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2016-02-11 13:27:16)
标签:

小张家口

小张家口长城

小张家口砖窑

小张家口土长城

南寨坡

分类: 行走长城

                                                                               轨迹地址:http://www.foooooot.com/trip/836580/

 

     就在10天前,1月31日走了一趟岔道城--小张家口的南路边垣,此次再访小张家口全因其地处边关重隘,对上次遗留的进行拾遗补缺。

    农历丙申年正月初三,猴年新春长城第一走,过春节又走过一段路,编个春联凑个喜庆。

                  上联:溜达七公里荆棘陡坡长城南北自然好风光。

                  下联:踅摸五小时砖窑营城边垣内外历史真古迹。

                  横批:心满意足

  

    溜达、踅摸、心满意足成果如下:

      一 . 完整砖窑及几处砖窑遗址。

      二 . 小张家口西营城、东营城。

      三 . 凤凰台,泰山庙遗址。

      四 . 小张家口村内泰山石敢当、大清刻石等。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上次自岔道城沿南路边垣土边向小张家口而来,路上酸枣枝子特多,穿梭土墙不小心将完整砖窑错过,这次先从村子循长城向西走,第一站是寻找传说中的完整砖窑。
   起早贪黑,一身征尘,有时还要忍受皮肉受伤,这野外走长城图啥,连趴在土城上的黑驴都得诧异。。。。神经病怎么又来了。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给驴照了一张照片,转头瞭望小张家口村全貌。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一惊一乍,脚下这小鸟可能是被什么猛禽撕扯果腹了,可怜的只剩几根骨架。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沟谷里罕有人至,扑棱棱,突然间飞起的山鸡也让你吓一跳。

   这种编织的小鸟巢也一丝不苟的精致。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雄浑、苍凉,坡谷交错,放眼的棕黄色西北风景也可以在帝都之北的近距离欣赏到。

  北京的山和水,谁不说俺家乡好~。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小张家口向西大约1500米左右,长城墙体南侧50米外. . . .暗红色土丘,从照相机变焦镜头里已经大概确定了砖窑的位置。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翻过一个大沟,紧依长城,砖窑就在眼前了。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妫川大地属黄土地质,粘土是烧制砖瓦的好原料,有考古专家考证整个土长城附近分布许多砖窑遗址,所制砖瓦就近供于八达岭长城一线及周围边墙、营城、堡寨使用,仅小张家口土长城两侧现已发现28处古砖窑遗址,分布在5个区域。

   这里是5处区域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据说此处有5座砖窑遗址,其中的两座保存更为好。

   如此完整原始状态的砖窑,在走长城的这几年里还从来没见过,下面就用N多照片不厌其烦表达这种稀缺珍贵。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窑外壁烧成红褐色(红砖一样材质),砖窑直径大约3米多,残高2米多,窑门高1米宽约0.8,窑壁最大厚度0.5米。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砖窑向南内壁有三孔通气烟道。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砖窑内壁北墙烧成青灰色(青砖一样材质)。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问题来了,为什么一个黄土砖窑却有砖红和青灰两种材质和颜色?

   下面纯属个人愚见,欢迎板砖伺候。

   首先需要简单说一下红砖和青砖的烧制过程和各自特点。

   两种砖都是粘土制坯,窑内烧温1000℃,保持10小时。粘土中的铁分子在烧制过程中完全氧化后成为Fe2O3经过自然冷却后砖红色三价铁全部析出,也就是我们看到的红砖成品。如果在烧制过程中采用较复杂的水冷过程,也就是缺氧冷却制砖,砖内铁分子不完全氧化而成为Fe3O4就呈现青灰色,也就是青砖。红砖和青砖强度硬度相近,但青砖长年基本不变色,更具抵抗恶略环境的抗氧化性,更具抗寒、抗冻、抗潮湿、抗水化等优点。

   由此可知砖窑外壁大都自然冷却呈现红色(与红砖材质相同),而砖窑内壁北侧的青灰色(与青砖材质相同)是由于出窑前进行砖块水冷工序波及内壁也经过水冷过程,长此以往也就变成青砖色了。

  下图是小张家口村口宣传影壁上的石刻,图画体现了青砖的烧制过程。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四周走动,在毗邻两个完好砖窑的南侧还发现了一个砖窑的残部,至少能证明这还有一个砖窑的遗迹。(如下图)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找到了完整砖窑算小有收获,了却了上次从岔道城--小张家口徒步穿越错过的遗憾。时间还早继续寻找其他砖窑也就更有干劲。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这次和鱼哥两人成行,折服他观察的仔细,在向回走200米,跨过一个山沟,也就是小张家口村西1300米处,西营城的南侧山坡下还发现多个砖窑遗址,其中一个窑口保存完好,其他部分或许被树枝尘土填埋。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挨着这处残窑遗址是小张家口西营城的南墙,这西营城在小张家口村(即隘口)向西1300米左右。

