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自传体长篇小说连载之《乐土》(62)

(2025-10-30 15:33:52)
标签:

浩然

自传体

长篇小说

乐土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自传体长篇小说连载之《乐土》

62

     穿月白色大褂的人轻轻地招呼一声:“陈老师,这两个新生来了。”

    红脸膛的陈老师听到招呼,脸上没有一点儿表情地走过来。他跟穿月白色大褂的人小声交谈几句,然后把我和姐姐打量一下,用圆滑的长木棍指示前边的一只空凳子说:“梁金霞,这是你的位子,坐下吧。”

    姐姐乖乖地、不声不响地坐到一个女学生的旁边。

    陈老师又用木棍儿朝后指指:“梁金广,你坐到这儿。”

    我先瞧陈老师一眼。我发现他一个特点,除了脸上一颗挨一颗的小红疙瘩,下巴颏长得也不尖、不圆、不方正,一边是鼓的,一边是瘪的,成了歪扭的形状。……我发觉他对我观察他有些反感地瞪了瞪眼睛,就急忙扭头瞧我的位子。我看到一张熟悉的脸孔,是我父亲一个朋友的儿子。我正好跟他使用一张桌子。不知道是因为喜出望外的兴奋而忘乎所以,还是在陌生的地方、慌乱的时刻终于遇见一个能够仗胆儿的熟人而松驰一下、放弃了警惕,反正我不由自主地朝他可着嗓子喊叫一声:“嘿,疤拉眼儿!”

    整个教室里的小学生们,个个都正在扭着脖子看我们,听到我这突然一声叫唤,一齐起哄地大笑起来。

    陈老师立即发了怒,朝我把眼睛瞪个溜圆,头一偏,下巴颏更加歪斜地吼道:“坐好!一看你就是个调皮蛋!”

 

 

第四十六章

 

    当时的赵各庄镇子上,只有两所小学校。一所是矿务局办的开滦小学。正如母亲所说的,那是“内工”和查头子以上的职工子女才有权进去的地方。设在镇子北边。教室是洋式的,安着玻璃窗户。课桌是专门打的。坐的有靠背的小椅子,而不是凳子。有操场,还有秋千和压板。在穷人家孩子们的眼睛里,那儿简直是高不可攀的天堂。另一所学校,就是我一生之中进过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正式学校门口的教育馆。

    这所教育馆何时开办,不得而知。我们是不是第一批学生,也记不清了。它似乎是由几个民众性的团体,或者福利性的组织操办起来的。原址可能是一家倒闭的店铺或作坊。这学校专门收容一般平民子弟、矿上的“外工”子弟,以及赵各庄镇四周的东、西无水庄和水峪等乡村里的农家子弟。教室跟民房一样,一律是煤焦子砸的平顶,既低矮又狭小。正面有一个教室,有一个老师们的办公室。东面算是厢房,两间相通,是我们的教室。临街的倒座房子是宿舍、厨房和门房。南北房的窗户对着窗户。院子极小,只有窄窄的一条。没有操场。一下课,我们就涌出门房,跑到街上,踢皮球、捉迷藏、摔跤、打架。好在那时代街上是没有汽车或摩托车来往奔跑的。自行车倒不稀罕,但也是偶尔地才能看到一辆。员司们住在半山坡式的高台上,距离平民百姓聚居的地方很远。他们的头目和洋人有小汽车,总往唐山、林西、唐坨庄的几个矿区跑。他们所走的不是我们下等人走的路,绕过闹市行走。所以我们这类的穷孩子,极少有机会碰见他们而饱一饱眼福。这么一来,在课间活动的时候,除了我们学生自己踢腾起的黑土烟常常迷住我们自己的眼睛之外,别的任何妨碍和伤害我们的东西都没有。

    这样一个简陋的场所,实在没有给我留下太多的美好记忆;随着日月的流逝,保存着的一点印象也渐渐淡薄,乃至忘怀。不料,到了四十多年以后,也就是我五十多岁生日的前几天,忽然对它萌发起好感和强烈的怀念。我做了一次专程的“旧地重游”。可惜,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波及了五十华里的赵各庄镇,使得房屋倒塌大半,教育馆小学旧址也未能幸免。如今原校门临街处,已经变成带点临时性的蔬菜门市部,残破的院子里堆积着货物。唯有我当年听课的那个教室的房基上,还遗留着一点点墙壁和铺灰地面的痕迹。

    父母都是农民,都是大多数属于文盲的农民中间的两个,而我却成了“文化人”。我这“文化人”学习的第一个祖国文字是从这里学到的。我念的第一册“国语”的第一课,三个字儿:“天亮了”。第二课的字儿多,是“弟弟妹妹快起来”。以后读的那一册“国语”课本上,有“狼来了”的故事。学了这一课书,使我不敢当撒谎的孩子。还有一课类似新体诗,有这样几句:“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好光阴,莫浪费,努力啊努力!”四十多年来,我一直记着这警语格言式的词句,常常在心头鸣响,激励我珍惜时间、自强不息。我还跟音乐老师学了一支歌。我们一边表演一边唱,至今还记得,开口就能唱一遍:

 

小小姑娘,清早起床,

提着花篮上市场。

穿过大街,走过小巷,

“买花、买花生上香?”

 

花儿虽美,花儿虽香,

无人来买无人赏!

满满花篮,空空钱囊,

怎么回家见爹娘?

 

    每当下课的铃声一响,同学们就撒欢蹽蹦子地往外跑,穿过中间的小门道,跑到街上。

    本来平静安详的街头,不仅立刻就喧嚣一片,而且烟尘腾腾:路面上的黑色浮土被踢蹬起来,象暴雨来临之前刮起的那种狂风。

    我可能得算“胆子小、性格怯懦”的那一类孩子。我自尊心强,又“娇嫩”,所以在跟小朋友相处之间,我虽然也常跟他们闹矛盾,耍脾气,可是从来不敢打架;跟谁揪扯滚打在一起的事儿,长这么大,压根儿没有尝试过。我也骂过人,在被对方欺负苦了或气极了的时候骂。骂一两句,解解恨就拉倒,不会纠缠不休。如果骂到厉害凶恶的对手身上,见人家龇牙瞪眼、杀气腾腾地冲将上来,我决不敢迎战:或者躲开,或者逃跑;回到家里,到了没人的地方,本来已经安全了,再委屈地抹眼泪。一两个伙伴在一块儿,我是很会玩耍、很会淘气的。只要人一多,里边再有些愣头愣脑的家伙,我就不敢再往那群里掺和。我怕他们打起架来碰着我。我特别害怕看到他们互相打破了哪儿往外流血。平时,身边的同学不小心用铅笔刀刺破了手指头,我也会被吓得心脏紧缩,用手捂住眼睛不敢看。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