,画也不强作,要画就必须有感而发,否则难免重复雷同,所以拙作数量很有限。我很幸运实现山水夙志时,恰逢“改革开放”初期,不再像年轻时参展标准是“政治第一,艺术第二”,只要创新探索得到学术界关注,机会就能源源不断,无须任何贬义词的“画外功夫”,都有机会登堂入室。当年除了全国美展需要评选,各画种各专业的各级学术性画展,大多由主办方根据主题宗旨有所选择地邀请作者参加,我的拙作基本都属邀请展品。

 

那时尚无商业性画展,主办方都是拥有一定经费来源的学术机构,主持人与参展者都秉持纯粹的学术动机与目的,在共同创造现代化艺术事业。画家相聚多是探询近日在做什么探索,那种热火朝天蒸蒸日上的时代气氛,令我无限怀恋。可惜书画市场建立后,这种光景就一去不返,人们相逢只关心攀比画价或议论某名家发财换妻的绯闻。资本开始介入学术活动,画展的学术性很快就被经济效益稀释殆尽,从此艺术标准混乱,唯利益是瞻。画家创作的终极目的是参展出名,出名的目的是画价暴涨而致富。再后来连美评家也在办展卖画,因为炒作画家的卖文高价,远不如作画活轻利多。我深感适应不了时代变化, 自该淡出江湖,到如今已睽违画展多年,不谙入选门道,无法提供建议,非常抱歉。大家也都清楚,当今不是画得好就必能入选,我也不便置喙。不过要相信未来,“风物长宜放眼量”,只要真的画好,迟早总会被发现与认可。

 

 

三、 对母校/学弟学妹们的祝福

 

1.    您在读硕士期间,处在不同的环境与风土人情之中,母校给予您

最深远的影响是什么?

 

答:杭州是文人画传统积淀深厚的名区,母校在我入读的当年,则是全国乃至国际所有美院中,首屈一指的文人画教学重地,那时还有著名教授健在。我有幸在那里学习生活和工作多年,最深远的影响,莫过于能够经常在西湖之滨的杭州书画社,以及孤山之麓的西泠印社拜读到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等大师的书画篆刻。校园之畔的潘天寿纪念馆落成后,更有利于不时瞻仰大作。而更有幸的是能亲炙陆俨少先生,使我加深了对传统文人画的认识、理解与热爱。倘若能早生十几年,在潘天寿长校的1960年代就入读浙美,我的山水一定是文人画体式。而如能当上陆俨少先生的研究生,或者没有调离母校,一边教授史论,一边继续做他的及门弟子,我也可能受他影响,改画文人山水。尽管不得不离开母校,没能以文人画为业,我在教学与科研中也不遗余力地宣扬它们,鼓励协助有志趣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学习继承与弘扬这一优秀传统。 

 

其次的影响,是在母校读研两年,任教史论五年,彻底改变了从小在公共场合讷于言辞的天性,可以一口气不需拟稿上课讲座三四个小时。原本虽好文学,但素厌论说文体,自此也乾坤颠倒,迄今写作不息,足见影响之深且远。其三是母校美术藏书量全国院校第一,我在校期间常去浸染,终身受益。上述那些关于古今中国画与山水画的研究思考,以及中西绘画比较等等观念与资料,大都是在母校图书馆获得,换在厦大与别处就会难为无米之炊。其四是自幼身体孱弱,常因体育不及格而无缘“三好生”。入读母校后,深受校园课余运动风气影响,从此也成爱好者,至今习惯不改,体质有了很大改善,所以母校堪称对我有“再造之恩”。

 

 

2. 可以给还在求学的学弟学妹们一些鼓励和祝福吗?

 

答:衷心祝愿母校的学弟学妹们学业有成,鹏程万里。

 

 

3. 如果让您再重回母校的学生时代,您有什么想要去实现的吗?

 

答:我最想到母校国画系恶补古代山水画临摹课。我一生从没福气临摹古画真迹,刚调厦大时,还动过念头,给时任国画系副主任的李子侯老师写信请求,他答复随时欢迎。可惜初来乍到新单位,事情太多,人手不足,不但得兼上中外美术史,还要担任班主任,故而始终腾不出时间回母校补课,实在遗憾终身。

 

2023年盛暑于厦门大学

 

(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