   下图是西营城,边长为100米左右的不规则方形,可见当时驻军还是有一定规模,所幸城墙还有比较好的遗留。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东营城在小张家口村东高坡上,(如下图)是边长大约120米×80米不规则的长方形。

  东、西两营城相距1400米左右。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以下是后来在东营城那照的两张照片。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天已至午,向回走。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小张家口村向西开挖有一条宽沟,在沟内修了一条水泥小路,距村200米沟的南坡上和沟内水泥路两侧是砖窑的另一分布区域,砖窑的遗迹比较多但极不完整,开挖土沟修路方便了交通也严重破坏了砖窑遗迹,烧红的土层和碎砖块填充的砖窑断面还能证明这里曾经有古窑址存在。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下一个可去处是凤凰台,就在这片砖窑遗址的北面,这一带四方平旷更显此山突出。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山顶平坦,最早建有泰山庙,四尊石制佛像(另一尊较小在三尊佛像后面)是原旧物。听村里人说抗战争期间日本人曾在山上驻扎,此凤凰台为延庆南山八大寨之一。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提起南山八大寨就记起了上一次岔道城--小张家口徒步穿越后,在回程途中顺访的南寨坡遗址(下图),网上的有关介绍如下。

   延庆南寨坡遗址:

   南寨坡位于延庆县大榆树兴宝村东北二里,是2003年12月公布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寨坡建于明中期,用于长城沿线屯兵和烽火台,为明清时期延庆'南山八大寨'之一,南山八大寨是与'北山八大寺'相对而言的。后失去军事用途,为明后期和清时期延庆著名景观和香火地,原为关帝庙7间,佛爷庙6间,玉皇阁1间半,均毁于文革时期。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下图是南寨坡位置。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现在站在凤凰台山顶向西北望,拉近镜头,也有一座山峰似有人为将山头削平修成圆台状。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东方向,大约在西红山村南山山头也有人工整修圆台的样子,不知这些是否与南山八大寨有关?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下山,下一个内容是进村找石刻。
有关小张家口村内石刻,再从网上抄录一段。

   小张家口村现存两块明万历年间的石碑,其中一块为“分修长城题名碑”,保存得相当完整。该碑为立式,圆首,汉白玉石质,通高1.13米,宽0.52米,厚0.14米;碑阳首额楷书阴刻“万历元年秋季建立”八个字。碑文记述了明万历元年(1573年)主持修建长城官员的姓名。包括:钦差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兼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山西蒲州王崇古,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湖广嘉鱼方逢时,钦差巡抚宣府等处地方、赞理军务右副都御史浙江山阴吴兑……以及提调宣府南山参将署都指挥佥事、陕西榆林孙朝梁,中军怀安卫千户张维城,宣府前卫指挥王佑,把总怀来卫镇抚刘思等多人。此碑,至今仍保存在村民王贵根家。

   另一户村民家,存有一块上书“大清”字样的石碑残片。

   此外,一户村民的外墙下,立有“泰山石敢当”字样的石刻,为繁体楷书,迄今约百年以上。西汉史游《急就章》有句云:“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所谓“石敢当” 乃是古代石崇拜的一种遗存,意为石头所向无敌,可以祛灾镇邪。此石刻的发现,足以证明小张家口村历史文化之悠久博大。

“分修长城题名碑”这次没能看到,在小村街道里有幸找到“大清”和“泰山石敢当”石刻。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此外还见到一户院墙嵌入的古老佛像。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村中部矮墙内是重建的龙王庙。

 起初看到围墙上的文字砖还惊喜了一下,再仔细一看那些字怎么是简体的,原来是TM假的,是逗人玩的。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这个小门楼倒是货真价实的老建筑,给个赞。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从村口牌子上看这里也是四通八达,从小张家口向南进山有古道通往石佛寺关口(八达岭水关),这条路因经过探戈坞音乐主题世界森林公园和其他私人会所之类平时不准通行,这次运气也是超好,和关卡客气打了一个招呼就放行通过了。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行走长城:小张家口(2016.2.10)

  回程在京藏路稍有堵车,总的来说一路还是顺利,这一天的行程也堪称完美。
                                                       

                                                                                                                                                                 5s

 

      the      end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