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被人们评价为“草莓族”的80后已陆续成为人父、人母,而当年之所以被描述为“草莓族”,意思就是抗压能力不够,正如草莓外表光鲜亮丽,但是内在软弱。而抗压力差在80后人群中算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其形成具有时代背景变化等多方面的因素。比如,80年代中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这使得在家庭角色结构中,核心的位置逐渐易位为独生子女,这些“小皇帝、小公主”通常处于全家人溺爱的地位,正如心理学家阿德勒所说:“娇宠的孩子永远不能自立,他缺乏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成功的勇气”。因此,这些孩子在性格上是脆弱的,承受压力的耐受力不够。
如今这群“孩子”逐渐步入中年,开始承担新的角色--父母,也渐渐体会到生活的不易。一直依赖的父母慢慢老去,开始需要自己的照顾,转而开始依赖自己。由于多数是独生子女,等于夫妻两个人要照顾四位老人。上天入地、无孔不入的“熊孩子”又让人忙的晕头转向,无招架之力。工作中承担的重担也越来越重,出于养家和个人职业发展的考虑,也不能像年轻时说跳槽就跳槽,同时要面对新人的竞争压力…等等,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压力压得我们喘不过起来,身心俱疲。
可是,抱怨归抱怨,生活还是要继续的,本来就抗压能力不高的我们该采取什么措施“自救”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些方法帮助大家提高自身的承压、耐压能力。
第一,心态放平和,客观的看待压力。要认识到一定的压力可能是健康的,它会激励我们,让我们在挑战中的成长。如果完全没有压力,会让我们失去斗志,变得浑浑噩噩,生活失去意义。危机是由两个字组成的,一个是“危”字,一个是“机”字。它充分说明了危机中孕育着生机这一辩证原理。爱默生曾言,“逆境有一种科学价值,一个好的学者是不会放过这一大好学习机会的。”
第二,从认知方面进行调整。如果压力过大又无法回避,对心理和身体健康已经构成威胁,那么需要调整自己的认知来改变。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呢。因此,对造成压力的事件要进行重新评估,改变我们对压力事件的思考或解释。可以换个角度看待问题,尽力挖掘压力事件中积极的一面。
第三,学会对压力反应的管理。一种策略是培养乐观的心态,心理学界早就在1970年代将乐观作为一个重要的人格特质来加以研究,并强调经验学习对培养乐观态度的重要性。培养乐观人格是提高压弹的最有效手段。另外一种策略是培养幽默应对的方式。幽默可以化解烦恼,释放情绪,并使人不断体验愉悦心情。可以用自嘲的方式来化解失败的经验、糗事。
第四,要提高问题解决的技巧,积累问题处理的经验。这可以使我们游刃有余的应对生活事件和工作难题。面对复杂问题的应对技巧包括迎难而上、自我控制、筹划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援、逃离/回避、隔离问题等技巧,也可以人倾诉、自我宣泄、尝试进行放松训练、冥想练习,以在应激实践中不断提高一个人的压弹能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