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言论之《读书的体会》

(2025-01-18 09:12:40)
标签:

浩然

言论

中学生阅读

读书的体会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言论之

《读书的体会》

 

我是一个农家出身的小说作者。小时候由于贫困、由于战争,耽误了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所以没有念过大学中文系,连中学的文化知识,都是靠干部业余学校和自修学来的。就在学习中学课程的17岁那年,我爱上了写作,做开了文学的梦。

文学写作既是一种事业,又是一门学问,要实现当作家的理想,不可缺少的功夫就是多读书。幼年时,我就听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当我有了点读与写的实践之后,更体会到这句话的深刻性和正确性。我理解,所谓“万卷”,是多读的意思;所谓“破”,就是把书的内容吃透。搞文学,当然得多读小说、诗歌、散文等等的书。我就是读了许多这类的书,所以后来终于写出不少的书:书如通向理想的阶梯,一级一级地登着它,伴送我走进文学的殿堂,初步地实现了文学的梦想。

我在摸索写作入门的阶段,也是摸索读书入门的过程;有经验,也有教训。概括起来说,有这样几点:一是要避免随意性,避免不分良莠、不分需要与否,逮住什么读什么;二是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不要单纯地追着故事跑,不要让热热闹闹的情节模糊和迷乱了主攻方向;三是读一本书或读一篇文章,不要死记硬背,不以寻词摘句为满足。

文学艺术的繁荣,印刷术和出版业的发达,加上日积月累,所以各种各样的书籍已经汇集成汪洋大海,并且不断扩大。一个人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如果对书籍不加选择,势必造成该读的书没能读,不该读的书倒读了不少。

什么书该读呢?对一个正在全面发展成长的中学生来说,能够增知识、长学问,同时又能让心灵健康的书籍都可以读。但是对于爱好和有志于文学写作的人来说,则应该挑选一些能够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和提高艺术修养的精品阅读。精神食粮与物质食粮有极其相似的功能和作用。吃有营养的好东西,能长成健康美好的身体;读有意义的好书,能培养健康美好的心灵。

面对浩瀚如海的文学书籍,应尽量地广泛浏览,对各种流派、各种风格的作品,只要社会舆论认为好的、有一定价值的,都有必要涉猎一下,晓其面貌,知其大意;在这样广泛浏览的前提下,要有系统地阅读;在系统阅读的基础之上,做重点钻研。

重点钻研,就是经常挑选一个或几个你最喜欢、最有兴趣的作家,对他的创作和创作道路做全面地了解;有了了解之后,再进一步读熟、读透他的代表作品和成功的作品。所谓读熟、读透,就是不仅要对作品的内容了如指掌,尤其要领会其精髓,悟出其内涵,摸到其布局和构造的手法、技巧,从而学到点规律性的东西。这叫“活读”。“活读”才能够“读活”;鲜活的东西才富营养,才便于吸收利用,最后达到丰富自己、壮大自己的目的。

我的“重点钻研”也有些讲究:古典的作品与当代作品都有重点钻研,但以反映现实生活的当代作品为主;中国的作品和外国的作品都有重点钻研,但以中国的为主。对于当代的作品,我阅读后都做“三对照”:第一对照我自己对这部作品的切实感受;第二对照现实生活真实情形;第三对照报刊介绍文章对它的评论。经过对照和思考,对所读的作品才能够理解得深刻,收获也就大了。

就在我初学写作的年轻时期,就很不情愿对读书人云亦云。文学作品不像物质成品那样可以用度量衡来定其斤两尺寸;“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眼光,而且差别很大;一部作品到底好坏,必须自己独立地看看、独立地想想,然后再决定褒贬取舍。

我的文学之梦还没有完全实现,所以上述这些“幼年”时期的经验之谈也尚须检验;写出点滴,供同学们参考吧。

 

                           1992619日写于泥土巢

发表于《中学生阅读》1992年第10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