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儿童小说之
《川川》
(1)
我特别喜欢我的小儿子川川。川川也喜欢我。要是仔细地比较比较呀,他喜欢我的热乎劲儿,远不如喜欢解放军那么“特别”。因为我这个爸爸不是当解放军的!
我家的客人很多,尤其是晚上和放假的日子,来串门儿的人总是不断。这里边有会种地的社员,有会造机器的工人,有会画画的画家,有会演电影的演员;会编写故事书的同志,来得更不少;凡是这些客人一进门儿,川川常常朝着他们龇牙一笑,叫一声“叔叔”或“阿姨”,马上收拾起他的功课本或玩具,就赶忙躲到另一个房间里去;直到客人走了,他才转回来。要是来个当解放军的客人,川川的表情可就完全两个样儿啦!他不笑,也不叫,而是睁大两只惊喜的眼睛,慌乱地把手边的东西一堆一推,在原来的坐位上一转身子,直冲着客人,从头上的红五星,到军装上的红领章,再到脚上的“解放鞋”,上上下下地不住打量人家。客人端杯子喝茶,划火柴抽烟,用小刀子削水果皮的时候,川川那颗小脑袋就跟随着这些动作,摇来摆去。客人说起话来,川川就静静地、认真地听着;开头直直地坐着听,后来就朝前倾着身子听,再后来,就把胳膊肘支在腿上,两只小手托着下巴颏,非常入神儿地听。他那乌黑的眼睛,一会儿不肯离开客人的嘴巴,好像录音机——这录音机的反映不是声音,而是光芒:随着客人谈话的内容和情绪,变化着各种各样的光芒;那灵敏的速度,简直让人吃惊。有时候我跟客人谈话谈到深夜,怎么撵川川去睡觉,他也不肯,一定片刻不离地陪到底儿。客人走了,他不声不响地跟在我们背后,送出屋,送下楼,送到车子上;车子走远了,他还默神儿地望着那消失的踪影,忽然喊一声“解放军叔叔,再见!”
川川特别喜欢解放军的特别的特点可多啦!
哥哥从工厂打来电话:“川川,我买了两张电影票,咱们一块儿看去吧。……”
川川不等哥哥把话说完,就忙着追问:“是打仗的吗?”
“不是,是……”
“我今儿个不去看啦。”
“新片子,可好啦!”
“我的功课还没做完哪!”
哥哥要是在电话里回答说,那场电影是打仗的内容,川川就笑得咧开嘴儿,跳起脚来;离着开演的时间还有半天,他就坐不安,立不稳,不一会儿看一次表;提前一个钟点儿,就急忙兴高采烈地往外跑。
“川川,吃了饭再去也不迟。”
“我不饿,看回来再吃!”
他的话音儿没落,人就没影儿了。
姐姐从乡下回来了:“川川,我路过书店,给你买来一本小说……”
川川丢开手里的东西就扑过来,一边解背兜的带儿,就一边着急地问:“是打仗的书吗?”
“不是,是……”
“等以后我再看吧。”
“新出版的,可精彩啦!”
“我有一本书才看一半儿呀!”
姐姐要是说,买来那本书是描写革命战争生活的,川川就像个渴极了的人碰到水碗一样,一把抢过来,捧着就看;吃饭摆在桌子一边看,睡觉搂在被窝看;让他到小铺子打酱油或是打醋去,一边走路还一边津津有味地看。
“川川,别绊个跟头,把瓶子摔了!”
“没事儿,我看着路哪!”
节季变幻了,穿的衣服也得随着它来变化。可是川川不这样。无论春夏秋冬,他总要穿那身大得很不合身体的解放军的军装。那件上衣,穿在他的身上,领口像背心的领口那么大;袖子,像古装戏戏装的水袖那么长;下襟儿都快盖住了膝盖儿。川川还是喜欢穿它。他让妈妈把领子上的钮扣给挪了个地方,又把袖口卷上好几圈儿;夏天单穿着,冬天套棉袄穿;想方设法不让那件军衣离开他的身上。当然,川川渐渐的长个儿了,那件绿军衣不再肥大得那么不顺眼了。可是,军衣的胳膊肘、肩膀头,还有胸前、边角的地方,都磨破了。妈妈给他做了一身蓝制服,硬强着让他换上穿。川川绷着脸,噘着嘴,心里挺不愿意。
姐姐把镜子拿过来逗他说:“你照照,多好看哪!”
川川把脑袋扭到一边儿,一眼也不看:“不好,不好!”
哥哥拉住他的手,哄他说:“走吧,咱们到公园里玩玩去。”
川川一拧身子,不肯动窝儿:“不去,不去!”
过了一会儿,家里不见了川川的影子,也不见了那件草绿色的军装;唯有那件崭新的蓝卡叽布的新制服,卷成一个团,被扔弃在床头上……
看看,我的小儿子川川有多么怪呀!
今年春天,我到燕山丛中、长城岭下的一个军营里去编写故事。我给家里写了封信,不几天,就接到一封回信,打开一看,是川川写来的。那信上的字儿,比他过去的字儿写得特别工整,一笔一划,没有错字,没有丢字,也没有涂改一个字。信不长,惊叹号用得可不少。信上边有这样几句:
爸爸,你太幸福了!你能跟人民解放军一块住,一块吃,一块玩,你太幸福了!!
你能整天在他们跟前,向解放军叔叔学习,真正太幸福、太幸福、太幸福了!!!
爸爸,我要看你去!我要看解放军叔叔去!!我要到那儿向解放军叔叔学习去!!!
爸爸,你一定要让我去一趟。一定!一定!一定!!!
……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