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言论之《对中原农民出版社编辑同志谈话摘录会》

(2025-01-19 06:56:01)
标签:

浩然

中原农民出版社

谈话摘录

言论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言论之

《对中原农民出版社编辑同志谈话摘录》

 

中国是农业国,人口最多,中国革命实际是农民革命。过去是农村包围城市,现在也是农村包围城市。“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天翻地覆,国家没有垮,主要是农民在那里老实种田,靠的是农村这个根基没有动摇。中国的农民怎么走,农业怎样发展,也是我们整个国家、民族怎么走、怎样发展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同样是从农村做起。现在农村的物质增加了,文化建设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农民出版社的工作并不单单为八亿农民服务。你想,社会上各行各业,谁不和农村有联系。穿上学生装,穿上工人装,穿上军装,实际上大多数还是农村来的。城市里相当多的干部、知识分子的父辈、祖父辈也是农民。所以,农民出版社办好以后,读者绝不仅仅是八亿农民,服务面大得很。前天,我见一位法国教授,她翻译过我的三本书。我对她说:“外国人来中国,就为了解中国农民,不了解中国农民就不了解中国。”

搞农民出版社意义非常重大。全国出版社不少,但没有一家专为农民出书的出版社。北京有一个农村读物出版社,只有一位青年编辑编文艺书稿,所以出书极少。

文化艺术起源于农民,主要起源于农村劳动。从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以后,产生一批真正写农民的好作品,如《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等影响很大,我们要继承这个传统。

农民出版社应当办成大学的学院一样,出作品、出人材。应独立搞,不能当附属品。要别开生面,搞出自己的特色,不同于别的出版社。

中原农民出版社立足中原,面向全国,首先要面向北部中国,包括黄河流域、内蒙、东北。这块地区民俗、语言、人的气质有相同的地方。不要面面俱到,要有重点。

要抓好三个队伍:编辑队伍、作者队伍、读者队伍。

编辑队伍要有业务水平,有社会活动能力,工作扎实,愿意全心全意为八亿农民服务,对农民有感情。人不要多,要精,目标一致,队伍要稳定下来。

作者队伍,不要全面展开,遍地撒网。开头要少,要巩固。力量要集中,要严肃。看准了,要抓到底。老作家有名望的要抓,新出来的青年作家要抓,目前有影响有潜力的是中年作家。先抓中年作家,以中间带两头。

发行渠道要有自己的,光靠书店不行。不光抓农村,尤其要抓北方几个大城市的郊区县的发行。郊区县人口集中,文化经济较繁荣,信息快,交通方便。抓好了印数就会上去。特别注意几个开放城市和文化发达的地方。

现在办农民出版社最适时,也是最不适时。说不适时,是现在杂志多,出版社多,小报多,不好的、低级的、庸俗的东西太多太滥,诱惑了一批读者,侵占了一批读者的时间,正儿八经的东西不吃香。但也正适其时,大家都感到目前这种庸俗文艺到处泛滥不行(从中央领导到普通群众都这么认为)。现在就需要搞社会主义文艺的同志站出来,用老话说就是出来占领阵地。从我们国家发展的形势看,从广大农村经济发展看,确实需要真心为农民服务的精神食粮。农民出版社应运而生,这是时代的需要,广大读者的需要。热心为农民服务的作家也感到要有自己的阵地。

我是个农民,我终生写农民。我若忘了农民,就是忘了本、丢了根。深入一辈子农民,写一辈子农民,当他们忠实的代言人,这是我终生的志愿。我现在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深入农村。回到农村吃饭香,晚上也不失眠,总有写不完的素材。

不是我支持农民出版社,而是农民出版社支持了我。我写这个长篇《晚霞在燃烧》,原来是给上海文艺出版社的,他们已正式来信通知要出书,《文艺报》上也发了消息。我宁肯得罪他们,也要支持农民出版社。农民出版社是专为农民出书的,我是写农民、给农民写的,我愿意让这本书直接送到农民手里。

办《中国乡土小说》丛刊,很好,应当办。出版社没自己的刊物,就缺少一个讲台,缺少一个团结作者的园地。我觉得丛刊有两个作用:一是发表反映农村题材的小说(包括写小城镇生活的),目的是团结作者,吸取意见,推荐作品。二是对作者指导写作,对读者指导阅读,为研究乡土文学的作家们提供资料。内容要广泛,传播文学信息、知识,便于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这样,这个刊物就不大一般。

这个丛刊要由农民出版社自己办,你们要有这个决定权。可以考虑,设一个顾问小组,或者社外编委,老中青结合,规模不大,由有代表性、权威性又比较正派的人组成。交给个别人搞容易伤众,面也太窄。对你们本省的作家不要冷落。本省的,外省的知名的写农村题材的作家都要团结。大家要严肃认真,要知心交心,要能坐在一块。现在文艺界分成——不说派吧——好多摊摊,很不正常,很没意思。农民出版社不靠派,要靠以诚相见、以热情相待和扎扎实实的工作团结作者、读者,而打开局面,扎根发展。不要做影响团结的事,不要做表面文章。对于各种意见,都要分析接受。

出《中国乡土小说》丛书,不得了,是中国农村文学大系,搞成了是很大成绩,把“五四”以来的农村文学的代表作都编出来的话,我看其价值不亚于秦墓中保存下来的兵马俑。

这套丛书由你们中原农民出版社搞最合适了。你们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摇篮,又是一个农业大省,交通方便,四通八达。如果在大城市里就不一定搞得起来。

这套丛书,要一段一段地出,分四个阶段:“五四”以来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的,建国以后的(至文革前),新时期的。同意你们的意见,先出新时期的。

(丛书编选标准及版式设计等略去。李明性、冯成奇根据谈话记录整理,已经浩然本人审阅。)

 

                                  一九八五年四月十九日浩然家里

 

收入《小说创作经验谈》。编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11月《浩然研究专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