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谦谦共一堂

分类: 书画 |
厦大百年校庆将届,为参与庆典书画展事以志恭贺,1月份创作了丈二大画《茂材图》,意犹未尽,3月11日又召集艺术学院美术系郑盛龙、何专连、陈胜凯、连明生、方广智五位中国书画教授,合作一幅《六君子图》。他们都是我的研究生,留校任教成为同事,欣逢百年校庆,机会难得,师生合作献礼,比各自作画致贺更有意义。这是我们师生相处近二十年的首次合作,可能也是最后一次,因为我已年逾古稀,不太有机会再遇到值得合力作画以示庆贺的活动,故而此次合作本身,也是师生缘分的一个纪念。
此外,合作献礼的背后,仍像拙作《茂材图》那样,也意涵着传承文人画的学术苦心。期盼我的学生和厦大分管教学的领导,今后能够在中国画教学中,重视传统文人画体式的继承学习与发扬光大。
为了也像《茂材图》那样题材内容紧贴教书育人的校庆主题,我拟定以梅、兰、竹、菊、松、石这六种传统上都是象征君子的花鸟题材,合作一画,并意在笔先准备了一首题画诗,以明主题,那就是传统的君子教育理想。诗云:
君子谦谦共一堂,风标品节聚和光。
育才以德犹如此,南国杏坛百代强。
考虑到每个人的生活工作节奏不同,合力作画不能太久,更不宜跨日,最多两三小时,画幅就不可太大,八尺宣纸刚好,足供不同人手,同时下笔。为显示传统文人画的高雅,仅用水墨,不施颜色。事先也不预拟草稿,以免掣肘拘谨,束缚写意。这就需要有人通盘调剂与统合收拾,那人就是我自己。因为创作意念出自于我,我需自当“编导”,酝酿“剧本”,分配“角色”,安排“台位”,协调“演出”,监督“效果”等等。
这种合作,最适合文人写意花鸟画。因其造型与笔墨都已高度程式化,制作程序单纯,不同风格杂陈共处,对主题表现没有多大影响,换在山水人物画上,就比较易显硬凑别扭。为此,现代一般合作的文人画,基本上都是写意花鸟。这种多人合作的艺术活动,似乎是传统文人画在现代的一种与时俱进的发展。
文人笔会、雅集原本就盛行于古代,现存宋明古画,犹有不少以之为题材。但多为文人雅士会集一堂,共品主人所藏书画(如图1、2),或观赏某位朋友即席表演书画(如图3、4),罕见一起合作写字与作画。在传世画作里,像图5
图1
图2
图3
图4
写意花鸟画的合作活动,准确起源于何时,有待考证。成为一种社会性的创作模式,则应可确定是1950年代“百花齐放”文艺方针的直接产物。那时全国各地都闻风而动,例如图6 的《百花齐放》,就是1956年10月武汉26位画家的合力之作,题款还是请郭沫若书写的。时至今日,全国各地都还盛行这项活动,因为合作所耗时间不多,特别有益于跨地区的艺术交流,所以已成现代中国画的一种学术特色。
同时,这种合作,应该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里反对个人主义,提倡集体主义,在文艺创作领域的具体反映。不但中国画如此,油画、版画等西画也是,以至于后来到“纹鸽”时期,干脆冠以某机构的集体创作,不署作者姓名。即使执笔只有一人,其余只是提供意见,也是如此。
这种集体创作,多见于重大政治和历史题材,例如曾经闻名全国的油画《MZX去安源》,实际上执笔只有刘春华一人,后来为著作权打官司曾经举国轰动。在苏联瓦解之前,社会主义阵营都有这种艺术现象,例如苏联以画革命英雄题材著称的库克雷尼克塞,就是三位画家组合的创作小组名称。
对于特别擅长写意花鸟画的传统文人画而言,它们的表现特殊性与题材局限性,决定了无法像人物画讴歌革命、山水画反映建设那样,为现代服务,“百花齐放”这类花鸟组合,就已经可以算是难能可贵的主题性创作了。为此,即时性的合力创作,应被视为文人写意花鸟画在现代的一项新传统,而代代相传,并尽可能纳入高阶的硕、博研究生课程进行传授与实践。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带学生合作,也算是补课。鉴于这是第一次合作,还有诸多需要时间磨合的缺憾,所以最后效果不能自诩,但已比预期差强人意。希望他们在今后的教学与创作中,继续找机会这样合作,在厦大的中国画教育里,延续这一健康有益的新兴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