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散文特写之《带头》
(2025-07-11 17:08:54)
标签:
浩然散文特写带头北京晚报文化 |
分类: 著作 |
浩然散文特写之
《带头》
带头
焦庄的人最会创造新名词儿,比方说队长老萧,人们既不叫他队长,也不叫他老萧,不论长辈小辈、男的女的,都管他叫“咱们头儿”。这个名词儿不错。队长就是一个队领头儿的嘛:他不光要自己为大伙儿办好事情,也要带动别人为大伙儿办好事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起带头作用”。可惜,有些同志不大会“带头”,往往把好事情办得人心不快。老萧之所以被众人公认为“头儿”,是因为他讲究带头的“技巧”、“头儿”带得高明。
就说队里在开春之后办的第一件事儿吧。
那天,老萧带领十几个社员赶车往北京城里送货,第二天放空回来,到了杨镇,傍晌午了,按着习惯,车把式们自然而然地把车拐出大道,赶进骡马大店里歇脚、打尖。队里有规定,出车超过半天,每吃一顿饭补助三角钱;吃这顿饭,得这项补贴,那是理所当然的了。
老萧到店里看看,见那儿挤满了客人,服务员忙得很;又抬头看看太阳,刚晌午,就把大伙儿叫到一起,商量着说:“同志们,这顿饭咱们赶到家去吃,把三角钱给队里省下,好不好哇?”
老萧的话音没落,车把式里边的两个青年团员就“带头”响应了,他们高声喊:“同意,不到二十里了,又是空车,一赶就到家了;家里吃比这儿还舒服呐!”
别的车把式也都跟着说:“行”,“好”或是“同意”。其实,里边有好多人心里边是不满意的;不满意,又不好说出口,只有心里别扭。因为,人人都懂得勤俭办社的道理,虽然吃饭补贴是规定,省下队里的钱总是好事情;再说,队长老萧也没“特殊”例外,人家带头紧腰带不吃饭,凭这两条,谁肯厚着脸皮说:“不行,一定得吃”呢?所以,他们就撅着嘴不吭声了。
老萧看看众人的表情,把大伙儿表扬几句,让大伙赶快喂牲口。他说着就帮大伙忙,他那两只眼睛,那脸上的表情,虽是平常的,却包含着“胸有成竹”的神情。等大伙儿把一切都料理好了,老萧摸了摸衣袋里的钱,就走出骡马大店,奔向百货商店。不一会儿,他回来了,抱着一大抱鞭子,往大伙儿跟前一放,满面笑容地说:“省下钱也是大伙儿的,伙计们,来挑吧,一人一把!”
车把式们一看见新鞭子,那番高兴劲儿,就像大姑娘见到了花头巾,小孩子见到了糖疙瘩,学生见到了好钢笔,战士领到新步枪。他们吵吵笑笑,你抢我夺,左挑右选,正好一人一把。
大车队开始离开骡马大店,车把式们都变得神气了,他们把长柄的新鞭子高高举起,那红鲜鲜的缨子,在他们顶头飘呀飘的,劈劈巴巴,抽的震山响,好像是娶媳妇放喜炮!
走着走着,车把式们忍不住高兴地评论起来了。
“我那鞭子早就坏得不能使了,找咱们头儿,他就说:‘对付对付吧,咱们日子还不富裕,省俩是俩。’磨破嘴皮子他都不给买,原来要等到节骨眼才办呐!”
“就是,咱们头儿算是把咱们的心眼儿都摸透了;你看,钱省了,事儿办了,还让你心满意足!”
…………。
这就是老萧带头的故事。当然,他的故事,他的技巧,他的办法还是很多很多,我介绍的只不过是1962年开春的第一件事儿罢了。
发表于1962年2月8日《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