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短篇小说之
《夏青苗求师》
(3)
三
这时候,正是盛夏的中午,天热的象个大蒸笼。窗外那棵桑树的叶子,纹丝儿不动。知了死命地噪叫,吵的人心里越发火烧火燎的。
社主任跟着杜大叔走了,串门儿的人也走了,屋里显得十分空荡。夏青苗垂着头,左思右想,心里烦躁不安。忽然间,不知从哪儿飘来一股菜饭的香味儿,他一抬头,见一个姑娘立在他的面前。
姑娘手里提着一个花瓷饭盒子,两只眼睛热情地望着他,随即把饭菜摆在炕上,说:“吃吧。”
青苗这时才认出,她是刚才叫杜大叔吃饭的那个姑娘;忙站起来推却着说:“我不饿呢。社主任说,我跟社里会计们一块儿起伙。”
姑娘撇了撇嘴:“跟他们起伙干什么?快吃吧。——把外边那件衣服脱了,看那汗。”
青苗用手一摸,真是,不知啥时候两件衣服都给汗水浸湿,傻笑一下就忙着脱掉了。
姑娘说:“头好几天就听说你要到我们这儿来,大伙都高兴的不得了。往后咱们就在一块儿过生活了,总认生作客不行,你缺什么短什么就找我。我叫杜娟,杜大叔是我爸爸,我在团支部负一个小责任。刚才社主任把你的团员介绍信交给我了,咱们就在一个团小组。丑话说在头里,我们都是一群没文化的人,你得多帮助呀。”
姑娘的热情使得青苗浑身上下又来了劲,心里一痛快,肚子也有了几分饿,端起饭碗就吃。小米豆干饭,熬扁豆角,喷香香的。
杜娟看着青苗吃起来,就倚坐在炕边上,对他说:“我先给你送饭吃,过了这几天,你就到我们家里去吃。我们家里没旁人,就是我爸我妈和我三口人。”
青苗使劲把嘴里的干饭咽了下去,心里那股子不痛快劲儿又顶上来了,愁眉苦脸地说:“你爸爸连我这个徒弟都不收,到你家跟他一个桌上吃饭,他不把我赶出来才怪呐。”
杜娟噗嗤地笑了,说:“看你说的那个怕人,你也打听打听,我爸爸往外赶过谁?刚才那码事儿,你不要放在心里,他就是这么个脾气。可是,他有他的心事,有他的打算。现在他正考你哪,考考你当个社员到底够格不够格。”
青苗听了,把碗筷子往炕上一撂,霍地跳下地来,说:“真的吗?那为啥不早告诉我,让我发了半天愁。走,咱们考去!”
杜娟忙拦住他,很认真地对他说:“这个考试呀,跟你们学校里的考试完全不是一码事儿。我们这所农业大学有一些特别的考试方法。你先别忙,吃饱饭跟我参加团支部会去,党支书和社主任也参加,让我们大伙儿把社里的情况仔细地给你介绍介绍;你呢,有什么要求,有什么意见也提提,我们帮你解决。”
青苗点点头,又端起饭碗,高高兴兴吃了饭。杜娟收拾了家什,两个人一起往外走。
他们出了饲养场,穿过一片白薯地,正要往村里拐,忽见杜大叔赶着一群雪白的绵羊在远远的河边上游逛。杜大叔瞧见他们俩,一扭头,使劲甩了两鞭子,羊群钻进白杨树林子里去了。
四
杜大叔赶着羊群在白杨树林子里走着,他的心里郁郁闷闷,自己也说不上怎么回事儿。
夕阳斜照在树顶上,又密又大的叶子上,象镀了层银子闪闪发光,在微风中哗啦啦地喧闹着。肥大的羊儿啃着地上绿茵茵的毛草。
树木成行,牛羊成群,都要靠人去栽培、饲养,为它们传下更新、更好的后代。人当然也是这样,要有接班人。尤其农业社这样一个集体大家庭,羊是很重要的一项副业收入,羊群一天比着一天多,可是经养它的人,却少得可怜。况且,人老了总是要死的,等到临死的时候,再把羊群交给一些没有摸过鞭杆子的人,他们会让羊群跟羊把式一块儿断绝!杜大叔是个通达明理的人,他早就看到这步上了。一块儿的老伙伴们也断不了劝他:“快收个徒弟吧,不要把一肚子玩艺全带到棺材里去呀。那样,对不起社,也对不起后代。”杜大叔想:自己是个没有儿子的人,后世就得靠着农业社养老送终;要想办法培养出几个好把式,社里的羊群就会大发展;往后谁一提起来就要说,我跟杜大叔学的本事,多亏那个老头子,这不就是自己对国家、对集体的贡献吗?
就这样,在成立社的第二年,他带上一个叫杜德生的本家孙子。
杜德生住在城里他姑姑家,念了二年高小,在这个靠山的村子里就成了头等的知识分子。他没考上中学,哭闹好些日子。村干部、团支部动员他有半个月,他才答应跟上杜大叔学放羊。杜大叔收到这样一个好徒弟,自然高兴的不得了;再加上是本家孙子这一层关系,也就越发关心。他恨不得把一肚子玩艺儿全都掏给孙子,一口气把孙子吹成个羊把式。不承想,这个年轻人哪,根本就看不上这个工作,无奈没考上中学,觉得理亏,又加上乡干部再三动员,才打定主意先委屈几天,看风向再说。他的心都没在这儿,哪里还谈得上别的?每天放羊去,他连个鞭子都不想拿,背着暖壶,带着点心,一边走路一边吹口琴,羊群常常把他绊得栽跟头;一路走,不是这儿难受,就是那儿疼,叫的人心烦。一打盘,他也不管羊,铺上毯子往地下一躺,吃饱点心就睡觉。回到家,半夜看小说,早晨堵门喊破了嗓子,他才懒洋洋地走出来,嘴里还没好气地嘟囔。人背后,他说了杜大叔许多坏话,什么“顽固落后”呀,“保守自私”呀。杜大叔一天让着,两天忍着,久了,他可耐不住了。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