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散文特写之《顶风飞——女青年刁荣芬的故事》(1)
(2025-07-15 16:19:07)
标签:
浩然散文特写顶风飞北京文艺文化 |
分类: 著作 |
浩然散文特写之
《顶风飞
——女青年刁荣芬的故事》
(1)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女孩子的姓名,是一九七五年的初夏时节。我刚到密云县城的那天晚上,县委的一位领导同志,风尘仆仆地从乡下回来,一见面就对我说:“我再给你介绍一个新人物吧。又是一个!”这位经过多年战火考验的老战士,讲这句话的时候,格外兴奋,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他说:“这几年,有一股不正之风——有些青年人念了几年书,不愿意在农村搞社会主义革命,想方设法要往大城市跑,要当拿薪金的干部。太师屯中学,有个新毕业的高中生,叫刁荣芬。她在学校是优等生,学生干部,共产党员,各方面都很出色。学校决定留下她当教师,表都填写了。可是,这个学生到家里住了两天回来,就找领导说:‘农业战线最需要知识青年,我要留在农村干革命。’有人吃惊地对她说:‘有的人总找脱产当干部的机会,给你送到了门口,怎么不要哇?’刁荣芬说:‘青年人都跑到城市去,农业学大寨运动怎么搞?我们应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改变这股风气!’接着,她连续向组织表决心、写申请,坚定不移。大队党支部欢迎她。公社党委支持她。她回到上庄子大队不久,就被选为党支部书记。挑起了大队的领导担子。这一段,她干得满不错。这个青年,真是个顶着风走的人!”
一个年轻人,自觉地放弃拿薪金的职位,而毅然地奔赴农村,当一名挣工分的社员,的确是一个值得敬佩的新人。这次谈话,留给我的印象是深刻的,脑海里常常浮现一个顶风走路的矫健身影。
金色的秋天,我特意来到上庄子大队访问刁荣芬同志。
这个队是由四个自然村、三百多户社员组成的。它的西边挨着密云水库,东边靠着燕山群峰,风景很优美。全国解放以后,这里的群众,跟着党一步一步往前走,从个体单干的经济,逐步发展到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人民公社。比起先辈人,他们已经跨入一个新的天地里。刁荣芬生在一个贫农家庭,长在步步前进的群众行列。她热爱这块土地,这块土地把她培养大;她热爱这里的群众,这里的群众把她教育成人;随着她的年龄增长、知识丰富,这种热爱的程度越发地深沉了。每逢到一些先进大队参观,她就用看到的新事物跟上庄子比较;她觉得上庄子的发展太缓慢。每逢听取一些英雄模范人物的报告,她就用听到的动人事迹,跟上庄子的青年比较;她觉得上庄子的新一代革命化的程度太差。这种比较的结果,没有使她对上庄子这块土地和群众产生过丝毫厌烦和嫌弃的情绪。她反而常常想:别的队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上庄子为什么不能做到呢?英雄们能走的路,我们为什么不能走呢?念高中一年级,刁荣芬第二次读到《共产党宣言》。这部光辉著作,使刁荣芬进一步明确了生活目标,坚定了革命意志。她认识到共产主义一定要代替资本主义;人们自觉而又勇敢地实行“两个决裂”,就能够争取共产主义大目标早日实现。毕业以后,她发现上庄子大队学大寨运动开展不红火,一些青年不安心在农村干革命,就下决心,要当一个顶着风走的人,把青春贡献给壮丽的革命事业。……
我跟刁荣芬第一次见面,她跟我倾露了要把家乡建设成大寨式农村的抱负和决心。她当时才二十岁,不免地带一点学生的风度。但是,又使我强烈地感到,她的身上,充溢着一股子青春蓬勃、坚定勇敢的政治气质。当我听到干部和社员们用夸耀的口吻,从各方面介绍了刁荣芬的事迹以后,又使我认识到:比她以后所经历的各种各样更为复杂的矛盾斗争,毕竟是一个起点。不断发生着的社会生活的风波,一直旋转在这个山村,巧妙地隐蔽在一些平常又普通的事情背后,极其严峻无情地考验着刁荣芬。刁荣芬,顶着风走,她决心要走的人生道路,是何等不易呀!
二
刁荣芬虽然在中学里当过几年干部,可是农村比学校要复杂得多;各种工作千头万绪,首先应该抓什么呢?公社党委的负责同志及时找她谈话,对她说:这些年,上庄子方向不明,道路不正,给阶级敌人钻了空子,搞得鱼目混珠,乱麻一团;所以群众革命精神受到压制,大队领导班子的工作难以开展,你们这一届党支部,首先应当抓阶级斗争。
刁荣芬对领导的指示是心领神会的。因为她进入中学的第一堂政治课,学的就是“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她爱好文学,从一些革命文学作品里,结识了许多勇于跟阶级敌人做斗争的英雄形象;她也曾带领同学,走出校门,跟贫下中农一起,同破坏革命生产的阶级敌人面对面地斗争过。今天,要在上庄子抓阶级斗争,她既有气魄,也有信心。
她立刻召开了支部会,对上庄子阶级斗争形势作了详细分析,又跟支委们一起走访群众,摸到一些情况。于是,支部组织群众,开展革命大批判,对那些不老实的地、富、反、坏分子进行批斗。同时,他们又采取了组织措施,把混到大队和小队各种副业生产组织里的坏人做了清洗。
未完待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