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短篇小说之
《误会》
(5)
“梁同志,您这次来到我们公社,对我们是最大支持,最大鼓舞!好多人要来看看您长得啥样,都让我给拦下了。”矮个、胖乎乎的、大估摸有五十岁的勾主任,像老太太似的盘腿往炕上一坐,说道,“我懂得作家的时间有多么宝贵。我也算个文学爱好者。赵树理写的《创业史》多棒!杨朔那本写她自己经历的《青春之歌》尤其精彩。听说,扮演林道静的女角,跟杨朔长得一模一样,长得真叫帅!”
“党委和管委听说您来了,都想设宴招待一下,可是又不知道您啥脾气,没敢轻举妄动。”史组长很实在很诚恳地对我说,“我提议让单书记先向您探探口气,偏偏赶上这一阵子,上边正嚷嚷大煞吃喝风,所以犹豫了好几天,拿不定主意。哪知道您这么随和,还有亲戚在这儿呀!”
“人家说作家是无冕之王,写一部作品,得有多少人看,能传下去多少辈子。”贾报道员也摇头晃脑、随声附和地说着,忽然问道,“听说,一本书的稿费好几百块,有的还上千元哪!来一本,比我们两年的薪金还高!”他又偷偷瞟我一眼,最后叹口气说,“我整天在下边转悠,跟群众也能打成一片,谁家的饭我都能吃。可是,怎么就老遇不见你们作家写的那些有趣的故事呢?我读过你好多小说,真棒,把农民摸透了!”
这句话微微地动了动我的心。我想冲他摇摇头,说一句:惭愧,我根本没把农民摸透,起码说,你们这一伙,在我眼前已经变成一团迷雾、迷雾一团。
曹肖民提上两瓶二锅头酒。我断定那是昨天单支书退还给他的。他用罪人求饶的语调道歉说:“我打发孩子,进了一趟城,跑了几回镇子,老没买到什么大曲啦、茅台啦,只能求各位将就着喝了。”
单支书先表态:“我最喜欢喝二锅头,这是北方人心目中最好的酒!”
勾主任对曹肖民说:“你呀,到供销社一提梁同志,啥酒没有?”
史组长说:“回去我给他们打个招呼?”
贾报道员说:“梁同志需要啥,给我开个单子。”
我再一次陷入这俗不可耐的闲聊和酒肉包围之中,心惊胆颤地想:可怎样熬到深夜席散的时候呢?
在我刚刚勉强喝了一盅烧酒之后,听到街上传来汽车的喇叭响,曹肖民的女孩子跑进来报告:“来个小汽车,停在对面的饲养场门口了……。”
单支书机灵,接茬说:“接梁同志的,准是赵书记又亲自出马的!”
于是,狭窄的小屋子一阵慌乱,勾主任、史组长和贾报道员,早把我给忘到九霄云外,一个一个地丢下杯筷,跳下炕去,连忙不迭地追在单支书和队干部们的后边跑出屋。
我也找鞋穿,打定主意就坡下驴,再搭上老赵下乡的车,赶快离开这个上流水。
曹家一个人都没出去。他们一齐涌进屋,围上我,全用感激不尽的目光看着我。
曹肖民忽然长长地嘘了口气,随即向我深深地鞠了一躬,声音颤抖地说:“您让我借了您的光,您给我消了一场灾祸,我们一家人永远都念您的好。我也得谢谢楚世杰去,是他在我急难中,给我出的这个求您的主意。要不然,单支书他们得把我整出大粪来,公社的大喇叭得从早到晚地广播我。要那样,我的老脸丢不丢倒是小事,我那儿子们难说媳妇,连闺女也找不到好主了!”
我听着这些似懂非懂的话,不知道怎么答对他才好。
他的老伴儿在一旁小声插一句:“连公社勾主任对梁同志都这么尊敬,再求梁同志给搭个话儿,求求情,把那块不能用的房基地给咱们调换调换行不行?”
曹肖民大手一摆,几乎喊叫一声:“算了吧,还到老虎口里讨食吃?不要命啦?”
“那房子咋盖呢?”
“不能盖就不盖……”
老伴儿惊恐地睁大眼睛:“那,那让仨儿子打一辈子光棍儿?”
曹肖民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我不相信共产党说话不算数,早晚得让我们住上宽敞的新房子;共产党给了咱们穷人那么多的好处,能咯噔一下子就不给了?没那事儿,你就踏踏实实地等着吧!”
这当儿,从街上传来一阵类似欢呼的声音,把曹家夫妻的话给打断了。
“赵书记!赵书记!您到大队坐吧,我们正开会!”
“赵书记,我们没把您的老战友照顾好,该打屁股!”
六
一年以后,也就是我接待了那个不速之客——当过兵的小伙子之后,我重返上流水,我要当着曹肖民的面,把误会解除,挽回不好的影响,杜绝以后的麻烦。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