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短篇小说之《霞光曲》(3)
(2024-10-15 07:50:31)
标签:
浩然短篇小说霞光曲北京少年文化 |
分类: 著作 |
浩然短篇小说之
《霞光曲》
(3)
妇女从头上扯下毛巾,递过来:“快擦擦,快擦擦!”
红脸青年对他们笑笑,表示感谢。他说:“开头我还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完成这个任务,被逼着一闯,倒摸了底。再走两个来回也没关系。”他擦了擦脸上和脖子上的水,又说:“我求你们二位一件事。”
“说吧!”
“我们一定帮你办。”
红脸青年说:“我本来打算把这位老人送到河那边的汽车站,再送到通县去的。现在我又接受一个新任务,不能送她去了。”
抱孩子的妇女说:“我就是赶汽车的,也上通县,我们搭伴一块走吧。”
红脸青年说:“她现在晕晕乎乎,怕走不到那里……”
中年人说:“没问题,我用自行车把老人家推到汽车站,再扶她上汽车。”
红脸青年笑笑说:“太感谢了。”
他说着,弯腰从地下拾起白布衫,从兜里掏出一个小本子和一支笔。在本子上刷刷地写了一阵,把纸页扯下来,又从本子里拿出一张崭新的五元人民币,跟纸叠在一起,递给那个抱孩子的妇女:“到通县下了汽车,请你帮助老人家打个电话,号码在上边写着,我的同学会来接她。”
妇女连声答应:“好吧,好吧!你尽管放心吧!”
他们上了摆渡船。船上都是胜利者。
摆渡船离开岸。船儿在激流中欢快地前进。
推车的中年人蹲在舱里,扶着老人,很尊敬地问红脸青年:“听你的口音,不是当地人。”
“北京市的。”
“噢,下乡知识青年吧?”
“对。”
“不愧是社会主义新农民!”
红脸青年连忙摆手:“差远啦。我才下来两年嘛。”
抱孩子的妇女也用敬慕的眼神看着红脸青年问:“这回为啥不到家里看看?”
红脸青年笑着说:“我的家在农村呀!”
他们在说笑声里上了岸。
一直在河边焦急不安地等待着的瘦老头,不顾看推车的中年人如何用蔑视的目光瞧他,也不顾听抱孩子妇女用什么难听的话嘲骂他,就急忙奔上那个飘荡的小船。
他是慌乱的,急着要离开这伙人。
红脸青年没容他把船撑开,一纵身就跳到船上。
瘦老头被吓了一跳:“你,你,要干什么?”
红脸青年胸有成竹地回答:“我送你回去!”
瘦老头转头要上岸:“我,我,不过去了……”
红脸青年夺过木篙,使劲一撑,小船“嗖”地一声,到了河心。
瘦老头浑身直打哆嗦。他怕这个又粗又壮的小伙子搞报复,等船到了河中间的时候收拾他,就连忙说:“求求你,求求你,饶了我吧!我给你钱,要多少给多少,只要你放我走……”
红脸青年冷冷一笑:“收起你这一套鬼把戏吧。金钱万能的这本经,不是跟谁念都灵!”
“那,你要干什么?”
“我呀,跟你到小东庄去,当着众庄亲的面儿,把你刚才干的那件没有德性的事儿宣扬、宣扬;你要是有儿女和孙子的话,也让他们听一听……”
瘦老头一下脸色白得像一层窗户纸,有气无力地坐在船帮上了。
上了岸的推车中年和抱孩子的妇女,还在目送着那个使他们深受感动的红脸青年,还在回味着刚才发生的,虽然不是惊心动魄,却是永远难忘的事情。
小船在船头摧开朵朵浪花,在船尾撒开缕缕波痕,渐渐地走远了。
中年人感叹了一阵,对抱孩子的妇女说:“我看看他那条子上的电话号码,我到汽车站上帮你打吧。”
抱孩子的妇女说:“太好了,我正担心办不好,对不起人家。”
中年人接过纸条一看,上边写着一个工厂的地址,电话号码,还有几行非常朴素又非常动人的字句。他不由得念起来:
“我今日从公社开完经验交流会回村,在汽车站上碰见一位老军属,要到北京去看她的儿子。可惜晕车,路都不能走。我只把她带过河,又偶然碰上一件事情要返回,不能送她。请见条后,帮她安排个住处,休息一下再动身。用这钱给老人家买些东西,买些她喜欢吃的东西……”
抱孩子的妇女一惊:“哎呀,闹半天是怎么一回事儿呀!”
中年人连连点头说:“这个年轻人,可真不简单呀!”
他们不约而同地朝河面上看去。
满河波浪,满河彩霞,红脸青年的红色背心,像一片最美的霞光,在银亮亮的河流中闪动。
发表于1974年第12期《北京少年》。收入《浩然短篇小说选》。编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5月《喧闹的森林》、《解放军文艺·学习资料》1975年2期、《〈黑龙江文艺〉通讯》1975年3期、《〈战友报〉通讯》1976年1-2合期、《〈河北日报〉通讯》1976年4期、《武汉文艺》1976年编《文艺新作选》、江西人民出版社《生活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