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2016-01-31 22:00:54)
标签:

岔道城

小张家口

岔道城-小张家口

小张家口岔道城

南山路边缘

分类: 行走长城

                                                                               轨迹地址:http://www.foooooot.com/trip/834222/

 

  《隆庆志》卷之六武备,嘉靖二十二年(1543)“宣府巡抚都御史王仪奏,讨内帑(国库)银若干,欲于金陵之后筑墙备墩为拱护计。诏下礼部行钦天监来相之(来相风水),相之者谓:在九节之外,无伤龙脉,可筑也。礼部以闻于上,允其请。仪乃委口北道分巡佥事程绶(顺天通州人)董工役墙。自红门东至四海冶,西至羊头山(在八达岭北,也叫桃山)。红门左右备墩十四座,墩墙相连,谓四海有警,举炮火顷刻可以达居庸关。其在红门守瞭者,自北而入墙之南,自南而瞭北,诚拱护之切务也。愚民不知,以为美观焉。”《明实录》载:“嘉靖二十二年五月甲子廿一(6.22),命修筑永宁大小红门并柳沟口。”即指修筑上面的长城。

    这道边垣守把延庆南山大红门口、小红门口、小张家口、柳沟口、塔儿峪口五口。红门左右修墩十四座,西五座是:将台墩、大红门墩、小红门墩、小张家口墩、川口墩。东九座是:虎皮墩、东二墩、东三墩、东四墩、东五墩、东六墩、桅竿山墩、桃木冲墩、老虎窑墩。边垣西起岔道羊头山,东至四海冶火焰山镇南墩,东西长一百六十里。

   上面一段文字摘自宋国熹老师关于“明代南山路边垣”修筑的有关文字,从中可知南路边垣修建起因、时间、修建规模和走向。

   下面是延庆县志一段抄录:

   南山路边垣位于县城南部,即从四海、永宁至岔道的土边。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巡抚都御使王仪奏建。自红门起东至四海冶,西至八达岭羊头山,东西长80公里,设口五台十二,城堡四,红门左右修墩14座。墩台相连,四海有警,顷刻可达居庸关。距北京长城航空遥感调查,在图像上清晰可见与长城主墙平行最近的一条边墙即南山路边垣。1984年文物普查:在八达岭、大榆树、二道河、井家庄、永宁、清泉铺、四海七个乡镇境内残存的土边即南山路边垣。

>>>>>>>>>>>>>>>>>>>>>>

  

   岔道城至小张家口的徒步登山线路是“明代南山路边垣“的一部分,也是走南山路边垣的开始,全部走通贯穿这段土边、营城和堡寨估计得走上几次,就算肤浅了解也不是几次能解决的了。

   2016年初的这个好机会,随品味人生和不会拐弯参加了南山路边垣的第一走。今天有4级风,全程大约8.6公里,爬了一座高度差130米小山,纯属于一般休闲活动。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今天起得太早了,基本上是地铁头班车,龙泽站集合,全体分为两组,我们这一组以岔道城为起点向小张家口方向穿越,另一组以小张家口为起点向岔道城穿越,两组对穿完成活动。

   车达岔道城还不到8:00,岔道城海拔大约570米,上一次来此游玩还是在三年前,仰望岔西雄关匾额免不了慨叹一下. . . .时间过得好快!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岔道城为八达岭外前沿,两地相距3里,起拱卫八达岭作用。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岔道城呈不规则的扁圆形状,上一次也是雪后之行,有关游记的网址在下面:

 ttp://blog.sina.com.cn/s/blog_a6c678d101015ao5.html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岔道城城北高地分布三座墩台环卫小城。八点整装而发,前进目标是三座墩台之西墩台。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温度大约有-10℃,残雪稀疏山野,关外小城滴水成冰清冷肃静,只旭日初照树梢投来一点暖意。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海拔大约650米,寒风中,夯土墩台更显破败荒凉。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居家磨盘遗弃山野,过去离开得太久赶脚。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登上墩台,看长城起点应当是在左侧,如若走那边的长城则墩台上的风景就看不到了,宽慰自己: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墩台上,岔道城向南土墙还有一段扶摇弯曲至清水顶,那又是一条向上的朝圣之路。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翻过山顶与长城相会,前方是一个石砌敌台,此为这一路所遇到的唯一一座石头敌台,还有就是连接敌台的这百米夯土城墙十分高大整齐这一路也罕见。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接下来的这个敌台基础下遍地碎砖石灰,原来的是有外包砖的,石芯全部黄土填充。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长城墙体全部黄土夯制,土墙两边深挖壕沟,增加了土墙绝对高度进攻跨越就难了。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真有点黄土高坡的意思,原来的土墙上下起伏是跨过山沟沟的,不过现在凡是通了小路的沟岔土墙基本上都豁开了。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总的来说黄土地是贫瘠的,只在交通较方便的,运水较容易的地方还有玉米果树等农作物种植,其他则一片荒凉。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敌台上原有平砖漫顶,偶尔也有碎瓦片,肃立台前想象着原来的宽厚高大。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土长城外零星散落黄土烽燧,诠释烽燧是长城纵深防御不可或缺的。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小站的长城图上标注着一个“小张家口“,这里原来有个城堡之类?不得而知。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附近有多处很不完整砖窑。

