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中篇小说《姑娘大了要出嫁》(25)

(2025-02-26 16:14:42)
标签:

浩然

中篇小说

姑娘大了要出嫁

春风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中篇小说

姑娘大了要出嫁

25

     厉秀芳无力地低下头。把妈妈的话细细地品味一番之后,她的心一下子全凉了。她不再吭声,无论妈妈说些什么也不开口。她不能不沉默。因为她弄明白了妈妈的心愿,归根到底,是要她嫁给一个比她家台阶高的干部子弟;那么,她的意中人刘永发,不仅不是个干部子弟,谈不到什么台阶,只是个农民的儿子,妈妈哪能看得上呢?她想起那次刘永发给她送自行车来的时候,妈妈对“协议工”那种轻视的评价,更使她失去说服妈妈的信心。

    等她心灰意懒地躺在炕上,仍然苦苦地想心思:今天,妈妈对自己生气了,实际上等于跟自己翻了脸,那一件关系到一辈子活得怎样的终身大事,该怎么办呢?

    半夜里,同样难以入眠的赵淑贤听到女儿那边有动静,睁眼一看,还亮着灯,就披衣起来,走过对面的屋子里。

    厉秀芳正伏在桌子上写信。

    赵淑贤板着脸孔说:“告诉你,给朱新亚写信,要往好里说,不能往坏处说;你如若不等我点头跟他闹吹了,那可不行!”

    厉秀芳两手捂着信纸,回头看妈妈一眼,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她长这么大,从没见妈妈对任何人露出过这种凶狠狠的模样,更不要说对待她的宝贝女儿。她在心里边连连叫苦:妈呀,这是安排我的婚姻大事,是我嫁人,为什么不由着我,而非得由着你呢?这到底为了个啥?

 

二十四

 

    朱新亚的爸爸确实又当上了县委书记,因此他也确实被调到县计量所工作,并在一座新建的高楼上得到一套三居室的房子,留着结婚的时候使用。

    对这一切,朱新亚事前都未曾奢想过,所以既没写申请,也没走后门。所有这些住的用的东西,都是县委办公室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主动办理,给他“送货上门”的。从这以后,朱新亚结束了十几年的动荡不定的日子,恢复了“文化大革命”前的正常秩序,要开始过安定自由的新生活;尤其一扫孤独之感,又似当年那样处处都有热情相帮的人,从各方面感受到自己再次成为幸福者。可惜的是,没过多久,他又被一个新的、难以解决的矛盾痛苦熬煎起来了。

    袁蕙缠住他不放,要求他历史唯物主义地看问题,“过去的一切都让它过去”,从此重归旧好。朱新亚的心里对她既有“旧情复萌”的成分,又有怨恨不消的残余。从少年时期起,因为朱新亚跟着在地方工作的妈妈住,和袁蕙就是邻居、同学,一块儿走过一段不算短的人生坎坷路途,值得留恋、愿意保护的东西很不少。这些是他有可能跟袁蕙破镜重圆的基础。每当他想起在那种艰难困苦的、关键性的时刻,袁蕙冷酷无情地独自乘东风而去,把他甩下,这样长久地不理不睬,恼怒的泡沫便时时冒起。他认为,只有断然拒绝袁蕙补网接线的要求,另建家庭,才能达到报复的目的。有时候“旧情复萌”的心绪对朱新亚占了上风,他就忘了那个跟他订了婚的厉秀芳的任何一点好处,觉得那个乡下姑娘不仅土气十足,思想不解放,而且愚昧得可笑,怯懦得可怜。他的家庭和他个人得到那么大的喜事,他调离工作那么大的举动,都没有马上写信报告给厉秀芳,就是这种心绪占上风时刻的结果。对袁蕙怨恨的劲头取得感性方面的压倒优势,他就想起了那个肯定会永远忠实于他的乡下姑娘,这使他在夜半的冲动之中,给厉秀芳写了一封“求和”的信。当时他甚至下了最后的决心:只要厉秀芳有了回音,仍象以前那样对他忠贞不贰,他们就照原来商定的那样,在不远的国庆节的时候结婚。

    这几天朱新亚正布置新房,除了厨房里还缺少一个盛碗碟瓶罐的柜橱之外,一个新式的、富足的小家庭所需要的物品,基本上都已经齐备。家具店没有现成的柜橱出售,得找个木器厂订做,事前还需请一位内行人给设计一下样式规格,以便向木器厂的人提出具体要求。他听说社队企事业管理局有这种人材,就骑上自行车,奔那儿跑去。

    这片新住宅区在老城圈外边,从庄稼地里开辟出来的,要走一段土路之后才能拐到柏油路上。几幢楼房都已经交付使用,但许多辅助设施都还没有竣工。到处是砖头瓦块、水泥碴子、坑坑洼洼,给人一种有几分破烂和荒凉的感觉。

    朱新亚正要直奔不远的企事业管理局的大门飞驰,从对面来了一个也是骑自行车的人,一闪而过。他立刻认出是一张很熟的面孔,而且是一个在过去曾经给过他不小帮助的十分可爱的青年伙伴,就赶紧闸住车子喊:“喂,刘永发!刘永发!”

    正在骑快车赶路的刘永发,听到呼喊,先慢后停,扭着脖子,眯着眼看了好大一会儿,才认出这位曾经在他们黑石峪插队落户过的“知识青年”。

    不是小伙子眼睛拙,而是朱新亚神气变了,尤其是打扮变了。他红光满面,喜气洋洋,身穿新式样的料子衣服,掐腰,大肥腿,脚上是溜光锃亮的黑皮鞋;头发也长了,鼻梁上架着一副象熊猫眼圈似的太阳镜。这一切,不仅跟那个忧愁掺着不安神色,故意穿着打补丁衣服,挂牛皮掌子鞋的“知青”差别甚大,就是跟那个一脸的严肃和紧张的官气,穿着蓝咔叽军便服的公社干部,距离也不算小哇!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