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泥土巢
泥土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7,907
  • 关注人气:5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散文特写之《大乐章里的小音符——农村剪影》(1)

(2025-01-03 06:28:50)
标签:

浩然

散文特写

农村剪影

北京日报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散文特写之

大乐章里的小音符——农村剪影

1

     建国十六周年快到了,忍不住想写一篇文章来纪念我们这个伟大的节日。于是,跟一位曲艺家结伴,到南场大队“搜集”材料。

还没有进村,我们就被县委介绍的简要情况鼓动起来了。真的,多么了不起的变化呀!短短的十六年,南场人让这块土地从原来每亩产粮一百斤左右打坠坠,跃到八百多斤,如今正在猛追急赶汉南大队。据说,过去出城五里,还要登上那座破砖窑,才能看到南场的面貌;这会儿,一出南门,这块土地就全收眼底了。这是因为,过去这个地方又低又洼,连草都长不高,现在,七八百亩地上都遍铺二至三尺厚的黄土,四周又被那绿柳白杨和紫穗槐围上了翡翠般的高墙。此情此景,恐怕老愚公也会自叹望尘莫及吧?

进了村子,我们又被那眼见目睹的现实迷住了。真的,多么了不起的变化呀!短短的十六年,南场村从原来的两个复员军人党员发展成二十名党员的党支部、三十五名团员的团支部,劳动模范、积极分子,小队的、大队的、公社的、县里的,全市、全国的,几乎隔一个门口就有一个;而且长有七十多岁的老翁,幼有戴着红领巾的儿童;每一垄土地,每一条渠道,每一眼机井,每一株庄稼上,都写着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古代的老黄忠、穆桂英、罗成、武松之辈,在这些风流人物面前,也会甘拜下风吧?

曲艺家兴奋之极,忽然拍着我的肩头说:“我看,这么丰富的材料,恐不是一篇报告文学可以概括得了的,应当写一部长篇!”

这句话正说在我的心里,便问他:“你又有什么打算呢?一两个段子怕是交不了差吧?”

他笑了:“我要写一部大的英雄乐章——有散文,有韵文,有说又有唱,给广大的观众演出一番!”

我们共同订了一个计划:先访党支部,后访老贫农,再访妇女、青年;把南场村十六年如何开天,如何劈地,怎么发展又怎么变化过来的,统统要问个“底儿朝上”。按一般常情,这会儿是农闲季节,棒子干胡了,谷子壮粒了,高粱染红了,棉花吐白了——锄头呢,挂起来了。可惜,我们碰了钉子——在这儿根本找不到“闲”字儿!

头一天,我们没有找到党支部的负责人。

问看办公室的会计:“都到哪儿去了?”

“到汉南大队取经去了。”

“在比学?”

“这是今年第四次了。常常是在农活动手之前,到人家那儿比一比,学一学。还把人家请来过两次呢!”

第二天,我们没有找到贫下中农的代表。

问抱娃娃的老大娘:“都到哪儿去了?”

“到地里边找差距去了。”

“还找哪?”

“这是第八次了。每一回到汉南大队去之前找一回,回来再找一回。说也是呀!不比,不学,又怎么赶,又怎么超人家呢?”

当我们要去找旁的人采访,妇女和青年都战斗在那金谷银棉的田野里了。村头的黑板报上白字儿变成了鲜红的大字儿:“不自满、不松气,追到底、赶到底!”上哪儿去找呢?

老支书笑着说:“这好办,你们二位随便到一个机井找机手聊聊去吧;他们可以一边看机器一边谈,你们可以一边帮着看水沟一边问,都是两全其美!”

我们来到这绿海洋一般的田野里。

曲艺家举臂高呼:“嗨,嗨,大乐章在这儿呀!”

真的。整个田野都在各种曲调的声音里颤动。都是什么声音?锄声吗?镐声吗?呼喊、说笑和歌唱声吗?我可辨别不清。就单拿我们来到跟前的这个机井房来说吧,马达“嘭嘭嘭”,轮带“哒哒哒”,龙口“呼呼呼”,渠道“哗哗哗”;高一阵儿,低一阵儿,粗一阵儿,细一阵儿;像锣,像鼓,像提琴,像洋号,像管笛又像喇叭……好像古今中外的乐器都集中到这儿比赛来啦!

左边白薯地里一阵“沙沙沙”响,穿着花衣裳的妇女们,舞动着木杆正在翻秧子……

右边棉花地里一阵“嚓嚓嚓”响,顶着草帽的老人们,挥动着小手锄正在松土……

前边谷子地里一阵“哧哧哧”响,戴着红领巾的孩子们,举着红缨枪正赶麻雀……

后边棒子地里好像很安静,“刷啦”一声,跳出一个光着赤红的肩膀、握着银亮的锄头的小伙子;一闪又钻进垄里不见了,又钻出一个小伙子,又一闪不见了……。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