  关于砖窑是这次活动重点观察内容,网上有非常完整漂亮的砖窑照片,期待能见到。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眼前是烧结的砖窑内壁及淤塞的通气烟道,如果不是特地注意还真就错过去了。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因为要找砖窑,所以四处走动轨迹线路有点乱。

   毗邻砖窑遗址有个接近方形的营城,目测每段城墙大约100米,残墙最高的也有四米,墙体轮廓清晰,四角原有城台(或者叫角楼)尤其东北角还残存高高锥形土堆。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北墙。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南墙。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西墙。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东墙。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营城内部原先或有房屋建筑,现在已经开辟成老乡的耕地,靠北有平整土地捡拾的碎砖瓦堆成的两大堆。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又在营城附近找到砖窑的遗迹,可惜更加残破,到现在还没见到完整的砖窑还是不甘心,继续各种寻么。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基本上是沿着长城走,游离于土墙内外, 远望东北方向的长城爬向山尖,翻过山就更接近小张家口了。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土墙一个下探,再一个上扬,深沟底是一条宽敞的土路伸向远方,这土路也可能是有些年头了。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现在插播一条网上小抄:
  北京地区北线长城的小张家口——西红山——三司一带,地形比较平坦,在长城主墙北侧,从遥感图像上清晰可见三、四条与主墙平行分布的边墙,这些边墙平行延伸,在山坡上可以连续追踪到很远。其中距长城主墙最近的一条,与主墙相距约50米,其余间距大致在20米左右。有分析认为,这种边墙可能是为了加强主墙防御而增设的墙外障墙。而文中提到的主墙就是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修筑的南路边垣,而边垣北侧与之平行的土边墙,也有可能是明朝以前长城遗迹。

   看下图在主墙之外明显有三至四道平行土墙,这些土墙作为主墙的障墙比较可信,若说是明前的长城遗迹不知考古学家是否有更充分的理由加以证明。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黄土地缺水干旱,野酸枣却顽强生长,尤其在墙体附近片片成林成网,扎着挺疼,上衣和裤子免不了撕裂几处口子,走这种路皮肉和衣服都在加速折旧。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有酸枣荆棘保护,土墙基本还是原始态,墙上遗存的石块砖瓦也为人们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崇祯通宝)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海拔增高,山风怒号加嗖嗖吹得脸生疼,而山下牧羊人躲在沟下背风处正在悠闲享受着冬日里的暖阳。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半山腰与另一组不会拐弯相遇,询问了完整砖窑的大致位置信心满满继续前进。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最高点海拔大约775米,山口处的风力更大,有时要蹲下身纠着树枝向前挪步。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已经能看到小张家口村了,望山近走山远,目测两地还有3公里路程,主墙和障墙就这么平行伸向那里,怎么看着像是巨大的轮胎碾过大地留下的车辙印记。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土墙上下匍匐黄土高坡,每跨下一个大沟都要重新找路上坡。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不觉中走到长城外侧与完整砖窑失之交臂。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直接进村,凤凰台泰山庙遗址也经过。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这次走得比较快,13:10就到了小张家口。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看牌子介绍村里有好多古迹,还有营城、砖窑、凤凰台、石刻. . . . . . .

   琢磨着什么时候再来一次。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行走长城:岔道城--小张家口(2016.1.31)

   品味人生和不会拐弯经常为长城而发烧且从来不吃药退烧,这次开车还带着我们去了大榆树兴宝村附近的南寨坡兵寨、上关城等,辛苦!感谢带给我们的一路收获!

 

                                                                                                                                                               .8

      the    end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