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自传体长篇小说连载之《乐土》
(69)
我被吓飞了魂,忍不住“哎哟”地叫了一声。
幸好整戏园子里掌声雷动,谁也没有看我一眼。实际上,那会儿所有人都睁大眼睛盯着小胖墩的哥哥,谁也没留神我的失声惊呼。
原来,小胖墩的哥哥从桌子上跌下之后,在半空中翻个跟斗,平平稳稳地落在木板台上了。
第五十一章
我原来以为,看戏象看拉洋片、看变戏法那样,一会工夫就完,没想到这么长的时间。等到煞台的时间,已经是深夜了。
姐姐先担惊受怕地说:“妈准着急地到处找我们。咱俩到家准得挨打。……”
听到这话,我的情绪也一落千丈,对回家去不免有些发憷。
小胖墩很机灵,看出我的心事,就主动地说:“我送你们回家,我给你们当证人,保证你妈不会打你们。”
我很感激他,拉上他就走。
姐姐却对小胖墩说:“你不是还要到后台学戏吗?”
“放心,不碍事。”小胖墩回答说,“散了戏他们得卸装,得吃点东西才能说戏。咱们往你家打两来回也赶得上呀!”
我们裹在推推搡搡、吵吵闹闹的人群里往外挤。我们比大人行动灵便,可以在人们的缝隙里钻着走,所以很快就到了人稀路畅的地方,很快就到了家。
母亲果然没有睡,独自一个人坐在门外的窗前,一边摇着芭蕉扇驱赶蚊子,一面东张西望地等着我们。
还离着挺远,小胖墩就先开口了:“大婶,今儿个晚上,我带着梁金广他们俩去看戏了。……”
“是吗?真看戏去了?”母亲闻声站起,迎上一步,在昏暗中疑惑地打量着小胖墩和我们,“我还以为他二舅把他们领着玩儿去了。小伙子,你是哪家的呀?”
“我是他俩的同学,我家是唱戏的。”小胖墩口齿清楚地回答,“我们就住在南边那个小屋里,走东门儿。……”
“噢。……”母亲相信了他的话,点点头,用不带一点点生气的语气说,“往后你们在一块儿好好地玩儿,别骂人,别打架。”
“我们压根儿就不骂人不打架,对谁都不。”小胖墩十分乖巧地说,“明儿个,大婶您要去看戏,我带您进去,不用掏钱买票。”
“我去不了,我得看家。”
“那就让梁金广他们去,可以吗?”
“只要不耽误念书就行。”母亲很爽快地应允了小胖墩随机应变提的要求,并说明,“看戏是好事儿,开眼界,长知识。”
“大婶真开通!大婶真好!我走了。明儿个见!”小胖墩这样说罢,转身就往戏园子的方向跑,很快就消失在黑暗里。
为这件事情,我十分感激小胖墩,也越发佩服小胖墩。我和小胖墩很快地就成了好朋友。这友谊的另一个成果是:我被当地的地方戏曲——“落子”(即评剧)给迷住了。姐姐也给迷住了。我们经常白天上学,晚上跟着小胖墩混进戏园子里去看戏。戏班子的人不断地来往变化,小胖墩一家人却很久没有走。
小胖墩念书很用功。在我们一年级班里,他的功课差不多总数第一。加上他的脑子好使,嘴巴巧会说话儿,同学们都喜欢他;连一天到晚总绷着脸蛋子的陈老师,在小胖墩说什么话的时候,都好象露出一点笑模样。小胖墩很少跟同学到街头、闹市去游玩。他没到过野外。连九月九日老师带着全校学生到北山登高,他都请了假。因为他除了念书,还得学戏。按照他妈的主意让他念几年书之后,终归得跟他哥哥那样,吃唱戏的那碗饭。小胖墩的哥哥艺名叫“小百岁”,十五岁刚出头,已经满师,能够挑台了。所以,每逢戏园子有小百岁的戏,小胖墩必须到场观摩加助威,我和姐姐必然要陪同。
从夏天到秋天,我和姐姐看了无数场戏,而且兴致一直没有减弱的趋势。每次我和姐姐吃罢饭走到南小屋门外,都赶上小胖墩一家人正吃饭。我们在窗前等着,等他们吃完,等他爸爸他妈妈和他哥哥,先后匆匆地离开家,等小胖墩刷洗完碗筷,再商定是去看戏,还是就在院子里玩耍。
有一天,由于母亲到外边办什么事儿,回来做饭做晚了,我和姐姐也因此晚一步到了小胖墩家里。
小胖墩家的饭,也比往日推迟,饭菜摆在那个以箱子代替的小桌子上。小胖墩的爸爸靠着被垛半坐半躺地闭目养神儿。小百岁仍象以往那样坐在炕里的墙角沉默不语。小胖墩站在地下,趴在炕上,摆弄他在学校没有做完的手工作业。他见我们来到,就扔下东西,迎到门口外边。
我很纳闷地小声问小胖墩:“你们咋还没吃饭?生气了?吵架了?”
小胖墩摇摇头:“没有。等我妈。”
“你妈干啥去了?”
“早起上唐山找路子。……”
“啊,你们真要走?”
“不。要搭个新班子。”小胖墩象个大人那样,愁苦地皱皱眉头说,“我们就那几出戏,这儿的人都看腻了,不叫座儿了,没新玩艺儿不行。本应该走,换换地方。我爸爸怕我换学校耽误念书,我妈想让我哥在赵各庄这个小地方先唱红了,再往大地方奔。……”
我和姐姐对这番话,听得似懂非懂,正不知道该说什么的时候,背后突然暴发一声喊叫,把我吓的一哆嗦。
“哟,你们还没吃哪?”
我扭头一看,是小胖墩妈,从外边风风火火地快步走进来。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