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西安睿思心理咨询
西安睿思心理咨询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089
  • 关注人气:1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靠谱的记忆

(2014-04-08 10:11:41)
标签:

杂谈

    记忆是我们心智工具箱中的重要一员,记忆赋予了我们存储过去生活中海量信息的能力。简直无法想象如果没有记忆,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有多么混乱与恐怖,但记忆同样有可能和我们开玩笑。科学家发现,其实我们都过于笃信自己的记忆。实际上,我们的记忆本身很脆弱,自己就会随着时间或情绪状态而改变。

    科学实验清楚地显示,我们的记忆就像橡皮泥一样,具有高度的可塑性。人们能回忆起并不存在的事件和东西,把一个胡子刮的很干净的人记成是留着小胡子的,把直发记成卷发,甚至是那些既大又显而易见的事物也会被记错,比如空旷的田园风光并不存在的一个凉亭。

     叙述型的记忆不能够保证完全准确。我们制造了记忆,同时记忆也制造了我们,这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改变的过程,服从于偏见,并且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并非是我们“储存”的准确事件。我们先前体验到的一切会影响后面发生的事件,我们现在的感受也会影响我们对以前事情的看法,以及我们对回忆事件的选择,这个过程是双向的。结果就是,我们现在所能记忆起的一切会随着我们的情绪状态或心情而有所改变。例如,我们感到沮丧的时候,就很有可能会从悲伤的角度来过滤我们所有的往事。

你或许没有意识到,当下的心情和环境会影响你回忆的基调,你对事件的理解,甚至会影响到你相信某些事件是否真的发生过。于是当你再次“储存”这些记忆时,会不经意的对其修改。尤其是远久的记忆,很有可能会同当时的幻想结合起来,时而虚时而实,到最后虚实完全搞混甚至会创造出根本就没有发生过的事件的记忆。一个很有名的例子是瑞士知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对他小时候“被绑架”的错误记忆。在他成年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记得有人试图在他小时候绑架他的一些细节。他的保姆赶走了那个试图绑架的人,并且救下了小让。然而,多年之后,这位保姆坦白她为了引起注意而虚构了整个事件。她坦承自己为所受到的奖励性质的注意而充满了负罪感。皮亚杰对此得出结论,他在幼年时一定听过对实际并未发生的绑架企图的描述,他想象出了视觉想象,并形成了记忆。之后,这些视觉形象仿佛就是发生在他自己身上真实事件的记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