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散文特写之《大地的翅膀》(2)

(2025-01-01 13:35:49)
标签:

浩然

散文特写

大地的翅膀

文化

浩然散文特写之

大地的翅膀

2

 

更新的战斗,又在西铺打响了。可是开头一年,他们却走了一段小小的弯路。那年冬天,他们从县城里租来一部链轨推土机,工效提高了上百倍;只用两个月的时间,村南二百三十亩土地就平整完了。可是竣工的时候一结帐,机械费用花了两万元。好多人听了这个数字大吃一惊。党支部发动群众一讨论、一总结,又认识到机械化不能靠向外租用,必须自己办。他们派一个干部外出选购机械。那个干部很快就跑回来说,一台链轨车,再配上套,要用将近三万元。这个数目字,又一次使人们吃一惊。他们召开党员会、“二十三户”会、贫下中农会,人人献策,反复讨论。他们的结论是:只有靠“穷棒子”精神办机械化,才能实现机械化,才是“穷棒子”精神大发扬。他们决定按照老传统,到山上去索取发展生产力的大机器。当年二十三户的“穷棒子”是靠上山打柴,卖了钱买驴拴车的;如今,“老棒子”带领着“小棒子”,上山开石、采矿;同时又搞起大大小小的十四项副业生产。苦干了几个月,一拢账,才积累七千块钱。七千元,连一台拖拉机的“大腿”也买不回来呀!这时候,有的人可沉不住气了。他们给干部出主意,跟上边要点贷款。但是大多数群众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了认识。他们说:办机械化不能向国家等、靠、要,必须靠自己的双手干、闯、造;办机械化,也不能贪大求新,得以小带大,利旧翻新,这才是真正的“穷棒子”精神!于是,他们利用这七千块钱,在县农机局废铁堆里找到一台已经报废了四年、只剩下一个机体的破链轨车。在工人的帮助下,只花五千元,就修成了。那一天,自己的机器开进西铺村,给人们带来多么大的喜悦!他们给这台机车命名“穷棒子号”。这台“穷棒子号”机车,就像当年那头只有三条腿的股子的毛驴,带来成群的骡马一样,很快就带来了十三台拖拉机,一部汽车和一百一十多台(件)农机具。他们总结了一条非常切实有效的自力更生大办机械化的经验,那就是:“以副养机,以机促农”!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促进了农田基本建设,使土地的产量大幅度增加,到一九七二年,西铺就成了亩产超千斤的大队。

我听着支部副书记的介绍,心里十分激动。我同时意识到,用不着去观看那代表着西铺过去的饲养场了;今天,西铺人创造的新风光,更有力地预示着他们无限美好的未来!我在这里看到的,不是一个普通的大队机务站,而是我们国家人民公社社员们,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所取得的战斗成果的样品展览。

这时候,从那机器轰鸣的车间里,走出一个壮年。他笑眯眯地朝我们迎过来,用他那沾满油渍的大手握住了我的手:“欢迎你多给我们提意见呀!”

我说:“我来向你们学习。”

他又笑了:“学啥?我们的机械化刚刚迈步。当然,很快就要撒腿跑。”

支部副书记向我介绍这个壮年人:他是搞合作化时期的二十三户“穷棒子”之一。他是当年赶着毛驴送粪、运粮,或者在肩头上套着紧绷绷的一根绳子,帮着毛驴拉犁耕地的人。如今,他却成了西铺大队自己的第一名拖拉机手。我没问他的年龄,估计顶多五十岁。五十岁,正好半个世纪,而且差不多一半生活在旧时代,一半生活在新社会。他在新社会飞速前进的二十多年,比起我们的祖辈先人,跨越了多少个世纪呀!

这位西铺的第一代拖拉机手,很自豪地告诉我,他现在不当驾驶员了,正带着几个人设计、制造自动化的装卸机。他说:“这个成功了,还得马上按着我们这边的种植情况,改装收割机。修配车间不大,要干的大事情可不少。干、闯、造嘛!”

一个长得很秀巧的女孩子从外边快步地走进来了。她是一身驾驶的打扮;尽管是精神焕发的,两只眼睛却显得很红。过后我才知道,她正参加平地夜战,刚刚下班回村。

支部书记指着女孩子给我介绍说:“这是父女两个。她是我们西铺的第二代拖拉机手,又是第一代。”

我没有听明白他的话。

女拖拉机手笑了:“我和另一个伙伴,是西铺大队的第一批女拖拉机手。”

她的父亲又感叹地说:“过去我们这里的妇女,连毛驴都不会使,如今使上了机器,真是过去做梦也想不到的大变化。这些年轻人哪,一开头,就喜新厌旧,一心要挑个‘东方红’大铁牛使。我是反对的,建议组织上让她开‘穷棒子号’。使旧机器,又练思想又练人。旧机器再累,还能比人拉犁累吗?”

支部副书记和我,都被他说笑了。

我就是怀着这样的激动和喜悦,又参观了西铺大队的机械化的米面加工厂和用机械饲养、起粪和垫土的养猪场。从这里走出之后,就是西铺大队的田野了。

初冬的田野,仍不失那种浓艳的色彩。百草已经枯黄,山石突出起来,成片的松林,加重了浓绿的调子,使三面环村的坡岭,更显得雄伟而庄严。平展展的土地,一方一块,围着村庄,伸向山脚;潺潺的渠水,从山岗那边流过来,欢快地跑进麦苗葱绿的垄沟里。当我们沿着渠道,登上山岗的时候,脚下眼前,又是一块块平展展的麦地。穿过一片去年被社员们移开乱石、垫上黄土的畦田,我们又登上一座高坡。那一端,响着春雷般的轰鸣。接着,我看到一座用苇席搭起的工棚。工棚外边放着一排盛柴油的铁桶。工棚四周,是新犁开的、黄金般的泥土。泥土喷吐着香气。准备蛰伏越冬的昆虫,被翻出来了,在一行行履带辙印中奔跑着。猎猎的红旗、飘飘的红叶,本来已经增加了这里的热烈气氛,忽然,又有一台带着闪光铁铧的推土机直冲过来:一道小丘似的黄土,被它推着卷动。我们刚要靠一旁躲避,又见一台红色的拖拉机奔驰而下。这时候我才发现,有十二台机子在这里穿梭般地往来运行,推泥土,破坝阶,要把这山岗削平。

支部副书记告诉我,这地方叫西大岗,原来一百五十亩地就有四十多块,现在,为了给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要把它改造成十四、五块方块田。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闭幕后的十一月八日动工的,整整十天时间,已经完成全部工程十五万方土方的七、八万方了。他还给我算了一笔账:这样一项大平大整的工程,如果用人力小推车推土,每人一天只能完成两方;全大队三百名整半劳动力总动员,起码也得用二百五十天时间,才能完成。他说:“你看,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群众,威力多大!”

我感叹地点着头,在这新翻开的、喷香的土地上走着,观看到拖拉机驰骋在过去人拉犁的土地上,不由自主地又勾引起我的回忆,想到我们北方农民,从小就得跟毛驴打交道的往事。从“三条驴腿”,变成这群机遍野,这是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人,大干社会主义的雄壮凯歌,是他们改天换地的宏伟蓝图。广大农村都像这样地战斗下去,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将会有怎样惊人的发展和变化!千真万确,我们的大地已经长起了翅膀,它要腾空而起,自由飞翔!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十七日记于西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