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散文特写之《顶风飞——女青年刁荣芬的故事》(4)

(2025-07-18 15:20:19)
标签:

浩然

散文特写

顶风飞

北京文艺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散文特写之

《顶风飞

——女青年刁荣芬的故事

4

 义平妈吵了几天,见周围几乎没有一个同情她的,反而更引起人们对刁荣芬的夸奖;同时,那个被选拔的青年已经走了,大局已定,难以更改,她的心里边倒有几分后悔:过去,上庄子领导班子软弱,不论什么事情,老实人总是吃亏,敢吵敢闹的人,干部就怕上几分,就能得到好处。谁想这一回白闹一场,反而抓破了面皮,得罪了刁荣芬。她想,刁荣芬的书记越当越稳,以后挨报复、穿小鞋的苦头算是吃定了。她心里嘀嘀咕咕,好多日子不得安生。她哪里想到,几个月之后,工业战线又来上庄子招收工人的时候,她的二儿子义恩竟被大队领导挑选上了。她听说,这件事情也是刁荣芬提议的。刁荣芬在群众会上说:“义恩是个积极进步的青年,我们就是要选这样的人往工厂送!”老太太听了又惊又喜,悄悄地对三儿子义平说:“你往后也进步吧,人家领导办事就是公道,真不信邪的。”

 

 

上庄子大队党支部狠抓了阶级斗争,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同时,不断地加强自身的革命化,一丝不苟地落实党的各项政策,受到群众的拥护。四个小山村的政治气氛和团结气氛,从来没有这么强烈过。革命必然要促进生产。上庄子大队的大多数社员对学大寨的愿望加强了,对摘掉缺粮队帽子的要求迫切了。年轻的党支部书记刁荣芬,看到了这个大好形势,决心因势利导,端正经营管理的大方向,把钢使在刀刃上,把心思和劲头用到学大寨的运动上。她找干部商量,找社员交谈,寻找行之有效的正确方法。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共密云县委为了掀起全县革命生产高潮,下了最大的决心,在农事繁忙的季节,组织大队支委以上的干部,分批到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县河南省林县和辉县参观学习。刁荣芬和支部副书记张玉平跟随着这支队伍,千里迢迢地赶到太行山。

刁荣芬从幼小的时候起,就在心灵里描绘着一张美好的蓝图:她希望自己的家乡能按照党的要求、人民的愿望,山变、地变、面貌变,变成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农村。今天,林县人民开凿的天河般的红旗渠,辉县人民垒砌的长城似的石坝台,还有那方圆几百里,翡翠一样的丰收在望的庄稼,珍珠一般急待采摘的果实,等等,全部地印记在刁荣芬心里的那张蓝图上,使她的理想更加具体了。她把林县和辉县党组织和人民大干社会主义的革命精神带回上庄子。她组织党员和社员学。她跟领导班子的同志一起察看山山水水,制定了新的十年建设规划。当她站在山顶,展望家乡这块土地的时候,心里激动地想:我们的自然条件,比林县和辉县好得多,只要我们端正方向,鼓起干劲,他们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一定能够做到!

上庄子东南方向,有个风景名胜地方叫白龙潭。几年前,就在那里修起一座小水库。为了引水浇地,上庄子大队也曾带领群众挖了一条渠道。可是,因为地形复杂,这条渠道沿山、爬坎、跨沟,库水流到半途就渗没了。那水渠刚修完,就成了废渠。刁荣芬说:“我们能不能像林县和辉县那样,把水渠衬上底,加上盖呢?”

有人说:“这样做好是好,就是工程量太大了。”

刁荣芬说:“工程量再大,还能大过红旗渠吗?”

有人说:“咱们是穷队,搞这样的渠投资太多了。”

刁荣芬说:“越是穷队,越得舍得花本钱。要不然,我们就得永远穷下去。”

经过说服动员,这项新工程决定了下来。可是到底什么时候开工,意见就不一致了。刁荣芬主张争分夺秒,立刻开工。

有的人说:“眼看就到了三秋季节,人手已经不够用了,再拨出人搞工程,地里的庄稼还要不要?麦子还种不种?等农闲再干吧。”

刁荣芬说:“农闲才肯搞农田基本建设,那是老规矩;不破这个老规矩,就迈不出大步,就斗不出一个新面貌!”

大队领导下了决心,得到群众的有力支持。为修成引水渠,社员们自动地把自己的钱借给队里,各副业组也把开支压缩,往修渠工程上投资。这样,他们购买了一百一十吨水泥,用土法制作了一万一千块水泥板。为了早日把水渠修成,社员们提出起早加班,用人力把水泥板送到水渠工地上去。

社员群众的高涨热情,更加鼓舞了刁荣芬,她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处处事事想在前边,干在前边。白天,她要带领社员往工地上扛运水泥板。二十岁的女孩子,正是贪睡的年龄,她一天却只有三、四个小时的睡眠。就是这样一点时间,她都要压缩使用:她要提前一步离开家,到队部用广播集合群众。她怕自己睡过时间,把闹钟放在耳边。可是,每一夜都是闹钟没响她先醒。心里装着大事情,她怎么会睡得踏实呢?几十斤重的水泥板,扛在肩头,弯曲不平的石头路,踏在脚下;肩头压肿了,脚掌磨疼了,她连眉头都不皱一下……一条三千四百米长的新式渠道,就是这样,用辛勤的劳动、苦干的精神,刻写在上庄子大队的地图上了。

水渠修通以后,刁荣芬又来了个趁热打铁,跟支部副书记张玉平一起找五队队长,动员他把沿公路的地边坝台垒起来,好用渠水浇麦田。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